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自小学阶段就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侧重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文化和情感的渗透,这固然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另一个方面却不利于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落实,没有完整和完全地理解数学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没有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去理解学科教学,从而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长远发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整理,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开发策略 立德树人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18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比较强的学科,也偏重理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错误地认为,数学只要把数学基础知识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就足够了,其他的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由于都不容易在试卷上得到考查,所以常常受到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
其实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论是语文学科,还是数学、英语学科都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标,都涉及既给学生讲解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需要,同时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做好人才的培养,而且从情感角度、道德角度给学生做好渗透,这样更利于人才的培养。
一、数学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发传统文化的内容,其价值不容低估。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存在于数学课本中。
发掘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是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需要。数学教学也应该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数学教学不单单是要给国家培养知识型人才,也应该培养道德高尚的人才,从道德层面考虑国家对人才的需要。
另一方面,从文化本身角度而言,挖掘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数学更丰富、更有趣的内容。以小学数学为例,小学数学所学知识,其实也是贯穿学生终身发展的知识。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能够为学生终身的幸福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挖掘数学文化名人的故事
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有些数学原理、常识是外国数学家发现的,也有很多数学原理、常识是中国科学家发现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故事,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以这些数学文化名人的事迹为榜样,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根据我国史料的记载,我国西周时期的数学家商高,发现了勾股定理的特例:勾三、股四、弦五。今天来看,这一知识已经毫无难度可言,很多孩子在小学低年级就学习了这一知识。但是在古代,这一知识的发现,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成就。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中国的勾股定理,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数学文化名人,比如华罗庚、陈景润等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物质条件较好,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足。我校地处城区,很多家长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但是学生在较好的物质条件下,往往学习上没有动力,学习上不肯吃苦,导致一部分同学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其实,往深处想一想,这些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动力在哪儿,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方向在哪儿。
因此,通过数学家的故事,能够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小学生思想还是比较单纯的,他们的积极性更容易调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更容易引导。他们也更容易受到一些模范人物的影响,恰当地给学生讲一些榜样的故事,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受到这些榜样的影响,做出积极的表现。华罗庚为国为民的情怀,陈景润在数学上的不懈奋斗,其实都是学生可以产生共鸣的内容,这些人物的故事数学教师都可以妥善地利用。
2.发掘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数学是一种工具,可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反映了學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数学其实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数学问题很多都是和文化密切相关的,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发掘,就能够发现很多的问题。以邮票为例,作为数学知识,邮票上的面值是学生数学计算和货币单位换算的素材。
以邮票为例,祖国风光普通邮票有三个面值,分别是4分、8分和10分,而目前的邮票面值主要以元为单位,但是有些不是整数元,比如1.20元,5.40元等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数学运算,比如货币单位的转化,如何把分换成角,把元换成角,或者是把分和角换算成元,这样让学生掌握单位的转换,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上去考虑,通过对邮票面值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邮票的功能和邮票本身的内容去考虑。以邮票的功能为例,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邮票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也几乎没有人写信,很多的学生对邮票的概念也不清楚。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见信如面”的道理,告诉学生,邮票曾经是信件传递的一种付费凭证,贴上邮票的信件,就代表着已经付费,一封信和一枚小小的邮票,可能让家人的信息能够跋山涉水,能够让家人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同时,邮票的内容本身是一个值得挖掘的方向。尤其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邮票上面有很多传统文化的素材。以中国邮政2012年7月发行的《国家博物馆》特种邮票1套2枚为例,这两枚邮票,一枚面值1.20元,一枚面值3元,面值1.20元的邮票是四羊方尊的图案,面值3元的邮票是后母戊鼎的图案。教师如果在给学生讲解币值换算或者小数、整数的运算相关知识时,可以以邮票的图案作为传统文化内容的引申,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青铜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技术和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小学生虽然在教学中接触青铜器知识的机会十分有限,但是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给学生进行简单介绍,从而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
3.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的魅力在于其与众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旺盛的生命力。而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弘扬中,只有不断赋予其更多的意义,才能发现其内部蕴含的魅力。在数学学习中,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看似是脱节的过程,其实这里面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学生介绍某个知识,不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让学生在活动和学习中去发掘传统文化的素材,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魅力。以识数这一内容为例,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在识数的时候无须教师引导,因为对他们来说,这还是比较有趣的知识,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以给学生引入一些古代人的记数方式,比如结绳记事,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道具,让学生尝试通过结绳去认识古代人在记数方面采取的一些策略,当然,今天的学生在看结绳记事的时候,他们更多感到的是有趣,能够发现其中的魅力,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学生不可能掌握这种道理,简单的结绳记事代表不同的意义,可以模拟一些简单的结绳记事,比如可以从结绳中绳结的数量,绳结的形状、方向等,去表达不同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一方面结绳是发挥记事的功能,但是记事可能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和文字所代表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绳结的数量其实本身也是一个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能够紧密联系起来,反映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今天的数学更加发达,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其实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不单单是学习的科目,更是一个生活问题,数学能够解决很多实用的问题,数学是生活中的工具和不能缺少的助手。
4.借助网络手段,融合传统文化的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是隐性存在的,不突出、不明显,教师如果不是有意地重视,可能就发现不了其中的文化内容。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网络资源,去发掘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一方面,借助网络搜索,去发掘文化中的素材,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去整合网络上有趣的文化资源,其实教师在网络上搜集这些素材的过程,也是教师自己整合教材内容,提升自己对教材知识理解的一个过程。
另一方面,网络环境给了教师自我提升的平台和空间。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的教研共同体,这些共同体往往是教师自发构筑的,他们可以在这种互助的教研团体中,不断遇到更优秀的人,更好地提升自己。在网络教研平台中,教师可以借助教研平台,针对某个教研问题,进行探究,比如教师可以就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研进行讨论。这样的教研共同体,现在网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研上的问题,找到一些合适的。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教研网站,公众号,网络教育云平台等手段,去结合教研教学的重点,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网络教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自己的教学实际构建自己的网络资源库,可以依托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能够反复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也能够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内容。
5.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发现传统文化之美
在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暗含于数学知识里,教师应该从不同的切入点,去发现传统文化的美感,这样才能无时无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感。比如在讲解圆的知识的时候,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知识之一,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古代传统的圆的图案,给学生介绍古代一些有关圆的知识,以及一些较为著名的圆的图案、绘画等,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进一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圆是完美的图形,在数学中,能够和圆媲美的图形不多,比如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等,都具有数学的内在美感和外在的美感,这种美感是教师基于数学知识和这些图形自身发展的历史得出的客观结论。在数学学习中,如何给数学知识赋予文化的内涵,是教师应该认真发掘的。比如古代的很多建筑中,有各种各样形状的窗棂,这些图形之美,值得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也值得学生观察分析,既学到了知识,也发现了数学蕴含的不一样的美感。
6.结合生活实际,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古人面对的许多问题,今人也同样面对。虽然有些问题可能在不同时代的表现是不同的,但本质都是一样的,比如四下小学数学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在现实中,这种鸡兔同笼其实是不可能出现的,也就是很少遇到真正的鸡兔同笼问题,但数学的本质是不变的,或者有很多类似的问题,需要不断解决。我国古代的《孙子算经》里就已经涉及了鸡兔同笼的问题,足见我国古人的智慧之处,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列表法、假设法、抬腿法,等等。
在数学教学时,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更容易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传统之美和文化之美。
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既有现实的需要,也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学习钟表的时候,要带领学生认识钟表,现在有些家庭中,其实已经没有钟表了,或者很少使用指针钟表,都是电子钟表,学生学習这些东西的时候,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活常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解古代人的智慧,古代人是怎样计时的,古代的十二个时辰是怎么计算的,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解这些知识,还有古代的日晷等计时工具,在没有钟表的年代,古代人同样能够清楚地计算时间,这恰恰反映了古代人的智慧,也反映了数学与传统文化的密切相关。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更能够展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和实用性所在。在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如果善于发现、发掘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传统文化因素,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立德树人作用,也更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和强化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科是不断深化学习的过程,经历着由易到难的一个过程,不断深化学习,难度不断增加,这些其实都是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给学生补充传统文化的内容,让数学教学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田欢《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2] 高翠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3] 张龙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科技资讯》2020年第13期。
[4] 刘海东《谈数学思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体现》,《才智》2020年第11期。
[5] 郑超盛《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华夏教师》2016年第11期。
[6] 郭艳萍《一言一行皆数学——浅谈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才智》2017年第11期。
[7] 刘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赤子》2017年第4期。
[8] 张钧豪《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析》,《西部皮革》2017年第2期。
(王新,1987年生,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