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课程开发

2023-05-30 10:48孙姗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蚯蚓影子经验

孙姗

课程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它不是静态的用来呈现知识的“课”,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实现意义的“程”。课程既要源于幼儿生活,又要归于幼儿的发展。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幼儿园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更要关注幼儿知识经验获得的过程,为幼儿提供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境和机会,让他们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乐趣,养成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一、课程开发应源于幼儿的生活

幼儿的生活丰富多彩,孕育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虞永平教授提出:“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应注重课程的生活化,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使其成为课程活动内容,让幼儿从中感知物质的变化与留存、生命的萌动与生长等,从而获得有益的经验与能力的发展。

示例:蚯蚓的故事

一天大雨过后,幼儿在散步时被操场旁的一只蚯蚓引起了注意力。看着一动也不动的蚯蚓,他们展开了讨论:蚯蚓死了吗?它为什么会在操场旁呢?它不是生活在泥土里吗?好奇心驱使几名胆大的幼儿用小棒拨动蚯蚓,想探个究竟。教师意识到这个偶发事件承载着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于是生成了主题课程活动“蚯蚓大探秘”,支持幼儿进行蚯蚓探究活动。

教师引导和支持幼儿进行了找蚯蚓、挖蚯蚓、养蚯蚓、给蚯蚓造家等活动,让他们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幼儿在操场上、水池边、草丛中、菜地里寻找蚯蚓,发现菜地里蚯蚓多,蚯蚓喜欢松软潮湿的土壤环境。在挖蚯蚓时幼儿研讨需要哪些工具、所需工具从哪儿来,最终商定可使用小铁锨、剪刀、铲子、锄头、小耙子等工具,并从家中自带相关工具。幼儿在菜地里体验用工具挖蚯蚓的乐趣,统计、记录挖出的蚯蚓数量。他们把菜地的土带回教室,用泡沫盒、玻璃瓶、藤条篮盛土并浇上水,给蚯蚓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蚯蚓,使他们懂得珍爱生命,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绘本《蚯蚓的日记》,供幼儿自主阅读、相互交流,还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查阅蚯蚓资料,从而使幼儿获得了有关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知识经验。幼儿还知道了要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和研究动物,满足它们生活和生存的基本需要。于是,幼儿决定让蚯蚓回归大自然,过属于它们自己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教育的中心是生活,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而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幼儿的生活是与幼儿现实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时时刻刻都会衍变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应变,及时调整预定的活动计划,开发幼儿所需的课程。案例中幼儿被散步时发现的蚯蚓吸引了注意力,教师基于他们不断产生的疑问与好奇,生成了主题课程活动“蚯蚓大探秘”,支持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蚯蚓探究活动。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和热情,观察、操作、阅读、分享,不断丰富和拓展着经验,崇尚自然、尊重需要、呵护生命的意识得到萌发。

二、课程开发应尊重幼儿的探究本能

探究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杜威说过:“儿童有着探究和调查的本能,好问、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指南》科学领域科学探究目标3中指出:“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幼儿园课程开发应在教师观察、追随、解读幼儿兴趣和探究价值的基础上,以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探究问题为载体开发课程活动,多维度支持他们深入持续地进行探究。

示例:影子的秘密

轩轩在户外活动时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感到新奇,他变换着各种身体造型,观察自己不同姿态的影子。其他幼儿被吸引过来,纷纷玩起了影子游戏。教师敏锐地意识到此事件承载的儿童学习经验与探究价值,于是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成了探究课程活动“有趣的影子”。教师抛出“为什么会有影子”“在哪些地方能找到影子”“影子为何朝一个方向”“阳光下能不能让影子消失”“影子游戏还能怎样玩”等问题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对影子进行探究。幼儿通过探究发现: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光线的角度让影子朝一个方向斜,树阴下、帐篷里、大型玩具中影子可以消失,光被遮住影子就不见了。教师还创设情境,提供材料,让幼儿玩影子造型、手影游戏、皮影戏等,支持他们对影子深入持续地进行探究。

教师要引导和支持幼儿在真实场景中、在质疑和挑战中、在富有趣味的游戏中进行探究。案例中教师抛出问题、创设情境、设置游戏,引导幼儿对影子进行探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幼儿自主观察、积极尝试、猜想验证、操作记录、相互合作,从而建构了“影子的形成和消失”“影子的方位变化”等科学经验,感知了光和影的关系,发现了影子变化的影响因素,真正实现了《指南》所提“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目标。

三、课程开发应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倾听幼儿,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引领幼儿从感知出发,在大自然中发现美,萌生積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丰盈幼儿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经验,为多元表达、表征奠定基础。卢梭在《爱弥儿》中曾用浪漫的笔触描绘道:“如果他从来没有于干燥的原野上跑过,如果他的脚没有被灼热的沙砾烫过,如果他从来没有受过太阳从岩石上所反射的闷人的热气,他怎能领略那美丽清晨的清新空气呢?”美无处不在,情感体验自在其中,课程自然生发。

示例:春之约

春天,万物复苏,姹紫嫣红,大自然宛如一幅画卷,徐徐呈现。美丽的春色吸引了幼儿的眼球,他们不由自主地说着自己的所见:“老师,我在小区里看到红红的海棠花了。”“老师,我看到幼儿园里的桃花开了。”……为了不负大好春光,教师和幼儿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走进山边田野、森林公园等,自主观察、感受欣赏、探索发现。幼儿看着、说着,情绪愉悦,尽享大自然的美,教师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了美景和幼儿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

回到幼儿园后,幼儿运用材料进行插花、写生、线描、立体造型等美术创意活动,他们大胆想象、自主表现,个性化地表达着对春天事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提升了审美经验,获得了审美愉悦,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等得到提升。

“喜欢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是《指南》艺术领域“感受与欣赏”部分提出的首要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机会。”案例中教师尊重幼儿,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发现、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艺术表达表现积累了丰富的视觉表象和情感动力。同时,该活动也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了话语素材,幼儿对春天的语言表征充满个性,富有想象;情境讲述、诗歌创编、绘本阅读等活动,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学习,提升了幼儿的诗意生活品位,更萌发了幼儿热爱春天、喜爱大自然的浓郁情感。幼儿在与春天的完美邂逅中,收获满满,欣喜连连,美好多多。

猜你喜欢
蚯蚓影子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害羞”的小蚯蚓
挖蚯蚓
挖蚯蚓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