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链融通,培育中职学生现代职业素养

2023-05-30 10:48姚雁刘春风
教育家 2023年13期
关键词:校企岗位技能

姚雁 刘春风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产业的复杂性、多样性促使工作岗位不断变化。同时,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对人才的规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促使职业教育要不断丰富人才培养的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几年来,学校依托区域产业深化专业内涵,构建了“群链融通”的现代素养培养路径,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技能的强化、创新能力的提升。学校以智能制造中心的三大分中心为载体,运用“群链融通”理念,促进学生职业认知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岗位群”与“认知链”交融,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

职业认知能力是指个体以实际生理和心理(自我认知)为基础,对当前社会各类职业的工作性质、发展现状、未来前景,及从事这些职业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其他条件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校内外“职业体验中心”所构建的“岗位群+认知链”培育路径,学校设置相关岗位课程,让学生实现对自我、岗位、职业的认知。

“见岗”体验——自我认知。中职的生源来自初中,学生对专业及职业情况大多没有深入了解。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岗位,学校通过校内VR虚拟工厂,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岗位环境,根据步骤提示,完成某产品的简单装配,近距离了解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生理、心理、兴趣、价值观、能力和人格等因素,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倾向。

“识岗”体验——岗位认知。本阶段是在“见岗”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入了解该专业所从事岗位的工作内容,通过多岗位轮换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岗位任务的操作流程、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感受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体现出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对职业的客观认识。

“跟岗”体验——生涯认知。在“识岗”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前景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企业某一固定岗位,跟着企业导师体验岗位任务的实际操作和工艺流程,结合自我认识、职业认知初步形成职业生涯规划。

“任务群”与“技术链”互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完成复杂任务和解决新问题所具备的实践能力。从教育的规律出发,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载体,目前“项目化课程”在职业教育中认可度最高,为此,本环节模拟企业的运作模式,在“生产型实训中心”通过构建“任务群+技术链”的培育路径,培育学生的单一技能、综合技能、拓展技能。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学校将综合实践能力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单一性变化为特征进行操作的单项技能,以组合性和模块化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技能,能完全对接岗位实际任务的岗位技能。通过院校企三方师资联手,进行能力本位三个阶段的递进式培养,夯实基础,全程渗透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任务“定单”——强化单项技能。通过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管理机制,由教师担任厂长,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让他们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如技术主管、班组长、操作人员。将来自校企合作企业的产品按照单一技能的不同进行工艺划分,通过“固定任务单”的形式,针对学生某项技能进行强化训练,让他们能熟练掌握该项单一技能,并以企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任务“选单”——运用综合技能。在学生掌握了多项“单一”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产业特色,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校外企业学区,由学校提供部分实训设备,以企业技术人员为导师,以企业较为复杂的产品为载体,通过“选择任务单”的形式,综合应用多项基础技能,进而解决较为复杂的任务,同时将岗位职业素养融入其中。

任务“接单”——对接岗位技能。本阶段通过“承接任务单”的形式,学生通过主动对接岗位技能承担完整的任务。根据校企实际需求,学校构建了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资源、评价体系,通过牧野云学院等平台打造线上自学模式。依托企业先进生产设备,学校提供基础环境,构建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融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为一体,组建校企协作式教师创新团队。提升校内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也为企业在岗员工开展专项培训,实现双员共育。

“问题群”与“创新链”叠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用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方法来解决现有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本环节通过在“技术研发中心”设立校内两创学院,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

“征集”问题——激发创新意识。“问题”来源于对生活实践的深刻理解和反思,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学校引导学生从生活、生产多方面去思考事物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征集”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学校组建爱迪生学院,建立技术创新创意问题征集评比奖励制度、师生技术创新与改造项目管理制度、技术成果获奖以及专利申请(校内1+X证书)制度,建立全校联动的技能等级与技术专利“双轨并行”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小精灵”工作室,选拔部分学生进入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学习,与企业导师“一对一”结对,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及技术改进,在真实环境中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解析”问题——提升创新方法。对问题的“解析”是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原理的过程,借助工程思维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组建创新团队,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有价值的创新问题,进行重点研究、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

学校以企业产品为载体,以产品逆向开发为教学流程,以工作任务为依据,重构课程内容。开发CDIO工程教育课程,让学生在构思、设计、实施、运作中,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

“突破”问题——形成创新能力。问题的“突破”重在实现,借助“技术研发中心”的設施设备,在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形成创新成果。

在政府、行业助力下,学校与18家地方企业组建技术创新校企合作联盟,定期召开联盟研讨会,企业抛题、校企共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开展定期驻企机制,开展岗位实践、调研,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与企业技术人员共研产品。学校6位专业教师担任嘉兴市科技特派员,在充分调研地方产业需求的基础上,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并协助申报科技项目,助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群链概念,其中“群”侧重于企业,“链”侧重于学校,强调系统性和融通性。学校通过群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不同领域碎片化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群链融通”教育理念。此外学校还构建职业教育“群链融通”模型,通过构建不同媒介间相互融通的框架,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中发挥群链效应,进而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发挥更大潜能。

责任编辑:邓晓婷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技能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