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思考

2023-05-30 10:48张伟宏
高考·中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张伟宏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历史试题越发呈现出情境化、任务化等特点,不仅在新课标的范围内深度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还通过新颖的史料情境、灵活的题型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迁移与灵活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宏观把握新课标及高考考查方向,紧扣课标培育核心素养等任务要求,创新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使学生更加适应新高考。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全新要求及教学现状,提出教学改革具体策略,希望对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现状;策略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一重点任务,要求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历史高考题型、内容、标准等要素发生变化,新高考试题紧扣高中历史新课标,融入了德智体美等内容,情境更为新颖多元,题型灵活性强、创新性强,深化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历史思维等核心素养,引导教师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及学习方式。为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核心素养、新课标及新高考考查方向等教学要素,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以此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但受制于多方因素影响,现有高中历史教学仍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等误区,教学与新高考考查方向背道而驰,教学也因此亟待改革。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全新要求

首先,新高考试题紧扣高中历史新课标,融入了德智体美等内容,在考查内容范围上,注重体现课标中规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突出全面性、典型性,引导高中生深刻认识对照课标设计和组织教学的重要意义。其次,通过对比新旧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高考历史题目多以对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这一形式为主,学生背得越熟悉、越细致,越能够得分,而新高考多依托新颖的情境及独特的命题视角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分析与迁移运用能力。以2022年全国甲卷第34题为例,试题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背景,以突出内燃机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这一新颖的视角为考查方向,学生需要深度理解试题情境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特点才能够得分,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和套用答题技巧则很难得分。这就需要教师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掌握通史知识等内容,这样才能够从容地应对新高考。最后,新高考试题尤其是主观题型越发呈现出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强化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深度。这体现在试题依托教材知识点选择材料并设置考点,但学生仅依托教材知识很难全面回答,需要学生提炼试题关键信息,并以历史思维及创新运用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最终以不同的视角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以2022年全国甲卷第42题为例,材料来自学者对20世纪特定时期内欧美国家所呈现的发展维度的定义与论述,要求学生提出自己对国家发展维度的见解。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历史时期,通过归纳、总结和概括发现不同国家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并得出合理结论。题目对学生深入思考和自主提出观点、宏观认识和把握历史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发展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国家情怀这四大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观察、分析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联系的能力,能够以史料为依据、以对历史理解为基础叙述历史,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事物,进而形成历史认知,最终生成历史思维能力[1]。

二、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首先,在新高考背景下,部分教师仍未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沿用课堂理论灌输、课后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多将书本、课外材料中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等内容作为教学与复习的重点。受此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无法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独立观点及看法,只能够遵照书本既定观点或教师的总结进行理解,课后多依靠死记硬背及题海战术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在面对创新题型、开放题型时常存在找不准对应知识点、无法全面分析材料、无法全面准确作答、缺少独立观点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次,面对新高考课标及书本的变化,部分教师也尝试着手采用情境教学、任务教学、单元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模式,试图以任务等情境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单元知识点,使学生在探究中收获知识与技能。但部分教师在运用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时,仍未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如在任务教学模式下,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提出了很多观点,但在反思与总结环节仍将教学的重点转回了课本或课外资料中的观点,如在单元教学模式下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整合与总结,只是按照教材编写的进度进行单元教学,学生缺乏对中外同期历史事件等内容的对比与总结,教学有效性并未真正得到提升,学生在应对新高考时仍存在一定难度。最后,部分教师并未按照新高考、新课标改革的趋势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學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而不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能力素养纳入对学生的考查方案之中,进而导致教学评价体系与新课标及新高考的方向背道而驰,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评价清晰地了解到自身在新高考模式下应具备的能力素养及发展的方向,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得不到展现。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

(一)解读新课标及新考纲,宏观把握高考考查方向

教学目标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是教学的起点,亦是选择、设计评价与学习体验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深入解读新课标及新考纲,宏观把握高考考查方向,并以此为导向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方案,使教学能够符合高考考查方向及课标的要求,进而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保障。为此教师首先要深入对比分析新旧课标、近年高考试题、高考考纲,提取其中新增、删改内容等关键信息,宏观把握新课标及新高考动向,以此升级教育思想,进而为科学设计教学改革方案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教师要立足教材为基础,将学生确立为教学中心地位,结合教材、考纲、高考动向等要素,设计出与核心素养的水平层次及高考能力目标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以此实现教学有效升级。以学习鸦片战争内容为例,结合课标考纲等要素,教师可将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为“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各国相关背景知识”“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将能力目标设置为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使学生能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进而生成唯物史观,并通过运用和分析历史资料逐步养成史料实证素养,并尝试对历史进行解释。

(二)以新高考为导向创新教学策略

不同的教学内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为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教师要以新高考、新课标等要素为导向,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及能力目标要求,选择情境教学、任务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在甄别、辨析史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史料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与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稳步提升。

1.情境教学,夯实基础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教师以史料等素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辛亥革命内容为例,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上教师可为学生播放辛亥革命纪录片等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课前就初步了解相关教学内容。为帮助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师可以孙中山先生《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为情境,组织学生分析并提炼出“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这一重要内容,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形成对辛亥革命的辩证观点。从这一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情境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等优势,并能够以极具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点,进而为生成历史认知及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驱动教学,培育核心素养

任务驱动,顾名思义,以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历史探究活动。以学习辛亥革命内容为例,在课前教师可以导学案、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为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及标准,以此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上为检查学生课前预习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首先为学生布置“结合教材及导学案梳理辛亥革命相关事件及时间点”这一学习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由其余小组进行补充,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在这一环节后教师可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布置“结合史料分析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一探究任务,并通过结合相关史料等内容得出“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结论。最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如何评价辛亥革命”这一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袁世凯复辟、孙中山先生《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國代表大会宣言》等相关史料,从局限性及重要意义两个角度提炼出对辛亥革命的辩证观点,以此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任务教学的优势在于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深化理解教学重难点,并在交流中逐步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辩证观点,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随之得到有效的培养与锻炼,这与新高考及新课标的要求不谋而合。

3.单元教学,拓展核心素养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指:教师以“大单元”为历史教学基本单位,深度挖掘、整合教材等教学资源,或打乱教材原有顺序重新设置教学单元,或按照教材顺序在内部重组教学单元,并结合学生基本学情、课标要求等要素确定大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以此提炼单元“大概念”,确定单元“大任务”,设置单元“大情境”,进而带动单元整体教学开展。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教师可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为主线整合教材内容,设计出“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三大单元主题,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分析单元内部及不同单元间知识点,进一步理解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走向、发生的必然性等相关知识点。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在于主体极其明确,学生通过“器物”“制度”“走自己的路”等关键词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单元学习的重点,教与学都更加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同一时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及中国经济发展等内容,学生能清晰地捕捉到各国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进而更为深度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并生成对相关知识点的辩证观点,这与新课标及新高考的要求不谋而合。

(三)以新高考为导向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的行为,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以此判断学习目标是否实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都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也要以核心素养及新高考动向为导向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下成长为符合新高考人才选拔标准的合格人才。为此,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综合分析核心素养、新高考考纲、学生的学习活动等要素,以此明确评价的标准,进而为科学设计教学评价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升级评价原则,确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的原则,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使评价体系能够覆盖到教与学的全部过程之中。最后教师要结合评价的标准、原则,科学设计出相应的评价目标及方案,并明确收集相关评价证据的手段,以此构建教学评于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案层面,教师可选择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手段,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身优缺点,进而通过自我进步实现全体学生进步。在评价手段层面,教师或可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表现性任务收集如学习态度、创新思维等评价证据,或可通过课堂测验收集学习结果等评价证据,以此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考查的形式、内容等要素都发生了变化,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及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亟待进一步改革。教师要深入解读新课标及新考纲等教学要素,宏观把握新高考动向,并以此为导向,运用情境教学、任务教学等手段进一步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并不断创新评价体系,以此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同时,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新高考。

参考文献

[1]苏航.历史新高考与教学应对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猜你喜欢
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