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3-05-30 10:48刘博徐雨田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2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民俗文化黄河

刘博 徐雨田

黄河流域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上千年历史发展中沉淀的人文精神、风俗人情、历史文化等的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对推动民俗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有助于加强对黄河民俗项目、历史风俗、人文精神的保护和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还有助于在新时期提高民众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在新时期将黄河文化发展融入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有助于保持黄河流域民俗文化传承的延续性

黄河流域是中国诸多文化体系的发源地,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加快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的传承创新,能够使受众了解黄河文化,正确认识黄河民间文化,感受黄河流域民间文化中的艺术、文学等多种文化内涵。另外,黄河流域民俗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递历史、承接历史、表述历史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流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文化是沟通历史与现代的重要桥梁,加快对黄河文化的研究,能够强化大众文化认同,帮助人们重新审视文化与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的关系,明确文化的起源与流变,进而构建区域文化共同意识,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

(二)有助于展示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形式类型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许多文化形式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困境,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也在逐渐下降。实现新时期黄河流域民俗文化传承创新,有助于唤醒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记忆,展现黄河流域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同时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例如,黄河流域在饮食、建筑、服饰、语言、节庆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特色。黄河流域是中国典型的农业区,黄河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稻、黍、稷、麦、菽”五谷。每逢佳节,黄河流域的人们会制作各色的馒头,并进行各种花样的装饰,这也孕育出重要的面食文化。人文始祖黄帝建立大一统部落联盟,设三公、六相等强化管理;尧舜时期强化了联盟领袖管理权力,自秦以后,历朝历代大多以黄河流域为政治中心制定并完善了政治制度,以强化社会管理。

黄河流域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发源地。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人们都有回家祭拜先祖的习俗。黄河流域的许多地区都修建有专门的神庙并形成了庙会文化。青海、甘肃等地的庙会上,民间艺人会盛装打扮,表演本地特色曲艺。在元宵佳节,人们会参加转灯会,男女老少结伴同游祈求祛除疾病。黄河流域的节庆文化对于研究春节、元宵节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先民们依河而居,从事农业生产。在节庆日,当地百姓还会佩戴特殊装饰品,祈求神灵保佑。除此以外,这里还有舞蹈、音乐等多种民间文化的发展延续。

(三)有助于实现新时期乡村文化景观重塑

近些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过程中,乡村景观的重新塑造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涵盖对广大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地域条件、社会生产方式的优化提升,还鼓励人们积极传承传统乡村文化、民俗文化,延续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精神,最终形成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景观。尤其对于黄河流域来说,上游、中游、下游由于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因此也保留了非常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特色景观。实现新时期黄河流域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优化乡村民俗文化景观,使当地民众保留地域文化记忆,同时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动力。一般来说,乡村民俗文化景观可以分为物质、非物质以及整体意象三个层面,每一部分都具有传承创新的独特价值。实现文化景观重塑,有助于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保留民众的乡土意识。

黄河流域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困境

(一)文化环境不理想

民俗文化主要包括以民间的信仰、道德、习俗等为主的精神文化,以及民俗服饰、民俗建筑、民俗饮食等为主的物质文化。在民俗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黄河流域民俗文化成为工业模式下的产物,这使得民俗文化的发展逐渐脱离了原本的内涵,逐渐成为工业化背景下的商品,其文化内涵逐渐碎片化、空洞化。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不断接轨,越来越多的外来思想涌入中国,给中国民间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将精力集中于经济发展,忽略文化发展,这使得传承数千年的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活力,逐漸面临消亡的威胁。

(二)广大群众缺少对民俗文化传承创新的动力

从城乡发展现状来看,民俗文化的传承创新始终面临着城乡发展失衡、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冲突等诸多矛盾。黄河流域数千年的民俗文化形态也受到了工业化的冲击。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思想行为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也进一步导致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的影响力日渐降低,许多黄河流域民俗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发展的土壤。以河南地区民俗文化中的“赶庙会”“说书会”为例,庙会、说书等民俗形式逐渐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去了存在的物理场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失去了参与的兴趣。黄河三角洲的古村落中保留了许多木雕、砖雕和石雕,还有许多元明清时期的古井、牌坊,但当地群众对这些较为冷漠,保护意识较低,甚至存在盲目改建、销毁破坏的行为。

(三)传承形式较为单一

近年来,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见证着广大乡村地区价值体系变迁和农耕文明的现代化发展。许多民俗文化爱好者和从业人员也都试图在现代化发展中找出传统民俗文化创新传播的新形式和新表达。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民俗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例如,许多传统民俗文化形式的传播过程存在符号化和碎片化问题,无法真正起到传承民族文化、传承文化精神的作用。以黄河流域古村落旅游景区建设为例,在开发时为了更好地实现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盲目引入资本化力量,使许多民俗文化古村落被开发成毫无特色的民宿建筑。乡村民宿也存在符号化和同质化的现象,人们很难从中找出黄河流域独有的文化特性,黄河流域古村落开发正面临困境。

黄河流域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路径

(一)加强对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的基础调研,赋予黄河文化新内涵

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在创新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大都选择了与特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形式,但许多地区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基础性调研,无法从中提取出文化创新的特色素材,进而造成文化传承的同质化和碎片化。因此,在未来黄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应更好地实现民俗文化传播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真正找出黄河流域民俗文化中所具有的文化审美和意识形态内容,例如黄河流域保留的村落文化、黄河流域沿线的建筑文化、上下游差异性的农耕文化以及不同地区的山水文化。这些民俗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景观的重要一环,相关从业人员要从中找到黄河文化和文化传承的突破口。应通过田野调查、查找文献资料、采访调研的方式,对黄河流域沿线文化景观多样性进行充分了解,并进行统计分类,形成新时期黄河流域民俗文化数据库,为未来文化景观构建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要将新时代发展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赋予黄河文化新表达。

(二)构建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多元产业业态

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创新传播的优势在于其地域性和本真性。这些民俗文化形式都是在历史的发展沉淀中形成的独特形式。因此,一方面,在文化活态传承过程中要保留原有的黄河文化要素和本质精神;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时代发展,避免民俗文化传承创新趋向“标本化”发展。在未来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开发过程中,应与现代化的产业业态相结合,借助产业化发展、品牌化构建,使黄河流域民俗文化“活”起来。以黄河三角洲的鲁北地区为例,当地构建了许多特色化民居民宿,但在经营过程中却面临破产困境。在未来文化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借鉴西纸坊村等优秀民居的改造经验。另外,还可以学习博兴县湖滨镇民俗文化与旅游创业电商有效融合的经验。例如,当地将董永、七仙女的故事,百年老槐树、鲁北水乡民居、丈八佛像等文物和民俗文化内容,进行了品牌化构建,并提取出其中的文化符号进行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同时还为世博会、奥运会等国际化活动提供了文化素材,最终形成从乡村民宿、文化古镇、文创产品到文化节、文化园区建设的产业链。

(三)优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化建设,杜绝盲目开发

黄河流域民俗文化传承创新是一项涵盖黄河沿线许多重要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工程,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景观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还需要借鉴国家对于区域规划、黄河流域开发一体化工程的制度优势,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化建设,提高黄河流域民俗文化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细化程度。例如,针对黄河沿岸许多民俗文化景观建设,要更好地利用制度梳理好民俗文化开发权责关系,同时对民俗文化形式的等级进行分类,明确哪些需要改造,哪些需要保护。另外,在乡村民俗文化传承过程中还需要协调乡村文旅发展的各要素,从整体出发,优化资源配置,避免盲目追赶乡村文旅发展的热潮,造成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开发的同质化和低质化状况。另外,有关部门还应出台黄河民俗文化开发的监管机制,对于某些破坏当地文化景观的项目或建设要取缔。还要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开发建设等,构建针对性规划方案,杜绝盲目开发。

(四)信息化技术融入黄河流域民俗文化传承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受到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信息传播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创新传播所面临的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受众环境也与之前有着很大不同。在此背景下,相关人员要在文化创新传播过程中打破原有思维,融合生态学、民俗学、旅游学、艺术学等学科思维于文化开发过程中,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网络化人才队伍。对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形式和生态旅游进行创新传播,扩大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的影响力。例如,对黄河流域的号子文化、纤夫文化可以采用當前自媒体、短视频等较为流行的短平快传播形式,以动画微视频的方式进行网络传播。同时还要借鉴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群体进行有效分析,对民俗文化旅游受众分层。例如,可以从受众的爱好、地理位置、年龄等人口统计学信息出发,向用户推送黄河流域建筑文化、民俗节日文化和黄河歌舞等文化内容。还可以将黄河流域民俗文化融入手机游戏中,全面展现当地风土人情,吸引年轻受众。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民俗文化黄河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