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习循环图,打造研修新载体

2023-05-30 10:48宓静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2期
关键词:研修研讨青年教师

宓静

缘起:研修载体创新是幼儿教师成长发展的真实需要

一是幼儿职初教师研修活动中角色转变的需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开办的幼儿园也越来越多。在新开园中,在职教师大多为应届生,他们初踏工作岗位,充满激情,但对校本研修活动并不清楚,很少能够将校本研修与自身的专业成长关联起来,还未很好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对于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行研讨有一定难度。二是教师教学实践研修的需要。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时,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大多参考现成的教材,对教材本身的目标、内容、环节设计等也缺乏挖掘和思考,在开展活动时对幼儿的观察比较欠缺,组织教学的能力较弱。三是教师观察解读能力的需要。教师具备解读儿童的能力,就是能够跟随幼儿的兴趣推进活动的开展、学会观察和解读儿童、及时提供幼儿所需要的,这些恰恰是青年教师最缺乏的。四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由于当前大部分新园95%是新教师,教师往往处于无所适从被动学研的状态。因此,需要思考适合的校本研修载体和路径,通过各种适宜途径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基于此,我们提出“学习循环图:指向幼儿教师研修载体创新的实践研究”课题,旨在探索从青年教师实际出发,运用学习循环图研修载体改进校本研修的方法、途径与制度,从而建构适合幼儿园的研修载体,提高研修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定位:借助“学习循环图”提升教师研修的魅力指数

这里的“学习循环图”,指以幼儿园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通过“五步”实践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五步”即:激发兴趣—专业引领—研学一体—共学共享—反思跟进。

“学习循环图”研修载体创新之处在于,本研究试图在教师研修载体上运用学习循环图让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一个主题、两个经纬、三个模块、四条路径、五个特点,即“12345”,通过激发兴趣、全员参与、组内研讨、课堂示范等步骤,在教师个体与群体互动中实施研修活动的一种载体。

架构:设计“学习循环图”打造研修新载体

“学习循环图”的基本结构

以上内容和操作方法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是一个循环,一个主题是一轮,循环往复一环扣一环,在每一次循环往复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以此来促进教师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螺旋上升。

形成“学习循环图”的研修载体 “学习循环图”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主题、两个经纬、三个模块、四条策略、五个特点”,即“12345”,一个主题:校本研修主题;两个经纬:经为研修质量、纬为研修数量,经纬共同指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三个模块: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研学反思;四条路径:独立钻研、合作探讨、专业引领、实践改进;五个特点:园本性、先进性、操作性、价值性、实效性。

实施:“学习循环图”在实践中的运用

指向兴趣激发的研修形式变革 一是探寻研修形式。前期通过调查问卷、交流和访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了解,基于年轻教师的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将研修形式改变为:热身活动—抛出问题—进入主题—动手操作—发表想法,以有序和经过“备课”的研修来吸引教师参与活动,转变角色,让他们像学生般学习和投入研修活动,以达到较好的研修效果。二是丰富研修形式。我们在研修活动中借助游戏的方式让教师放松下来,根据研修活动主题进行,如益智类的、艺术类的、团队训练等,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让教师能尽快进入研修活动。三是彰显研修形式。研修活动时座位的摆放也会影响活动质量,是影响教师参与主动性、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尝试在研修活动中改变座位摆放形状,并根据活动需要随时变换位子,放松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研修活动是集体的研讨,以达到较好的研修效果。

指向专业引领的研修内容架构 一是理论回炉,转变研修理念。研修活动中的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观念转变需要一次次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这是实现教师迅速成长的有效方法。二是场馆教学,拓宽研修视野。开展场馆教学,带领教师参观各类场馆,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艺术,拓宽视野,实现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让教师带着问题走入场馆,与幼儿园课程和班级主题活动相结合,获得经验的积累和视野的开阔。三是混合学习,提升研修效度。幼儿园研修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确定研修主题后组织教师线上观看名师教学视频并进行线下研讨、实践活动和反思总结,再开展线上学习,关注重点,然后再实践研讨。线上内容不局限于名师教学活动,还有一些知识讲座和线上研讨。在一次次的互动和学习中,教师的观念发生着变化,研修内容也变得丰富,某些教师的个性问题可以在线上找到答案,还可以在线下研讨时将经验分享给其他教师。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研修效率,也畅通了教师之间的学习通道。

指向研学一体的研修内涵渗透 一是一课多研,乐在其中。以一课多研的形式,借群体之力,让组内成员不同的教育经历递进式成为大家的经历,将组内成员解决课堂“症结”的教育行为不断被模仿、优化,直至通过“反思、实践、行为跟进”熟练教育方法,积累适宜的教学活动设计经验,让教师的教育行为得以有序而真正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主题开展,游戏体验。开展主题式研修活动,有明确内容、目标和过程,预先告知教师有所准备,让他们根据不同主题内容进行体验,在体验中感受教学或游戏的真谛。

指向共学共享的研修过程改进 一是有的放矢,集思广益。在开展研修活动时,鼓励和提供机会让教师在一起研磨教学活动或游戏,使他们获得共同提高。二是学习小组,共同成长。这里的学习小组是指由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组合的教师,学习小组的任务是选定一个主题内容,从“定主题—选内容—实践跟进—反思调整—再实践”始终参与其中,不断深入推进主题活动,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

指向反思跟进的研修实效验证 一是围绕主题,反思实践。为了青年教师解决如何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的问题,我们开展主题审议“定主题—选内容—环境创设—家园配合”等一系列的研讨。二是分析原因,再做调整。教师往往在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一段时间后,會发现主题无法再深入下去,幼儿丧失兴趣,教师也觉得没有可挖掘的内容,于是草草收场。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展开研讨,分析原因,反思调整。

成效:“学习循环图”在幼儿教师研修载体的运用中收益良多

加强幼儿园研修管理,提升教师的主动研修意识。“学习循环图”研修载体的实践研究,基于幼儿园的师资结构,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调整原有的研修形式,变单一的由上至下为循环学习模式,使教师自觉地参与,解决了无目的性参与研修活动的问题,也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研修,开辟了新的研修途径。

形成良好的校本研修氛围,增强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循环图”的研修载体,使幼儿园的研修氛围得到改善,教师们参与的热情得到激发,更加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拓展教师的研修思维宽度。“学习循环图”的实施,使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主题的设计和实施、幼儿表现等方面进行反思,并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同时,在同伴帮助下,确立改进目标,完善改进计划,经过专家引领,有所感悟,提升能力,拓宽思维。

推进常态化的教学,锤炼教师的深度学习品质。“学习循环图”的实施,其目的就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幼儿园整体的质量。为此,我们非常关注一日活动常态化的质量,要求教师能将学习循环中学到的理念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一日活动中,让其成为一种常态化。

【本文系课题“学习循环图:指向幼儿教师研修载体创新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201802 )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研修研讨青年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