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育人为核心 为学生发展奠基

2023-05-30 02:39卢国东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2期
关键词:育人核心学校

卢国东

学校概况

北京市怀柔区渤海中学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毗邻长城雄关慕田峪,始建于1958年。1998年5月,原三渡河、沙峪两乡合并建镇后,两乡中学合并为渤海中学。渤海中学建校至今,已经在长城脚下承教60载,教育了无数山区学子,为京郊山区的文化传播、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历代传承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长城文化为核心的“长城育人”文化特色,凝练出“养摩天之怀 立摩天之志 育摩天之才”的学校核心理念,学校核心理念源自长城精神,并结合慕田峪地域特征(慕田峪长城,因其地势高耸陡峭,接天引穹,气势恢宏,在其建成初期,本定名为“摩天峪”。因“摩天”与“慕田”发音近似,因而改称“慕田峪”),取“摩天”之气势,育“虚谷之怀、鸿鹄之志、国之重器”。寓意为培养具有高尚的德行、高远的志向、高深的才学的学生。提炼生成了个性鲜明的学校办学理念。

课程建设的背景

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指明了学校中心工作是育人。

新一代学生成长的需要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个问题是所有学校始终都在回答的问题,只是不同时代的不同学校赋予了不同的解释。随着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人才标准在变化,新生代认知方式在改变,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今天的学校需要转变。新时期学校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层级式的管理导向向精准式的服务导向转变;二是由知识体系为主的学科导向向成长发展为主的学生导向转变;三是由静态的结果目标导向向动态的发展目标导向转变。

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今天的学校应该是为学生展示自我个性发展的舞台,教师应该是导演、作曲、灯光师、布景师等等,学生是演员。学校培养的是在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带有学校育人特色的毕业生。

“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将变为“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为:教育者要放下身段平视学习者,而不是生硬地利用权威和处罚手段。教育者要唤醒而不是灌输,是疏导而不是强制,是互动而不是独角戏。教育者要由裁判员转变为教练员,将判定对错和说教的教育行为转换为正确的管理和引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的组织者。

学校最核心的功能是育人,育人最有效的载体是课程。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课程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以学生为本,是每一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阶梯,是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到成长的沃土。

课程体系建设理念

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以市、区《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学校办学理念为引领,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准确执行课程标准。结合渤海中学的办学特色,合理整合、开发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努力做到尊重學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增强课程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促进学生的成长。

整体规划学校的课时,遵循整体性、实效性、发展性、开放性及差异性原则,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三级课程之间的关系时,立足于创造性实施。二是正确处理综合实践、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时,立足于整体构建、整体实施。三是正确处理校本课程和学生个性发展关系时,立足于基础,强调多元。四是正确处理学科之间的整合关系时,着力于交融。五是正确处理核心素养发展与课程关系时,立足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核心地位。

基于育人核心功能下的课程理念 课程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渤海中学以“长城育人”文化为核心,凝练出“养摩天之怀 立摩天之志 育摩天之才”的学校核心理念,凝聚出“求真、敦善、达美”的课程理念。学业上教会学生去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求真知识,做真学问,悟真智慧,长真本领,做真人。体会求真的过程,学做真事,拥有大智者之智慧。在做人做事上,通过实践积淀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回归生活的观念,培育“善”的精神。博识的目的在于育“敦善”,“善”又能更好地为博识保证方向,实现知行合一,实现对美的追求,践行自主发展,始终走在“达美”的路上。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目标 教育部审定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等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思想的具体化、明确化与深化。

渤海中学通过对学校办学进行总结分析,对学校文化——长城育人文化的进一步提炼,确定课程育人的目标是:“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培养身心和谐、孝道善良、多才多艺、志向高远的自强型初中生”。具体目标:一是培养具有中华美德、敢于担当的社会型人才;二是培养具有胸怀天下、身心和谐的发展型人才;三是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勤于实践的创新型人才。

以育人为核心,构建“一三三”课程结构体系设计

根据学校课程目标,在保证课程内容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和时代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多样发展的需求,构建渤海中学以育人为核心的“一三三”课程结构体系。“一”指核心素养。“三”指三类课程,即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综合性课程(校本化课程)、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三种课堂样态,“三态”是指完成课程,达成课程目标的学习途径,包括基础课堂(生态化)、综实课堂(家园化)、博闻课堂(多样化)。以此统筹学校课程,构建新型的教与学。

“一三三”课程结构关系。“三”课程是根据课程要求,依据学校课程目标规划的三类课程,即学校提供的课程。“三”课堂是课程实施的手段,即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三”课堂是“三”课程的实施主要途径。

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

国家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努力选择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词是尊重和满足,尊重选择,满足需求。新课程赋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以办学理念为引领,结合渤海中学办学特色优势,合理整合、开发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开发适合学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可选择的校本课程,探索德育活动系列化、课程化,完善分层走班、分项走班、分类走班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教学组织形式变革 渤海中学根据学生需求采用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相结合、长短课与大小课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语、数、外、音、美、劳、信不走或分层走,史、地、政、理、化、生、体分类走,校本选修(包括社团)分项走。传统行政班即教学班的教学组织形式被打破,原来的管理不再适应新的需求,给学校教学组织形式带来挑战和变革。

全面落实导师制建设,促进学业规划指导,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在课程改革、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师”关系,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学业、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校管理正在悄然发生着由“课程”管理向“学程”管理的过渡。

正确认识课程与教学,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课程与教学是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保持着密切联系,是无法独立和分离的,其理论研究也无法单独进行。在“计划文件”层面上规划课表,也必须同时规划与特定“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形式、途径、手段和方法。课程规划出来后必然要投入实施,这就是教学。所以,教学和课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本方案强调课程的重要,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落实课标要求的载体,同时也强调课程内容对教学的影响,即课程资源的适应性。更强调教学、落实课标(育人目标)的资源、教学形式、途径、手段和方法。本方案中提出“三态”课堂,是指完成课程,达成课程目标的学习途径,包括生态化的基础课堂、家园化的综实课堂、多样化的博闻课堂。以此统筹学校课程,构建新型的教与学。关注教与学的方法与途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渤海中学依托地域优势,进一步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开展特色项目活动。学校传承了具有浓郁长城文化气息的区域非遗项目——“沙峪竹马”“南冶五虎棍”以必选修课程的形式引进课堂,要求初一、初二学生全员参与,每人必选一项。沙峪竹马在2015年首都“我的中国梦,欢乐新北京”作为群众精品节目参与展演,2016年,在北京市文委主办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流会”中展演。2017年学校代表怀柔参加北京市农村大舞台传统文化展演,在区第25届群众艺术节开幕式上作为重头戏表演等。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师生的自我发展 在课程整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推进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教师素养提升培训等途径,保证课程实施效果。同时,研究多元评价机制,学生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教师家长评价和生生互评结合的形式。教师评价采取形成过程性与结果性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等形式。课程评价从课程价值取向、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

建设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关注學生终生发展需求 初中校要关注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课程建设,初中的发展规划顺着小学固化的兴趣以及具备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把独立学习尊严还给学生,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释放,尊重学生自然发展轨迹。初中的发展规划要考虑高中、大学学业发展的需求、未来职业规划的需求。学校以市级规划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异校一贯培养模式的研究”为抓手做好中小学课程的统整和中小学过渡衔接教育的研究。通过课程统整促进中学与小学课程一体化建设,丰富导师制工作职责,加强学生学业规划指导,初中的选修、选考,要和高中发展、大学专业、未来职业结合起来。

课程研究成果与特色

渤海中学以育人为核心的“一三三”课程结构体系诠释了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了学校特色化发展,带动整体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立校,促进学校品质提升 文化对教育的引领,教育与课程的匹配,课堂与课程的衔接,形成有机结合的良好局面,融会贯通,学校一体化育人机制逐渐形成。“一三三”课程的构建与课程实施的高效,赢得家长、学生、社会很高的满意度。2016年学校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为“优秀校”,获得“首批北京市文明校园”称号。

丰富供给,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一三三”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校课程由拼盘式向整体化构建发展,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抢跑。做到有课程就有教师,有课时,有评价。包括地方课程、专题综合课程、心理健康、生涯导航、传统文化等。学生课程“配餐点餐”(即必修选修)相结合。多样的学科选修课程和丰富的兴趣选修课程,选择性走班,尊重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利。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师生的发展,学生学业成绩显著提升、素养显著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明显提升。

形成特色,成果辐射影响较大 渤海中学以长城文化为母基,提炼“长城精神”,开展“以长城文化立人 以绿色课程育人”的特色文化建设,并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沉淀与积累。在校园中建设了部分学校文化景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整体环境的文化氛围,逐渐形成长城育人文化特色。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开展特色项目活动。特色课程:非遗项目“沙峪竹马”和“南冶五虎棍”;特色项目: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即英语嘉年华),已经举办六届,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学校课程建设、课改成果获得区教委和兄弟校同仁及社会的好评,学校的文化建设、课程构建、课堂改革,取得了实践性成果,产生了一定的辐射和影响。

课程建设的反思与提升

“一三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实施过程中也引发了学校对课程建设进一步的思考。包括:继续完善课程建设,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完善多元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学生、教师、课程发展的全面评估;课程内容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提质,需要进一步探索更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上这些不足正是今后课程建设的提升点,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学校课程建设也将随着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不断转变观念,提升供给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打造优质的农村特色初中校。课改在继续,鲜花在前面,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中小学‘异校一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 CDDB17291)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育人核心学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学校推介
“珠”育人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