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兆丽 王爽 朴艺兰
[摘要]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DCIS)是交界性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的可能,易被漏诊或误诊。近年来,随着超声、乳腺X射线摄影、磁共振成像等多模态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DCI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在其筛查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DCIS多模态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对DCIS进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超声;乳腺X射线摄影;磁共振成像;多模态成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 R445;R737.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3.13.029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DCIS)是局限于基底膜的非侵入性导管内肿瘤性病变[1]。若不及时治疗,20%~30%的DCIS会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2]。如何通过超声、乳腺X射线摄影(mammography,MG)、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多模态影像学方法对乳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并为临床个性化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依据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DCIS多模态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对DCIS进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1 超声
1.1 二维超声检查
临床工作中,超声诊断以二维声像图为基础。乳腺癌的二维超声检查表现分为肿块型、非肿块型、肿块与非肿块并存型[3]。
肿块型包括实性、囊性及混合性肿块[3]。实性肿块最常见,大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常见微分叶,内部回声不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囊性肿块中的弥漫性分布囊肿多数是良性病变,而聚集性或节段性分布囊肿有恶性病变的可能;混合性肿块多表现为囊性部分囊壁增厚、实性部分形态不规则及基底部边界欠清晰[3-4]。
非肿块型包括低回声区、导管改变、结构紊乱及单纯钙化型[3]。低回声区型最常见,常表现为局灶或节段分布,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不能被识别为肿块;导管改变通常指导管阶段性扩张及管壁增厚,伴随导管内充满等回声或低回声改变;结构紊乱型常表现为皮肤增厚、组织结构变形、韧带形态改变或局部腺体增厚,在动态扫查中易被识别;单纯钙化型通常表现为病灶内、病灶外或导管内强回声光点及光斑,其中微钙化(钙化点直径<0.5mm)、多形性钙化、呈簇状(钙化点数目>5个/cm2)、呈线样或呈段样分布的钙化在恶性病灶中较多见[3-5]。
1.2 多普勒超声
多普勒超声主要用于描述血流特征,分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量多普勒超声、频谱多普勒超声;多普勒超声可提高DCIS诊断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DCIS病灶区域可检测出中等程度或丰富的血流信号;在频谱多普勒超声中,DCIS阻力指数>0.7,表现为恶性肿瘤血流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6-7]。
1.3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是用微泡剂评估和量化组织血流灌注的检查方法,可实时动态显示病变组织的微血管和血流灌注压等情况,可用于评估微循环灌注并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8]。Li等[8]研究显示,DCIS具有特定的超声造影特征,包括早期高增强、充盈缺损、周边高增强、增强范围扩大、血管扭曲粗糙及病灶内穿透性血管等。
1.4 超声弹性成像
超聲弹性成像分为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和应变弹性成像(strain elastography,SE)。SWE利用探头发射力源,通过颜色叠加形式实时显示病变和周围组织的定量信息;SE使组织在不同应力水平下变形,将压力回波信号振幅转变为实时彩色图像[9]。SE通过E/B比值、5分法和应变率对乳腺癌良性和恶性肿瘤进行判断。E/B比值是病变在弹性图上的长度与在二维声像图上的长度之比,E/B比值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DCIS的E/B比值接近1,而侵袭性肿瘤的E/B比值可达3.5。5分法可用于乳腺病变的定性:1分代表病变软,2分代表病变同时包含软和硬的成分,3分代表病变硬且病变在弹性图上比二维声像图小,4分代表病变硬且病变在弹性图上与二维声像图大小相同,5分代表病变硬且病变在弹性图上比二维声像图大;1~3分提示良性病变,4~5分提示恶性病变。应变率即病变组织和参照组织的硬度比值,常用脂肪作为参照组织,这时应变率常被称作病变/脂肪比值[10]。SWE应用平均弹性模量(mean elastic modulus,Emean)及最大弹性模量(maximum elastic modulus,Emax)定量评估病变硬度。IDC的Emean和Emax均高于DCIS,SWE可将DCIS组织学升级为IDC进行预测[11]。
1.5 自动乳腺超声成像系统
自动乳腺超声成像系统(automated breast ultrasound system,ABUS)通过自动扫查获得全乳矢状面和冠状面影像,可用于术前DCIS病灶评估[12]。ABUS对病灶的评估内容与二维超声检查一致,在此基础上增加冠状面图像信息。乳腺病灶边缘存在几种特征性表现,有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①汇聚征。表现为病灶周边向中心汇聚的放射状排列高回声,为乳腺恶性病变的典型表现,以腺体结构紊乱为表现的DCIS在ABUS冠状面呈典型的“汇聚征”;②晕环。表现为环绕在病灶边缘的一圈高回声或低回声环,完整晕环一般出现在良性肿块型病灶周围,高回声晕对乳腺恶性肿瘤超声具有重要意义[13-14]。此外,ABUS还可直观显示导管扩张程度、导管新生物情况及导管与肿物的相互关系,且能对病灶钙化的大小、形态、部位及分布进行直观显示[13]。
2 X射线摄影
2.1 乳腺X射线摄影表现
钙化DCIS在MG中最常见的表现为无症状钙化(约80%)[15]。高级别和伴有坏死的DCIS多为细小多形性、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而低级别DCIS多为圆形钙化;对具有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特征的DCIS患者,乳房全切除术较保乳手术更安全[16-17]。张敏等[18]研究发现,DCIS中的钙化通常呈团簇状分布,而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中的钙化通常呈区域性分布,推测与DCIS-MI相比较而言,DCIS病灶坏死可能不明显;但并非所有受累区域都会钙化,MG也可能会低估DCIS的范围[19]。
非钙化DCIS在MG中通常表现为肿块、局灶性不对称或结构扭曲等[19]。肿块型DCIS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和等密度,与浸润性癌相似,且肿块型是低级别DCIS的预测因子[20]。非钙化DCIS在MG上无特征性表现,易漏诊,发现时病灶常较钙化DCIS更大[21-22]。
2.2 对比增强乳腺X射线摄影
对比增强乳腺X射线摄影(contrast enhancement spectral mammography,CESM)利用对比剂观察病变血管血流供应情况与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从而发现MG难以显示的病灶[23]。研究表明,未增强的微钙化多为DCIS,增强的微钙化多为IDC,推测可能原因DCIS较为沉默或攻击性较小[24]。
2.3 数字乳腺体层合成
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从不同角度快速拍摄采集图像,重组获取三维图像,可提高病灶的可见度和检出率。DBT对非肿块型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更高,更适合检出结构扭曲、非对称结构等病灶及不对称增厚病灶[25]。
3 磁共振成像
3.1 常规磁共振成像表现
DCIS在MRI上最常见的表现为非肿块样增强(约78.7%),以不均匀增强最常见,其产生的原因为血管和基底膜的渗透性使造影剂在导管内聚集[26-27]。因DCIS局限于导管,可直观观察大多数呈节段性或线样分布,这种分布反映DCIS典型的增殖方式,即从导管内开始发生,随后通过导管途径发生局部增殖;DCIS内部形态学特征有助于了解其增殖生长模式,聚集的内部增强可反映管腔内癌细胞的斑片状生长,而聚集的环状增强可反映癌细胞外周生长和导管周围基质血管生成,聚集的环状增强更易升级为侵袭性疾病;DCIS的MRI表现反映其潜在的生物学特征并与其预后相关,与MG相比,MRI检测到的DCIS可能级别更高[16]。部分乳腺MRI特征可预测术前有侵袭性成分的DCIS。与DCIS术中组织学升级有关的MRI征象包括较大的病灶、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不均质或边缘强化肿块、簇样或簇样环形强化的非肿块样强化病灶、高峰值强化等;当存在这些情况时,应考虑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制定手术计划前应考虑组织学升级,包括前哨淋巴结活检[28]。
目前,利用MRI对DCIS进行放射学评估是非常熱门的研究领域。MRI是确定疾病范围最准确的方法。近期研究表明,与MG相比,MRI术前大小评估值更接近病理大小估计值,标准化MRI检查可提高DCIS整体和单个(即无重复切除)广泛局部切除成功率[16]。
3.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通过测量水的流动性,提供有关乳腺病变微观结构信息[16]。DCIS病变在DWI上可见其表观扩散系数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但高于浸润性癌,推测DWI可能有助于DCIS分级[16]。
3.3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并观察其进入、分布、流出情况,反映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概况,对DCI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分为流入型(Ⅰ型)、平台型(Ⅱ型)和流出型(Ⅲ型)[29]。非肿块样强化DCIS的DCE-MRI通常表现为早期强化速升、延迟期平台型(Ⅱ型),但因病灶所在乳腺腺体背景强化明显,易被误认为是背景强化而漏诊;以肿块样强化为主要表现的DCIS的DCE-MRI多呈速升、流出型(Ⅲ型)[29]。Lamb等[26]研究证实,在手术中约21.3%经DCE-MRI检测到的DCIS升级为浸润性癌。
4 小结与展望
各种影像学技术在DCIS诊断中各具优势。超声具有无创、无辐射、费用低、操作简便、易于反复操作等优点,且超声对致密型乳腺肿瘤敏感度高,是目前我国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MG对细小钙化敏感,能够准确发现并精细描述钙化,用于钙化型乳腺癌筛查,可明显降低乳腺癌病死率。MRI在评估DCIS大小和范围方面更准确,有助于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区域,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对检测多灶、多中心和对侧病灶均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利用单一影像学技术难以准确诊断DCIS,临床中应使用多模态影像学检查方法,提高DCIS诊断率,早发现、早治疗,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1] KHOURY T. Preneoplastic low-risk mammary ductal lesions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nd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spectrum):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Cancers (Basel), 2022, 14(3): 507.
[8] LI W, ZHOU Q, XIA S, et al. Application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Analysis of 127 cases[J]. J Ultrasound Med, 2020, 39(1): 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