甘雄 刘志远 金鑫
摘 要:“心理学”是师范生的专业公共课程,是高校教学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环。针对“心理学”公共课教学现状,以在线元素融入“对分课堂”为主线,分析在线“对分课堂”的理论内涵,探讨在线“对分课堂”引入高校教学的可行性。依托在线教学的理念,构建线上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基于公共课“心理学”开展在线对分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提出构建高校混合式对分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在线对分课堂;线上教学;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实践
The Application of OPAD Class Psychology of Public Courses in Colleges
Gan Xiong1 Liu Zhiyuan1 Jin Xin2
1.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Changjiang University HubeiJingzhou 434023;
2.Jingzhou University HubeiJingzhou 434020
Abstract:Psychology is a professional public course for normal students,and it is a link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colleges.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psychology teaching during COVID19 pandemic,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OPAD Clas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PAD Class and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college teaching into OPAD Class.Relying on the concept of online teaching,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teaching mode of OPAD and carries out the practice of OPAD based on the psychology of public courses,which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and suggestions of mixed PA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Keywords:OPAD Class;Online teaching;Public Psychology Course;Teaching practice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不断涌现,在线教学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实体课堂”到“在线课堂”教学形式的转换,积累线上教学经验的同时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模式[1]。“心理学”是师范生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复杂、抽象难懂,适合小班教学。但由于高校学生基数大,师生配比不均衡,教学事务处工作人员分配往往会把二至三个班合并安排为公共课教学,形成多达百人的大课堂,这种现象在高校“心理学”课堂中极为常见[2]。大班线上教学给师生双方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保持较好的自律;另一方面教师同样需要积极地传授知识,并照顾到全体同学,不能特殊照顾个别同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离开了熟悉的传统实体课堂,借助教育信息技術开展线上教学,呈现的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效率低下、满意度不高。
上述关于“线上教学”课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从现实基础上厘清教学改革的实践动因,尽管角度不同,但本质上都折射出在线教学为我国革新教学模式提高了新的思路。在实际线上教学中,哪种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提高课堂质量?是否能保障线上教学顺利开展?对此,“对分课堂+在线教学”可以很好地回应这些问题。“对分课堂”是张学新教授主导开发的教学模式,具有“本土性高、适应性强、接入性广、扩展性好”的特点。在线“对分课堂”模式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兼顾教师的主导性,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各自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线“对分课堂”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在线“对分课堂”的内涵
在线“对分课堂”是依托互联网条件进行对分教学,将教育技术与对分模式整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基于常态“对分课堂”三个核心课堂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介入网络(Online)元素完全脱离了实体课堂,被称为OPAD课堂,是“对分课堂”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3]。传统“对分课堂”主要是将课堂时间按比例分割为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教师精讲导学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讨论交互,实现由学习者主导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分课堂”教学多数高校教学都是通过线上进行的,在线作为一个元素,与“对分课堂”的融合是符合时代要求的。OPAD课堂是传统对分模式下的革新应用,适用于线上教学的各类课程。
(二)在线“对分课堂”的理论基础
在线“对分课堂”是一种线上教学模式,理论基础植根广泛。要从理论上阐述在线“对分课堂”存在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首先需要系统性回顾常态“对分课堂”的理论来源。从学习理论上,分别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发展性教学、结构主义教学和范例教学[4]。在线对分教学能够高效快速地普及,渗透到中小学乃至高校,仅依靠教育理论解释是不充分的。比如,当我们运用教育技术进行在线对分教学时,学生不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教学这时无法发挥功能了,对于这种状况,建构主义是无法解释的,我们认为应该提出教育技术学作为理论支撑[5]。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框架在互联网条件下的具体运作则依赖教育技术[6]。教育技术为对分课堂网络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要以教育技术学的视角审视在线“对分课堂”的理论基础。在线“对分课堂”核心在于将传统对分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整合,是在线教学和对分教学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的充分融合。在线对分教学过程中,教育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时需要学习教育技术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基础技能得到培养;教育技术学中的媒体教学理论,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交互手段引入对分教学,实现了师生跨时空的信息与情感交流[7]。
二、在线“对分课堂”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线上教学资源和平台丰富
《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将推进课程建设具体化为要落实“双万课程”建设计划,提出要“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建设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一些学习平台陆续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慕课资源;线上教学平台同样遍地开花,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平台得到师生的喜爱与应用。此外,基于“对分课堂”专门设计的对分易平台使在线“对分课堂”得以高效施展,线上资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授课强有力的支撑。一方面教师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库可以整合国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学术文献资源,制作满足课程目标的电子教案和分模块学术前沿专题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课程大纲查阅相关的学术资源并讨论整合,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前沿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对分课堂”与线上教学具有契合性
高校开展线上教学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挑战,但困难、缺陷和正常运行常常是相行不悖的,“对分课堂”的优势在于平稳完成线下到线上教学的过渡。“对分课堂”本身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对分课堂”理念下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探究式自主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为实现教与学的实效性衔接和灵活性转换提供便利。“对分课堂”是一种构建成熟的本土教学模式,有利于做到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例如,在线“对分课堂”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网络技术运用方面的优势展开丰富的小组讨论;师生之间可以随时共享在学习过程中从网络上搜集到的有趣、有益的课堂相关信息;教师可以及时获取授课相关领域的最新素材。在线“对分课堂”的优势保障了高校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
(三)在线“对分课堂”引导师生共进
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赋能,使教师与学生都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在线“对分课堂”获得了更长足的发展。一方面,互联网提供的教学素材,使得整个课堂的交流更加及时顺畅,教师能够通过共屏和参与学生群聊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快速适应教学媒介的变化,找到新的教学突破口,确立教学策略和线上教学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在线“对分课堂”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识,引导学生挖掘隐性知识[9]。在线“对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传播者,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并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内化。其内化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知识背后的由来,从而促進隐性知识显性化,让知识化为己用,学有所用。
三、基于在线“对分课堂”的“心理学”公共课教学实践
本学年在大二年级师范生的“心理学”公共课上首次尝试了在线“对分课堂”。两个班级共计83人,为大班授课。以“心理学”第六章第二节“学习动机”具体教学实践为例,对具体实施对分的四个环节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师讲授环节:精练讲解,适当留白
线上教学时间合理划分,采用当堂对分,分为教师讲授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两个部分。第一小节教师讲授学习内容的要点,进行精讲留白,方便启发学生探究学习。依托对分易与QQ群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直播与录播,授课控制在45分钟以内。教师讲学通过对分易平台互动直播模块直接进行,课前采取开启摄像头方式进行视频打卡,进行课堂考勤。授课采取“抛砖引玉”式的讲授方法,对“动机”进行知识框架内容体系的精练讲解。依据学习“最近发展区”理念,将学生努力“跳一跳”、难度适宜的学习内容留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二)学生内化环节:自主探究,讨论答疑
教师在对分易作业模块发布课后习题和学习动机相关的学术文献,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后学习任务,结合教材以及线上学习资源开展独自学习;老师通过对分易平台监控学生信息资源查看、作业提交。课堂作业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向自主探究型转变。在直播讨论方面,根据实际按照8人一个讨论小组的原则,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10个讨论小组,教师提前在对分易讨论区发布关于“当堂作业疑难问题”的主题研讨,小组长带动组内成员参与讨论,每位同学至少回复1条有实际内容的信息,小组长记录每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以及答案,老师实时查看各组讨论情况。
(三)学习评价环节:多元评价,提信增效
在线“对分课堂”相比传统课堂更加注重过程评价,从多元考评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每堂课上利用对分易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料,让学生进行自学并完成配套的练习。老师利用对分易平台的学生管理功能,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监测数据,在后台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总结“学习动机”整节课的教学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修正,再对学生完成作业的优良等级进行点评与奖励。学生在提交作业之后,可以彼此之间提出针对性评价,家长在接收到老师的分享报告后,也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点评。多元评价让不同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师生互动环节:课外交流,拓展延伸
课下师生交流主要采用专题讨论的形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层层深入剖析和追问,让学生逐步深层次挖掘材料,为下堂课的对分教学做准备。助教在讨论区发布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主题及要求,引导学生建立讨论群聊,学生通过软件进行在线可视化讨论,教师也参与到讨论过程中,提出具有代表性、探索性、针对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课后自我反思、内化知识体系并分享观点、作品。此外,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利用对分易学习平台个性化推送讨论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促进学生开拓思考思路,达到优异的教学效果。
四、在线“对分课堂”在高校“心理学”公共课中的应用展望
(一)弥补线上教学“心理学”教学实践不足
目前,在线教学活动开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学习自主性下降、学习兴致减退等。如何调整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当前开展在线学习的重中之重。师范生对“心理学”的学习旨在揭示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而“心理学”的实践教学也是重要环节。由于在线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安排学生在家依靠家庭成员拍摄“心理学”实验视频,并在课前安排时间对实验视频进行自主解说,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解决在线教学“对分课堂”难以切身感受“心理学”实际应用的问题。
(二)对分与翻转相结合的混合式对分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极具灵活性和适应性,对于教学组织形式没有原则性的规定,所以它实际上可以是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向。混合式对分教学由无障碍式线上教学体验、学生自主线下预习以及一体化的对分教学模式组成,翻转课堂是一种与“对分课堂”类似的教学模式,相比“对分课堂”特色在于课前借助互联网条件的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与在线“对分课堂”都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突破了传统讲授式课堂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借鉴其优势,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可以相结合运用到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中[10]。
(三)构建“对分课堂”下的多元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对分课堂”的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发生了本质变化,要重新设计在线对分课程评价标准,灵活转换评价的思路。传统课程的评价标准无法准确评价在线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建立由教师评学生、学生互评、学生评价课程等构成的立体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课堂讲授过程,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在线“对分课堂”的均衡发展,形成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在对学生进行线上评价时需要强化过程性评价所占权重,组织并实施全程考核评价,评价考核要贯穿学生整个学习阶段,过程性视角洞悉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在评价方式上,将平台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达到评价方式多元化,转变评价的导向、激励和监控课程实施功能最大化,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邬大光,李文.我国高校大规模线上教学的阶段性特征——基于对学生、教师、教务人员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7):130.
[2]卢春红,王杰华.对分模式下《VB程序设计》的大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03):9293.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4]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18.
[5]储召生.技术风行,教育学理论落伍了吗?[N].中国教育报,20181217(05).
[6]张媛媛.对分课堂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7]闫君子.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的境脉及教学变革价值[D].西南大学,2020.
[8]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1904/t201904/t20190416_379670.html,20190419.
[9]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03):116118.
[10]宁建花.融“翻转”“对分”于一体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6671.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对分课堂在公共课《心理学》课堂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JY2020041)
作者简介:甘雄(1986— ),男,汉族,湖北孝感人,博士,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刘志远(2000— ),男,汉族,河北衡水人,本科生,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金鑫(1966— ),男,汉族,湖北洪湖人,博士,荆州学院教授,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