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扎根于高中体育课堂

2023-05-30 09:56:34庄静
关键词:传统体育课堂

庄静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将传统文化引入体育课堂,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并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想境界。基于此,本文围绕高中体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展开论述,分析了体育教学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以及这些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另外着重探讨了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途径,旨在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体育 传统文化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55

当今的体育教学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需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传统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这对学生来说既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兼具修身养性的特殊功能。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适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田,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发挥教师模范作用,及时进行传统文化宣传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自身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并对学生“三观”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直接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需要为学生讲解和示范动作,需要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并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以此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优势,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自身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同时又有极大的可塑造性,教师要通过语言、动作以及仪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首先,教师在日常课堂上做好自身的形象建设工作,尤其是在穿搭方面,要严格遵循对应的规章制度。比如,教师会要求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能佩戴任何饰品,要穿着运动装,那么教师自身也应该做到这一点,穿戴合适的服装。而这就会在潜移默化当中给学生传递严于律己的精神品质,严格约束自我。其次,教师应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平易近人的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做到尊重学生,不歧视身体素质或者是家境比较贫穷的学生。这些行为和举止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形成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认知。另外,教师自身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淘汰落后的体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不断进行教学创新,给学生引进新的体育教学内容,一方面激发课堂活力,另一方面则是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榜样,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二、认知传统文化意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文化中蕴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当代高中生的责任意识并不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足,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就应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通过将修身之道的儒家文化融合在体育训练中,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其次,传统化中蕴含儒家文化,提倡正己正人,该品质强调的是团队协作,将其用于体育教学工作当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再者,传统文化还强调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而这些精神都是当代高中生所要具备的,能够磨砺高中生的精神品质。另外,传统文化强调社会和谐,讲究尊老爱幼,这和我国当代教育理念相契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也可以形成这方面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贯彻和落实。除此之外,高中体育教学中所涉及的体育器材也蕴含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气节,体现了坚韧不拔的民族意识,比如体操、单双杠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勇敢、坚毅的品格。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既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进而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走进体育课堂有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现代社会当中很多传统文化都没有得到有效传承,比如传统的养生之道,像五禽戏、太极拳之类,这些传统项目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除了上述两项意义以外,传统文化走进体育课堂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人平等、自强不息、过而不及、尊老爱幼等,这些没有被时代发展所淘汰,是现代社会仍然需要的。

三、利用课前热身活动,适时穿插传统文化宣传

在正式进入体育教学环节之前,教师往往会组织热身活动,通过热身活动来活跃学生的肌肉,从而避免学生在后期的体育训练中受伤,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一个环节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去。体育课前期热身环节一般是以集体的形式展开,教师下达指令,学生完成对应的动作,强调统一性和集体性,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纪守纪等方面的自觉性。这就要求教師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并对学生进行意识层面的引导。例如,在热身环节可以加入集体队列训练,在训练当中要求学生要严格按照教师的口令完成对应的动作,如果其中某一名学生动作错误,那么整个队列训练要重新开始。在这个过程当中,既可以完成热身动作,活跃学生的肢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主动去考虑集体的利益。除了这种队列训练形式以外,还可以引进比较传统的热身形式,例如太极、五禽戏以及武术等,在每节课授课之前开展相关武术动作的训练,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利用这些传统的武术动作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修身养性,平衡阴阳。在体育课堂即将结束之时,教师也可以预留5—10分钟,让学生在这段时间中对本节课的体育学习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分析自我,能够清晰地认识自身在体育课堂中所收获的东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总而言之,在前期准备工作当中教师可以针对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学会权衡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同时借助我国的一些传统武术,让学生修身养性。在结束环节,通过给学生留下自我反思的时间,帮助学生沉心静气,回顾整个活动过程。

四、结合体育游戏教学,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高,那么,在体育课堂当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体育游戏中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弘扬团队协作精神。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玩篮球与乒乓球。教师让学生围成一圈,并随机指定一名学生以逆时针或者顺时针的方向开始游戏,被选到的同学可以随机说出篮球和乒乓球这两种球类,当说到篮球的时候双手要做成乒乓球的样子,相反说到乒乓球的时候双手都要做出篮球的样子,以篮球乒乓球循环交替。如果,有一名学生动作或者是接龙错误,这一名学生必须要接受惩罚,表演一个节目。在这个游戏当中充分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反应力以及手部的协调力。相对于教师直接给学生灌输团队协作的理念而言,这种游戏的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升华精神境界。除了这种形式的游戏以外,还可以适当开展有竞争性和拼搏性的游戏活动。比如,触球追人。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先做好准备工作,在操场上画一个中心点,并在中心点上方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将球放在三角形的中心点上,再将其他三个长方形柱体放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随后,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小组,三个小组分别站在三角形三个点两米后的位置。游戏流程为每一个小组在教师发出游戏指令之后,其他同学按照规定的路线触摸球进行绕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让球的位置离开中心点,同时也不能触碰三角形顶点的长方形柱体,三个小队相互追赶,最先回到本小组队委的小组即可以获得1分,最后按照积分算出获胜的小组。在这个游戏中既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凸显了一种拼搏精神,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自身的團队意识,同时也可以锻炼自身的意志力,不轻言放弃。

五、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巧妙进行传统文化宣传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也会突发一些偶然事件,这些偶然性事件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而教师则需要利用这些事件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借助传统文化来进行正向引导。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篮球竞赛时,两个队伍不相上下,最后某一个队伍获胜,但是另外一个队伍的同学不服气,进而两队学生发生打架纠纷。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首先不要去责备任何一个队伍的学生,否则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加剧矛盾。教师需要先稳定学生的情绪,然后让失败一方的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会失败,对整个比赛进行回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失败的原因,从自己身上去找到答案,而不是将失败归结于别人。同时,教师再向学生介绍同样面临失败和挫折的名人故事,比如廉颇负荆请罪、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让学生明白在人生当中会面临许多挫折和失败,但我们要勇于克服困难,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来重新取得胜利。除了这些偶然事件以外,教师在开展比较艰苦的体育训练的时候,学生会沉不住气,训练队伍发生骚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也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来进行引导。比如,在夏天上体育课时,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可以安排学生在太阳底下站军姿5-6分钟,此时学生就会发牢骚、不满意,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这里可以借助长征精神,在学生站军姿的同时给学生讲述万里长征的故事,借助其中的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应具备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品质,要有自我约束能力。高中生的行为以及精神品质都是可以塑造的,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突发性的事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会从突发性事件中总结自我,并且准确思考自身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六、开展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习惯

体育课堂应该作为传统文化的阵地,借助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文化渗透,在这个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和奋斗的精神品质。而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当中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要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将身体锻炼和思想培养充分融合起来。体育课堂当中会涉及一些竞技类的比赛,例如篮球、足球和羽毛球等,同时也会涉及比较枯燥且考验耐力和勇气的运动,比如蛙跳、跳山羊、跳远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育训练,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文化进行渗透,从而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力量。以武术为例,武术蕴含了我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深厚的民族情怀,我国武术讲究习武先习德,那么,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武术教学时也可以利用武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武术当中会涉及抱拳礼,而这一礼节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向学生展示动作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讲解对应的礼节文化。其中抱拳动作表示的是团结一心,拇指朝向自己这一方,寓意做人要低调,教师边演示动作边向学生讲解蕴含的文化,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动作的变化进行思考。再者,一只手由握拳转化为出掌,另外一只手仍然保持握拳状态,则表示有礼但不向恶势力屈服,不可侵犯。通过武术文化细节讲解,能够让学生明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解我国武术名人的故事,比如叶问、黄飞鸿等,宣扬这些名人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的来说,在体育课堂当中,体育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让体育课堂变得更为活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实践活动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坚韧的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让传统文化走进高中体育课堂是学生成长所需、社会发展所需以及体育课堂教学所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并将其积极贯彻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意识,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课堂突发事件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并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另外,教师也需要约束自身,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借助体育教学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三观”以及精神世界进行塑造,让学生在身体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能通过文化驱动的形式,获得更强的精神动力,并以此来推动自身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兴天《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6期。

[2] 廖华文《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的传统文化》,《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年第8期。

[3] 陆世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视域下体育院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武术研究》2018年第10期。

[4] 富登虎《民族传统体育在初中体育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82期。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