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明
文 题
请以“我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
病 文
三都还在下雨
贵州省播州区实验学校 杨 阳
三都还在下雨。
清晨,他久久地站在银杏树下嘟哝着,我满怀期待地问他:“今天陪我上学吗?”
“三都还在下雨呢”,他很沮丧,捶着膝关节对我说。
“好吧,姥爷再见。”我在想:三都下雨与播州有什么关系?他不是说过要来播州陪我的,但一直没有来。①(以上三段叙述的时间、地点模糊。特别是“我在想”的内容,时间、地点混乱不清。)
望着晴朗的天空,我听见门口杏叶的沙沙声,想起了三都的银杏树。
小时候,姥爷抱着我在小院的银杏树下晒太阳,倾听风吹杏叶的沙沙声。后来,一阵暴风雨后,那棵银杏树消失了。
播州家门口也有一棵同样的银杏树,上面清晰地刻着个“阳”字。可是父亲告诉我,门口只有桂花树!②(以上三段叙述中,虚与实混淆。特别是“上面清晰地刻着个‘阳字”这句,虚实难辨,很难理解,让人困惑。)
我惘然地向学校跑去,碰见同学有祖父母陪伴着上学,我向他们鞠躬问好。有同学神秘兮兮地问我:“今天阳光甚好,你姥爷怎么不陪你上学?”我低头不语,感觉那神秘的眼神,隐藏着嘲讽和嫉妒。
我曾告诉过他们,姥爷陪我上学,常给我买果冻。但他们断定我没有姥爷。我争辩说:只要三都不下雨,姥爷就会来播州陪我。我还夸耀说,我姥爷是观天师,会神机妙算。凡是雨天,他都会安慰我:“别担心,三都明天就会晴。”
但我感到失望,我夸耀的姥爷怕是不会来播州了。他忌讳雨天,更忌讳晴天,他担心阳光把他融化。
最让我失望的,是那次写“我的姥爷”的作文。这本来是我特别想写的一篇作文,可是,我列好提纲,却犹豫了。这时,老师悄悄地提醒我:“杨阳,别为难了,可以写姥姥。”③(本段对“我列好提纲,却犹豫了”的原因解释为“老师的提醒”不符合情理,联系上下文,应该与同学的“嘲讽和嫉妒”有关,应做修改。)我一怔,她在说什么?我装着什么也没听见,我不需要别人的怜悯。可是,我瘫软在了座位上,直到下课。
回到家,天色已晚。④(从“直到下课”到“回到家”之间,作者见闻引发的情感变化过程中断了,造成记叙“经过”的残缺。)早晨见到的那棵银杏树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听到的只有我的拖鞋亲吻地板的声音。我突然醒悟,姥爷已经走了。⑤(故事结局含糊其词。其中“姥爷已经走了”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模棱两可,令人费解。)
秋天,我去黔南祭奠了姥爷。我告诉他,我又在院子里栽了棵银杏苗。
点 评
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对姥爷深沉的爱。这种爱,源于客观的现实生活,又根植于作者主观的内心世界。发生在“三都”“播州”的故事,让人唏嘘。真实的生活体验,真切的心灵感悟,让读者随之心潮起伏。但作者对记叙要素的把握还不熟练,表达的意思有些混乱,读来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
升格指导
想写出优秀的记叙文,只做到“要素齐全”是远远不够的。以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为例,病文的“早晨”,有晴天、雨天的“早晨”,有三都、播州的“早晨”,有两年前和今天的“早晨”,叙述时必须交代清楚。病文中人物活動的地点转换,大范围是“三都—播州—三都”;小范围是“家—学校—家”,这种转换的过程必须交代清楚。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之间的关系必须符合逻辑,合情合理。其中的“经过”必须完整。如病文中,“作文事件”的原因不合理,“我”下课后回家途中的经过,情感的变化也需要补充。
想写出高质量的记叙文,文章主题能否给读者以启发和感悟也很重要。病文中,作者想通过一个孩子的成长,思想的变化过程,表现自己是如何从嘲讽、嫉妒、迷茫与失望中挣脱出来的,展现了变坚强的成长历程。这种实与虚的融合,能给读者以启发、感动和鼓舞的力量。但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没能处理好“实”与“虚”的关系,导致文章没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其实利用介于两者之间的“梦境”,就能弥补这些不足。
那么,“实”与“虚”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实是客观存在的,是看得见的物质世界;虚是看不见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实与虚融合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是作者针对写作素材发散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实与虚融合常常借助于隐喻、象征、夸张等修辞来完成。“朦胧”“仿佛”“似乎”等副词是“虚”区别“实”的关键词。“梦境”介于两者之间,属于潜意识中虚的场景。实靠虚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虚必须以实为基础,只有合理想象,才能回归现实,反映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病文出院
三都还在下雨
贵州省播州区实验学校 杨 阳
三都(地名,位黔南州)还在下雨。(照应标题,独立成段,引领全文,悬念顿生,引人入胜。)
清晨,他久久地站在银杏树下嘟哝着,我满怀期待地问他:“今天陪我上学吗?”。
他很沮丧,“三都还在下雨呢”,他捶着膝关节对我说。
“好吧,姥爷再见。”
这是两年前在三都的情景。不过,在我家决定搬迁播州时,他说等三都不下雨,他就来播州陪我。(本段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读者能清晰地把握行文脉络。)
那是夏天的一个早晨,天空晴朗,我仿佛听见播州家门口银杏叶飘落的沙沙声,于是,想起了三都的银杏树。(过渡衔接,承上启下。文字彰显了“实”与“虚”融合的叙事风格。)
小时候,姥爷抱着我在小院的银杏树下晒太阳,聆听风吹杏叶的沙沙声。后来遭了场很强的暴风雨,那棵银杏树就死去了,然后就消失了。
举家搬迁播州后,我一直觉得家门口也有一棵同样的银杏树,上面仿佛刻着个模糊的“阳”字。可是父亲分明告诉我,门口只有桂花树啊!(由关键词“梦中”“仿佛”“模糊”和“明确”等词语,可以清晰准确地区分出虚与实。)
我怅然地向学校跑去,碰见同学有祖父母陪伴着上学的,我向他们鞠躬问好。有同学神秘兮兮地问我:“今天阳光甚好,你姥爷怎么不陪你上学?”我低头不语,感觉那神秘的眼神,隐藏着嘲讽和嫉妒。(细节描写,为下文“失望”的情绪做铺垫。)
我曾告诉他们,姥爷陪我上学时常买我爱吃的果冻,但他们断定我没有姥爷。我争辩说,只要三都不下雨,姥爷就会来播州陪我。我还夸耀我的姥爷是天象大师,神机妙算。凡是雨天,他都会安慰我:“别担心,三都明天就会晴。”(这段夸耀姥爷的文字,蕴含了同学“嘲讽和嫉妒”的起因,让故事情节跌宕多姿。)
但我感到失望,我夸耀的姥爷怕是不来播州了。他忌讳雨天,更忌讳晴天,他担心阳光会把他融化。
最让我失望的,是那次写“我的姥爷”的作文。这本来是我特別想写的作文,可是我刚列好提纲,就听见有人窃窃私语,“他没有姥爷,估计只能胡编乱造喽!”(细节描写,表明“我”失望的原因,照应前文“神秘的眼神,隐藏着嘲讽和嫉妒”。) 我生气了,瘫软在座位上,直到下课。
我如梦幻般摇晃在回家路上。蔚蓝的天底下,一群信鸽叽咕着在天空盘旋,仿佛在为我传达“黔南州,晴”的信息。恍惚间看见姥爷风尘仆仆地向我走来。(叙述回家途中见闻。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让虚幻的情景如诗如画,使思念之情更加真挚,更加动人心魄。)
这时,突然想起那场追悼会后,我时常梦见姥爷仿若神灵,仰天观测天象的情景(“梦境”是虚与实之间切换的常用手法。姥爷“观测天象”的幻觉,表达出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回家的步子愈加沉重了。
回到家,天色已晚。我幻想中的那棵银杏树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听见的只有拖鞋亲吻地板的声音。我突然醒悟,姥爷走了,“三都不下雨就来播州”的许诺不能兑现了,我必须学会坚强。(由虚回到实,伤感的情绪中饱含着振作向上的力量。)
秋天,我去黔南瞻仰月亮山,祭奠姥爷。我告诉他,我又在院里栽了一棵银杏苗。(结尾再写银杏,情与物交融,表达对姥爷的思念,前后照应,线索清晰,结构严谨。)
点 评
升格文追忆的是“三都”“播州”留在记忆中的美好时光。不徐不疾,如数家珍,好似在一个悠闲的下午,思绪在睡意蒙眬中漫游,追溯难以释怀的情景。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爱之深,忆之切,令人动容——至亲之爱,如“月亮山”永不磨灭。“银杏树”象征姥爷在作者心中的高大形象,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密而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