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双碳”教育的研究

2023-05-30 04:30武芳梅李亦秋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双碳气候变化

武芳梅 李亦秋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新举措,也是对地理教学研究的新探索。文章从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教育的可行性出发,对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双碳”教育元素进行解读,并以“气候变化”为例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以期树立学生的绿色低碳理念,培养学生的绿色责任意识,助力 “双碳”目标实现。

[关键词]“双碳”教育;高中地理教学;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4-0096-03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应对气候变化新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1]。在此背景下,地理教师应积极发掘地理学科中的“双碳”内涵,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普及“双碳”的基本理念和知识,树立学生的绿色低碳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一、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新时代下“双碳”教育符合政策导向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促進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3],旨在发挥《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行动计划》中的精神,加快构建高校碳中和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这些都为学校做好“双碳”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而基础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教学内容理应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新时代下,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双碳”教育符合政策导向。

(二)新时代需要培养具有“双碳”意识的人才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一致努力,需要培养具有“双碳”意识的人才。地理教学应承载这一时代要求,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地理课程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理教师可结合地理学科特性,牢牢抓住“双碳”战略契机,使地理学科教学与“双碳”目标相融合,如可结合“双碳”热点事件丰富地理教学素材,挖掘地理学科中蕴含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使学生感知“双碳”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以此向学生传输“双碳”理念,增强学生的绿色责任意识。

(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地理育人价值在于其属性和功能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效用[4]。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地理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理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对解决当代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与“双碳”紧密相连,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二是地理核心素养,如人地协调观素养能使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双碳”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地理实践力能增强学生的行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 “双碳”目标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思维能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系统和动态地分析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双碳”目标的关系。总之,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双碳”目标联系紧密,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教育,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输送高质量人才。

二、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双碳”教育元素解读

课堂教学是“双碳”教育的依托。“双碳”教育是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和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这一背景下,为实现“双碳”目标而提出的一种绿色低碳的教育理念。学校作为“双碳”教育的载体和实践者,承载着培养“双碳”人才的重要使命。地理学科应发挥学科优势,做好“双碳”教育渗透,为培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人才奠定基础。下面结合《课标》对高中地理课程中蕴含的“双碳”教育元素进行解读(见表1)。

三、“双碳”目标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探析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为例,以地理学科知识为载体向学生传输“双碳”目标中所蕴含的绿色低碳理念。

(一)课标解读

对于本节内容,《课标》提出“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一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阐述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碳排放的关系,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理解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二)核心素养目标

能结合情境、运用图表,说出自然环境中碳循环的主要环节,了解“双碳”提出的背景;能通过图表了解主要的温室气体及温室效应的原理;能结合资料,指出碳排放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双碳”目标的重要性,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分析碳排放对环境和国家安全的影响,理解“双碳”目标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三)案例探究

本节内容分为“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三个部分,案例探究以地理学科知识为载体渗透“双碳”教育,通过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和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三个方面来开展教学设计,以期让学生了解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导入】以2020年12月1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视频内容进行导入。

【设问】(1)这段视频中提及了哪两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2)“气候挑战日益严峻”是指什么,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视频内容进行导入,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分析气候变化问题,使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双碳”目标作为国家战略对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意义,从中感悟到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大国担当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设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思考“气候挑战日益严峻”是指什么,以此引出“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让学生思考这一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会造成哪些影响,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新课学习。

【活动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呈现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图。设问:(1)在哪些阶段全球气温有明显的上升?(2)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呈现“全球气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设问: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何关联?

3.通过回顾温室效应原理,讲解为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影响到全球气温。

4.呈现全球碳循环示意图,让学生结合教材,说出哪些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以及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设计意图】设问(1)让学生读图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引出“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通过设问(2)得出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呈现“全球气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温室效应原理,归纳出全球变暖的原因,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这样会加强对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吸收,从而使地球的温室效应增强,而温室效应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呈现全球碳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在了解自然界碳循环一般过程的基础上,思考影响二氧化碳浓度的人类活动有哪些,指出人类活动会改变全球碳循环过程,最终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

【活动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全球变暖的危害。教师结合教材第83页的“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影响的主要表现”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变暖会带来什么影响,举例说明全球变暖的危害。

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教师先整合教材中的案例,并借助“马尔代夫水下内阁会议 ”与“计划举国搬迁的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两个案例,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最后师生再共同总结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案例1:马尔代夫水下内阁会议

设问:(1)为什么马尔代夫要在海底召开这次会议?(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哪些影响?

案例2:计划举国搬迁的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

设问:(1)全球变暖会对图瓦卢国家安全产生哪些影响?(2)说明新西兰限定每年接收人数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統和人类社会影响的主要表现”示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全球变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这部分教学活动设计整合教材,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国家安全问题,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息息相关,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进一步凸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做到了以地理学科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认知 “双碳”目标的重要性。

【活动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识及措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的“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示意图,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两种措施是什么?(2)如何理解减排增汇?

2.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

案例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1)结合教材案例,对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进行归纳。(2)总结归纳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3)尝试分析我国“双碳”目标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并从个人角度思考如何为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该部分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和相关措施,了解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采取的措施,从中感悟我国的大国担当精神,增强绿色责任意识。

四、教学反思

“双碳”内涵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不谋而合[5]。在地理教学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围绕绿色低碳理念设计地理教学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学生理解低碳的意义,建立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树立人类共同体意识、养成全球观念和培育地理核心素养。关于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教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研读课标,把握党的重要方针及思想,发挥地理教学的作用,要有将热点事件融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意识,把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人才。二是研读教材,要有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的能力,做到与时俱进,并能有针对性地对地理教材做必要的补充,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双碳”教育素材,帮助学生从多视角理解“双碳”教育。三是在课后作业环节中渗透“双碳”教育,作业设置要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要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将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国务院.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2021-02-22)[2022-12-10].http://www.gov.cn/xinwen/2021-02/22/content_5588304.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2-04-24)[2022-12-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205/t20220506_625229.html.

[4]  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  牛禹杉,程煜,祁新华.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目标教育的影响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J].地理教学,2022(15):24-28,35.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双碳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