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意义探究

2023-05-30 10:48荣昭俊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四史大学生

荣昭俊

摘  要: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开展“四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和时代意义,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符合党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文章论述了高校思政课与“四史”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的主题与本质一致;“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要求一致;“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历史价值取向一致。文章提出让“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深入融合是时代所需,符合历史传承,对于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四史”教育;思政课教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6-0005-04

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歷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1]。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是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要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2]。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对“四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2021年2月20日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势在必行。

一、“四史”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四史”指的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是对党史教育、新中国史教育、改革开放史教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统称。“四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联,党史讲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到发展、从弱小到强大、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百年历史;新中国史讲的是从1949年起中华民族不断奋进,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七十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史讲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四十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的是从16世纪初期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到现在、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五百多年的历史。“四史”内容各有侧重,其中党史是核心和关键,中国共产党一路拼搏奋斗,不断推动新中国的向前发展,不断书写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不断展现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促成了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展延续,所以党史具有更加突出的地位。从涉及的时间段看,“四史”并非四段历史的简单接续,而是各时间段的包含交错,因此在开展“四史”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时间上的纵向延伸,厘清发展脉络,把握历史规律;从涉及的内容看,四段历史都有核心内容的独特性,必须在开展“四史”教育时结合四段历史的特点,注重内容上的横向对比,明晰历史事件和实践逻辑上的紧密关联。

从毛泽东的“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大学生肩负使命,承载未来,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代青年人去接续奋斗。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明确了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即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与价值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加强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既能了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也能了解党和国家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脚踏实地,勇担时代使命,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从而实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加强“四史”教育意义深远,熟知历史才能正视当下、面向未来,“四史”教育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传承民族气节、激励爱国精神、崇尚英雄气概,有助于坚定青年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四史”教育之间的逻辑关联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发挥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其课程设置应补足当前不少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认知的空白,并纠正其认知偏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具体需求和面临的问题着手,重点修正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对青年大学生的错误引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机融入正确的历史认知视角,提升青年大学生认识历史规律和辨别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必须着重关注与总体导向相适应的“四史”教育内容。

“四史”教育从本质上来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互为依存,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四史”紧密相联,而“四史”教育与思政课之间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内在逻辑关联。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四史”教育的主题与本质一致

“四史”实质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不懈奋力拼搏、孜孜不倦理论探索、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的历史。就其涉及的知识内涵和理论逻辑而言,“四史”的教学内容并非单一的历史教学,而是偏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四史”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历史教学内容具象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四史”教育的价值取向,二者内核具有统一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所以我们要从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力量的高度,去落实“四史”教育,“四史”教育在主题与本质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

(二)“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要求一致

“四史”教育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诸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关键历史节点等,不光总结了历史进程中不断前行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教训启示,又真实再现了历史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总结出系统的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综合评价,也凝结出长征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弥足珍贵的精神丰碑。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以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近代中国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探索、斗争和经验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等为纲,这些内容在本质上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四史”[4]。“四史”教育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明丰富的教学资料,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仰,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也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时代性和针对性。

胡绳认为:“从史与论的关系说,‘论从史出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方法的基本出发点。”[5]不管是“四史”教育还是思政课教学,其本质都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用实践的标准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考察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而得出全面而正确的、科学的历史结论。“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教学实质都是在遵循科学研究方法论原则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还原历史的过程中寻根溯源,在回顧历史的过程中感悟真理,以史为鉴,用历史照亮现实,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所以,“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要求具有一致性。

(三)“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历史价值取向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6]学习历史的价值取向在于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四史”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内容素材和精神财富。

不管是思政课还是“四史”教育都是让大学生通过了解历史演化的过程掌握社会变化前进的规律,通过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发展的本质,将这些规律、本质与中国实际、历史文化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及其关系的认知和领悟,即学史明理;不管是思政课还是“四史”教育都是通过学习历史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即学史增信;不管是思政课还是“四史”教育都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人物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行,继承革命传统,促成自我成长成才,即学史崇德;不管是思政课还是“四史”教育都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面对困难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史力行。可见,“四史”教育和思政课历史价值取向一致。

三、“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首先,“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符合历史传承。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就开设过社会发展史、党的建设等思政课程,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虽然几经调整,但历史相关课程,如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始终包括在内。2005年实施的《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方案,最大的变化是加入了历来属于历史学范畴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充分彰显了历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和优势,思政课教学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所以,“四史”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结合历史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中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贯传统。

其次,开展“四史”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从2020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发文,明确将“四史”教育列为“理论武装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要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把了解“四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目标。探究“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堂有机融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是推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的关键举措。“四史”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政课历史内容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是从理论上归纳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将“四史”教育纳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和教学过程,可以大大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也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政治立场去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顺应时代潮流,满足课程需求,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再次,“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7]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百年奋斗实践中汲取前进的历史智慧、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引,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找准自身的时代定位,从而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通过“四史”教育,青年大学生可以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可以了解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是如何实现的,对大学生来说,“四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四史”教育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知史明智、知史担责。加强“四史”教育,不仅能够使广大青年大学生重温共产党人的足迹,深入学习党史国史,正确认识党情国情,更能让他们切身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艰辛历程和建党建国以来的宝贵经验、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牢记来时路,走稳脚下路,坚定未来路。

最后,“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当下社会思潮多元,良莠不齐的思想频出,新时代的大学生由于物质条件丰富、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存在意识形态鉴别力不强、政治敏锐度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理想信念等问题,“四史”教育通过对历史相关事实进行系统全面的传授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知更加客观、具体,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现阶段我国国情,对世界和中国发展趋势形成正确认知,从而让大学生从历史学习中获得精神力量,成为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的合格接班人。大学生经过“四史”熏陶,在领悟历史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找到自我,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以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引导自身实现人生价值,才能成为一名理想信念成熟、意志坚定、时刻准备为中华民族的前进贡献力量的合格人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节点上,深入探讨、思考“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充分发挥融合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的守正创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20-09-22). 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2/content_5546157.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1-04-24). http://www.gov.cn/ldhd/2011-04/24/content_1851436. htm.

[4] 冯霞,刘进龙.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J]. 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21(02):118-122.

[5] 胡绳. 胡绳全书:第3卷(下)[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781.

[6] 习近平.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7-08.

[7]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

[8] 孙明增. 学习四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N]. 人民日报,2020-07-02.

(責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四史大学生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