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民间信仰研究成果现状分析

2023-05-30 11:00岑映孔奕
炎黄地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舟山群岛观音信仰

岑映?孔奕

以2002—2021年发表的舟山民间信仰研究文献为基础,从舟山民间信仰的研究现状、成果与意义、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今后可围绕舟山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及与文化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等方向展开研究,进而科学引导舟山民间信仰持续健康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和谐共处。

民间信仰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民间信仰”的概念并无统一明确的界定,《辞海》将其定义为“民间流行的对某种精神观念、某种有形物体信奉敬仰的心理和行为”。赵匡为教授在《新世纪中国的民间信仰问题探析》中阐述说:“何为民间信仰?它是相对传统宗教和占有社会主导地位的宗教而言的一种群众性的信仰现象。”张志刚在《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中提出:“民间信仰大多是扎根于中国传统的乡村、城镇或地方文化区域的,它们的信众主要是当地老百姓,它们的信奉对象、祭祀活动和崇拜行为等,也主要是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社会风俗、民间仪式、特别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

在诸多舟山民间信仰的研究文献中,也并未阐明民间信仰的内涵和外延,很多文献都以民间信仰、民间海洋宗教信仰、海神信仰等笼统概之。为了明确研究范围,结合上述学术观点与舟山本地实际,现讨论的舟山民间信仰,仅指舟山群岛流传的妈祖、龙王、船神、礁神、观音等非制度化的民间信仰。

研究现状

以2002—2021年发表的舟山民间信仰研究文献为基础,发现已有不少学者对舟山民间信仰的种类、源流、成因、信众构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呈现出研究范围全面,类型多样的特点。

范围全面

1.观音信仰

观音信仰是舟山本地流传最广泛的民间信仰之一,一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柳和勇的《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特色》从物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心理文化等层面对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特色和海洋文化内蕴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程俊的《论舟山观音信仰的文化嬗变》对舟山观音信仰的悠久历史及嬗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屠幼芬的《舟山观音信仰文化调查报告》对当前观音信仰普及程度、受众情况、观音文化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朱丽芳、胡世文在《舟山观音信仰与海岛居民的幸福感》中对海岛居民观音信仰的原因、现状和幸福感进行了分析,黄岑岑、翟恒兴在《舟山群岛观音信仰在诗文中的呈现》中对舟山群岛观音信仰发展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此外,朱庆福《打造普陀山观音信仰国际化交流平台的对策研究》、游红霞《民俗学视域下的朝圣旅游研究——以普陀山观音圣地为中心的考察》则在观音信仰源流、成因、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了观音信仰与旅游、文化交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发展方向,对观音信仰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2.龙王信仰

由于海洋的神秘,海洋自然灾害的难以抵御,沿海居民早在五六千年前就产生了强烈的信仰崇拜。舟山先民世代过着靠海而生、与海为伴的生活,除观音信仰外,舟山的龙王信仰最为广泛;崇拜龙、信奉龙的风俗遍及大小岛屿,民国《定海县志》中,记各类龙王祠、龙王宫24处。柳和勇在《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特色》指出:舟山许多地名与龙王有关,如黄龙山、龙王礁、鱼龙山和蛟龙村等几百处;有许多流传于舟山民间的海龙王故事;有公祭龙王祠、求雨请龙王必供糯米团子的习俗。金涛在《海龙王信仰与舟山渔民的双重心理》中分析了龙王信仰形成原因、演变及本地习俗的特征。钱秋红在《舟山渔农村龙王信仰与习俗研究》中以舟山渔农村为立足点,对舟山渔农村龙王信仰的起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许成国在《舟山群岛海龙王信仰的三维结构与社会功能》中从时间、空间和心理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舟山群岛海龙王信仰的特定地理因素、历史沿革和民间信仰的心理轨迹,提示我们应重视和发挥这一民间信仰的社会文化功能。

3.妈祖信仰

倪浓水的《妈祖信仰在舟山群岛传播的时间、路径和特点》系统阐述了妈祖庙在舟山地区的分布、妈祖信仰在舟山群岛传播的时间、途径和特点。黄盼盼等人的《妈祖文化在舟山的传播及分布格局》分析了妈祖文化在舟山的传播历史与成因,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妈祖文化的对策。金涛的《舟山群岛的妈祖信仰与天后宫》就舟山群岛妈祖信仰形成的原因,从历史和地理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把妈祖与原始海神、龙王信仰相对比,认为妈祖信仰更加人格化、平民化。

4.其他俗神信仰

王琳琳、瞿明刚的《舟山群岛俗神信仰田野调查》、李亚玲、翟恒兴的《浅析舟山现存的民间海洋宗教信仰》,张莉的《浙东海岛渔区海神信仰研究》,张莉、唐洪森的《舟山本岛海神信仰探析》,孙和军的《舟山群岛的海神信仰与祭海活动》,王武琼的《舟山群岛羊祜信仰研究》,王文洪的《论东沙羊府宫的现代意义》等论文,均对鱼神、船神、网神、關帝、洋山大帝、羊府大帝等俗神信仰进行了论述。其中王武琼的《舟山群岛羊祜信仰研究》对舟山群岛羊祜信仰(即羊府大帝信仰)进行考证,并对其演变、泛化功用、特点进行了分析;王文洪的《论东沙羊府宫的现代意义》从传统的海洋渔业活动中揭示羊府大帝成为当地渔民保护神的内在价值,反映了民间信仰特殊的社会价值,这是以往研究羊府大帝信仰和其他海洋信仰著述中比较少见的。

类型多样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舟山民间信仰的研究涉及整体研究、细节考据、田野调查、文献整理等类型,不同程度地涉及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

1.整体研究

肖隆中、王颖的《舟山群岛海洋民间信仰的特征及意义》阐述了舟山民间信仰的内容、来源、兴起、融合、历史延续性和文化意义,张莉、唐洪森的《舟山本岛海神信仰探析》分析了舟山本岛海神信仰的生成、分类、现实功能、文化功能,李亚玲、翟恒兴的《浅析舟山现存的民间海洋宗教信仰》研究了舟山现存的龙王、妈祖、羊府大帝、洋山大帝、关帝等民间信仰的特点、存在原因和现实意义,朱潇琴的《关于舟山群岛海神信仰及其寺庙的研究》弥补了历来对于舟山群岛海神信仰寺庙研究的不足。

2.细节考据

除了整体研究之外,以倪浓水为代表的学者对舟山民间信仰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翔实的考据。汤力维、倪浓水的《海洋信仰与民俗的高度融合——以舟山“烧十庙·走十桥”习俗为例》详细考据了“烧十庙·走十桥”信仰习俗的产生形成、具体内容,分析了其与当地民众心理的关系。倪浓水的《浙江海洋民间信仰中的“游母”石信仰考析》则从舟山岑港紫窟村“游母庙”入手,重点考析游母石属性及其与“石头信仰”的关联,并探讨了其在民间信仰系统中的地位。

3.调查统计

田野调查是民俗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式。王琳琳、瞿明刚的《舟山群岛俗神信仰田野调查》确定了舟山群岛的俗神信仰对象,胡素清的《海岛妇女民间信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对舟山民间信仰发展现状、海岛妇女受众群体情况、海岛妇女民间信仰持续发展的原因、海岛妇女民间信仰活动作用的双重性、海岛民间信仰活动对妇女生活的调控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4.文献整理

在文献整理及研究方面,蔡秀芳、翟恒兴等的《古代舟山民间海洋宗教信仰文献整理与研究管窥》、《以舟山群岛为例探析民间海洋宗教信仰文献整理》则对舟山民间信仰文献现存状况、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学术意义、进展与不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丁艳艳、翟恒兴的《舟山地方志中民间信仰的研究》总结了地方志中普遍出现的民间信仰及其深远影响。

研究成果与意义

通过近二十年的探索,研究者对舟山民间信仰进行了梳理,尤其是对观音信仰、龙王信仰、妈祖信仰等主流民间信仰,进行了翔实的考证与调查,明确了其起源、成因、发展历史、受众背景、发展现状等,提出了如何正确看待和引导民间信仰发展,如何合理挖掘相关民俗文化资源助力经济发展等现实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舟山地域环境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历程,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舟山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有助于理解舟山海洋特色鲜明的多元传统文化。同时,也为舟山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文献支持,对丰富舟山历史文化资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文献依据。

研究局限性

研究人员分布局限

从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来看,参与舟山民间信仰研究的人员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舟山学者,以金涛为代表;二是舟山高校师生,以倪浓水、翟恒兴等人为代表;三是舟山市外高校学生。其中浙江海洋大学的相关研究课题最多,市内学者研究论述其次,市外学者研究较少,基本体现为市外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位论文,也有部分舟山籍作者。由此可见,关于舟山民间信仰的研究仅局限于舟山市内高校、学者,市外学术界对此关注并不多。

研究领域有待拓展

目前有关舟山民间信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民间信仰的起源、成因、发展及现状等问题,侧重于从传统历史文化角度来探讨民间信仰本身的历史、文化等相关问题,较少涉及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如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民间信仰与当地文化传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融合等问题。

未来研究方向

一是舟山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逐渐复兴,一方面,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道德教化、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应看到,民间信仰中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民间信仰在社会治理层面的双重性,引导其健康规范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理应成为未来舟山民间信仰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是舟山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自2006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蓬勃兴起,对中国民间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舟山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中,亦可找到如观音传说、白老龙传说、观音香会、财伯公传说等信仰传说、渔民开洋、谢洋节及仪式活动,其中观音信仰、渔民开洋、谢洋节更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之中。在成为非遗的进程中,“民间信仰之‘民被重新发现和定义,民间信仰的文化功能及结构性意义被重新审视和解读”,“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非遗资源的使用和消费已经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广泛起到作用”。在这种语境之下,探究舟山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舟山民间信仰与文化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已成为国内外观音信仰朝圣旅游的目的地;2020年位于朱家尖的观音法界落成,又为舟山增添了一座集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观音文化主题园区;与观音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已经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旅游业是一种经济产业,其获利性会驱使开发者、经营者在面对民间信仰这种复杂的民俗事项时,可能会采取只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简单化策略。因此,在舟山民间信仰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本地民间信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正确发掘民间信仰中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部分,将其融入文化旅游、文创制作等产业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在相关产业的融合中为民间信仰的演变提供积极影响,从而达到良性互动和共赢的目的,也是今后舟山民间信仰研究中值得探索实践的问题。

近二十年来,诸多研究者通过详尽的调查考证,从信仰内容、发展历史、社会根源、文化内涵、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舟山民间信仰进行深入探究,取得了累累硕果。民间信仰问题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而舟山民间信仰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和庞杂的体系,要正确看待和科学引导舟山民间信仰持续健康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和谐共处,使舟山民间信仰获得更多人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萌.论旅游与中国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1):243-245.

[2]黄海德. 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民间信仰”概念的认知与检讨——附带论及中国社会中宗教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关系[C]//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141-153.

[3]张志刚.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J].民俗研究,2018(04):14-18+157.

[4]肖隆中,王颖.舟山群岛海洋民间信仰的特征及意义[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32(06):25-29.

[5]张翠霞.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治理——从民间信仰研究的现代遭遇谈起[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04):31-37.

[6]苏勇军.浙江海洋宗教信仰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8(06):29-33.

[7]舟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舟山市志1989-2005[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8]柳和勇.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特色[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53-57.

[9]张莉.浙东海岛渔区海神信仰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4.

[10]上海海事大学,中国海洋學会.中国民间海洋信仰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岑 映(1979—),女,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文献整理及阅读推广;

孔 奕(1986—),女,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文献整理。

猜你喜欢
舟山群岛观音信仰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观音(七绝)
观音乘凤
浙江舟山群岛居民高尿酸血症人群分布及发病率分析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探究——以舟山群岛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