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为法:手工艺造物的实践框架

2023-05-30 04:10吴俊煌赵利权
百花 2023年2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手工艺实践

吴俊煌 赵利权

摘 要:日常生活是手工艺造物的现实基础,关于“传统手工艺应用于现代日常生活”的议题,离不开日常生活及其相关理论。阿格妮丝·赫勒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是开展设计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武器。日常生活的重复性、规范性、各种符号系统、经济性以及情境性的特征是探讨手工艺造物实践的可依之“法”。

关键词:手工艺;日常生活;发展;实践

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手工艺得到了广泛共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由多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旨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好地融入生产生活,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在工业化普及的今天,手工艺如何应用于现代日常生活成了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日常生活不仅是造物的现实基础,也是造物的服务对象和归宿。讨论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问题,首先要从哲学角度对日常生活进行深度剖析。正如列斐伏尔所说:“日常生活与一切活动关系密切,它涵盖了有差异和冲突的一切活动;它是这些活动聚会的场所,是其关联和共同基础。正是日常生活中才存在着塑造人类——亦即人的整个关系——它是一个使其构型的整体。”[1]本文以手工艺为研究对象,以日常生活批判为理论基础,将景观园林中“有法无式”的理念作为引导,通过田野调查和案例分析,考察手工艺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的逻辑,进而探索当前语境下造物工艺的发展与实践的可能性路径。

一、日常生活批判与造物的内在联姻

在人文学科的研究视域中,日常生活包括日常消费、日常交际、日常意识等方面,是具有一种自发、自在性特征的生活方式。与“日常生活”相对,有所谓的“非日常生活”,即包括物质、精神生产领域和科学、宗教、理论、艺术等实践形式在内的自为、自觉的生活方式。[2]它最早是作为一种批判性的概念进入学术领域的,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后来,日常生活研究也被应用到工艺美术、工业、建筑设计等领域。中央美术学院海军博士认为:“‘日常生活是关于社会、文化哲学批判的根源,使现代设计的日常生活批判能够进入设计现代性的本质结构进行反思,以合理性为逻辑建构出关于设计现代性在日常生活基础合理性、社會、文化价值理性等不同层面上的系统性认识。”[3]作为设计批评的武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不仅能够对当代设计、手工艺器物、工艺美术现象和作品进行分析、梳理,也可以作为思考问题的视角,解决手工艺的发展与实践的问题。

社会是由生物和环境构成的复杂体系,是所有关系的总和。社会中的个体因不同的分工而具有不同的日常生活。综观设计的发展史,无论是农耕时代的手工艺造物还是现代的机械化大生产,造物皆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而展开。“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与生活方式的不同,因此生活需要往往存在着差异,社会生产也会提供与此相应的物质的和文化的产品。一般而言,社会生产都必须与人的需求相适应。”[4]可见,日常生活是造物的原点与归宿,人造物品与日常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日常生活的批判,必然离不开造物的过程和结果。由此,日常生活批评与造物工艺之间具有内在的联姻关系。要解答传统手工艺应用于现代生活的难题,首先要明确日常生活的哲学含义及其主要特征,与此相关的理论是研究手工艺造物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日常生活:手工艺造物的实践框架

根植于日常生活的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社会语境中面临机械化生产的巨大挑战,诸多传统手工艺已处于濒临消失的边缘。解决当代手工艺发展的困境,首先需要对现代日常生活进行深入的研究。匈牙利思想家阿格妮丝·赫勒有关“日常生活”的理论逐渐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有可能从理论上帮助我们厘清手工艺发展与实践的相关问题。她运用卡尔·马克思与卢卡奇·格奥尔格的“类本质”和“对象化”两个基础性概念,将日常生活定义为“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或“自在的对象化”领域。[5]由此,哲学概念中的“类本质”和“对象化”揭示了日常生活的结构与特征。阿格妮丝·赫勒同时指出,尽管不同的“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各有独特的内涵,但它们具有共通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日常生活的基础,是日常生活和日常思维的基本结构和框架。[6]通过严谨的哲学思考与论证,阿格妮丝·赫勒进一步总结了日常生活结构中的五个基本特征,即重复性、规范性、符号性、经济性和情境性等五个方面。她强调:“归根结底,日常生活的主要特征在于,一个相对严格的‘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领域支配和表达着最为异质行为的极端宽泛的范围。”[7]日常生活的五个基本特征同样适用于形形色色的造物活动。赫勒对日常生活的归纳和梳理有助于展开对现代造物的深入研讨。器物的生产服务于人,服务于人的日常生活。人们在造物和工艺的选择中实现生活需求和肯定自我审美,选定的对象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表征。厘清手工艺的发展与实践问题,并使手工艺回归日常生活,须以日常生活的结构特征作为实践框架和审视标准(图1)。

图1 日常生活的结构框架/手工艺造物与日常生活结构的关系

三、生活为法:手工艺造物的实践路径

综上,回归日常生活是解决手工艺发展困境的核心路径。以上有关日常生活的特征分析使手工艺造物过程实现了有“法”可依。手工艺具体实践中的“式”,可参考传统园林的营造。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指出“造园有法而无式,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冯纪忠先生也提出“做园林绿化‘有法无式,思想要开放自由,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从日常生活结构的五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探讨手工艺造物的实践之“法”与行事之“式”。

(一)手工艺造物满足日常生活的重复性

日常生活的明显特征就是重复做着相同或相似的事情,经过长期重复演变为习惯。单一性的行为不是习惯行为,偶然一次所处理的对象不会由此成为具有具体意义的对象,唯一一次表达过的词不是词。[8]即是说,只有当手工艺器物在日常生活中被反复发挥其功能性,才具备归属于‘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的能力。当下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手工艺”保护,普遍存在一种表象或浅层的“保护”方式,即将传统工艺作为展示的标本或表演的方式。采取“博物馆式”被动的保护形式割裂了手工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诸多手工艺产品的功能与现代生活方式逐渐远离,甚至脱离日常生活,让产品的存在变得毫无实用意义。笔者前往福建古田县、浙江景宁县等地进行畲族传统手工艺田野调查时发现,一些畲族传统手工艺随着畲族社会变迁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已逐渐与畲民的日常生活脱节。如畲族服装,当地人们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会穿着由现代化机械生产的“畲族传统服饰”,有时传统节日也未着畲族服饰(图2)。畲族传统手工艺服饰已无法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复性活动,多数诸如此类的手工艺制品已经成为博物馆中的展品或表演(图3)。尽管手工艺品可以当成“个人工艺”或“艺术收藏品”,但是作为“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的物质载体,手工艺器物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所在的日常生活范围内其功能性及其功能的重复性。

图2 福建省古田县富达村请祖游蓝公活动

(二)手工艺造物满足日常生活的经济性

经济(economy)即节省,是日常生活组成要素的共同特征。赫勒认为,经济总是同给定目标(给定功能)相关。人们在发挥日常活动的功能时,往往在努力、创造性思维、时间持续上寻求最低限度的投入。[9]

在当下,不论是手工艺还是现代机械化大生产,是否好用仍是造物的关键,实现工艺的可用性、完善功能的易用性是手工艺造物的第一要义。被称为最懂传统工艺的现代设计师——喜多俊之在为轮岛市的漆器品牌“大向高洲堂”提供设计服务时,从日常生活的实际使用场景出发,重视漆器坚固耐用的特性,他认为漆器的根本必须是生活实用品,思考在当代或不久之后的未来生活中该如何运用漆器。他从现代人的日常饮食习惯与使用习惯着手,考虑人们使用盖碗时拿取盖碗的方式,提出了改变大小或者更为亲近好用的提案,进而调整出使用便捷、易用程度较高的现代化的轮岛系列漆器(图4)。[10]传统漆器是传统日常生活孕育的产物,当代日常生活与之存在着“经济性”要求的差异,对传统手工漆器进行易用性的改善是其进入现代日常生活的必然条件。喜多俊之通过设计改善传统漆器的功能,使之更符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管从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还是日常活动经济性的角度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三)手工艺品寓于现代日常生活规范性之中

日常生活的规范性是在重复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习惯结果,区别于法律法规等非日常生活世界中的规范性,日常生活中的规范性更类似于道德规范,具有含糊性或弹性的特征。日常生活的规范性包括:被称为习俗(或习惯)的人们交互作用的规则与规范以及使用、管理和操作客体﹙尤其是人造客体﹚的规则与规范。两种规范功能联系在一起,对日常生活均具有约束的有效性。21世纪,使用智能设备及现代化的电器、交通工具等早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习惯,这些客体的使用与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大众的经验和重复的基础,从而被纳入现代日常生活的规范之中,进而对人们日常生活形成约束。因此,对于手工艺而言,要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必须以新的形式呈现,顺应现代人们使用器物的方式与习惯,在现代日常生活规范与传统手工技艺之间建立新的联系。

(四)强化手工艺在日常生活中的符号性特征

日常生活包含着各种符号系统,日常生活领域的对象化同样是一个意义世界,日常生活以不同方式形成符号系统。社会批评家指出:工业批量产品相对于手工艺而言冷漠且缺少人情味。工业化生产因廉价而成为大众消费的对象,手工艺产品因加工精良而成为私人定制和社会身份的代名词。作为传统的造物方式,手工艺制作产量低且成本高,相应的制品比工业化产品价格高,在普遍认知中,工艺精湛的手工打造成为奢侈品的一种象征符号。作为一种符号,手工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突出产品的稀缺性与差异性,从而彰显出独特生活方式的精致、奢华、格调与品位。做精手工制作产品的关键除了在于其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在精神文化上的价值。正如杰姆逊所言:“文化已经走出特定的文化圈层,以消费品的身份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愿意付出高昂的价格,购买手工打造的手表、汽车、皮包,主要是为了获取某种价值和意义符号,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手工艺的发展须立足于自身的符号意义,进而满足相应人群的日常生活需求。

(五)手工艺品的使用需寓于日常生活的情境之中

情境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各种情形的总和,是各种行为发生的语境。无论是对象的运用、语言的沟通,还是符号和习惯的作用都无法脱离情境而存在。例如:在现代化的商场、地铁等场合,身着畲族传统服饰是一种与环境格格不入的“非日常”行为,而在畲族村寨则平常至极(图5、图6),因为畲族服饰在相应情境中已经形成了广义的约定性。赫勒认为:违背情境会导致荒谬的行为或表达,在一定情境下会酿成日常生活之祸。因此,在当代背景下,手工艺产品设计与制作必须符合当下日常生活的情境。创立于2008年的本土服装品牌“ZENG FENGFEI”,秉承以“中”为根、以“新”为魂的设计理念。十多年来,该品牌不断尝试以传统手工艺为基础,运用现代剪裁技术,设计和制作适合现代日常情境的中国服饰。2020年“ZENG FENGFEI”发布了畲族系列服装——山哈(图7),该系列将传统的、民族的元素转译进现代时尚的结构中,结合现代服装的裁剪版型,大量运用传统手工刺绣工艺,实现了传统民族服饰的当代日常生活化,在传统服饰与现代日常情境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赋予了传统民族服饰符合当下都市生活情境的现代性。

四、結 语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作为传统文化精神浓缩的手工艺,受到的巨大挑战不断加剧。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话题热度持久不衰,关于此议题的讨论可谓见仁见智。正如手工艺生发于日常需求的原初状态一样,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同样要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寻找出路。虽然农耕时期日常生活的复杂程度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万变不离其宗。哲学领域中的“类本质”和“对象化”揭示了手工艺品和日常生活联系的可能性。因此,赫勒从哲学批判的角度梳理出的日常生活结构的五大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检验手工艺实践的可依之法和发展框架。手工艺器物应当依据日常生活的规范,在功能上满足重复的可用性和经济的易用性需求,在具体的使用情境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符号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Henri Lefebvre. 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M]. London: Verso, 1991.

[2] 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 海军.现代设计的日常生活批判[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7.

[4] 李砚祖.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再谈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1):5-9.

[5] 赫勒.日常生活[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6] 赫勒.日常生活[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7] 赫勒.日常生活[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176.

[8] 赫勒.日常生活[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143.

[9] 赫勒.日常生活[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152.

[10] 喜多俊之.给设计以灵魂:当现代设计遇见传统工艺[M].郭菀琪,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手工艺实践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