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勋宇
走进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千亩连片台地在初冬的阳光里,绿意满眼、生机盎然。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西畴县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地名“三光”:“树木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饱含着人们对生存空间的无奈。相关资料显示,20 世纪90 年代初,西畴县森林覆盖率仅为25%,全县石漠化面积占到总面积的75.4%,人均耕地不足0.8 亩,这里也曾被外国专家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面对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石漠化程度深、水土流失严重的困境,西畴人民秉承“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积极探索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通过30 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西畴大地上创造了石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兴街镇三光片区,也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迎来了蝶变。
与石漠化抗争修复生态
近年来,西畴县通过不断治理和总结,探索形成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模式。三光片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便是其中的一个生动范本。
在“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模式基础上,2013 年以来,西畴在三光石漠化片区重点实施“生态修复、水利设施、农田整治、道路建设、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机制建设”八大工程。公开资料显示,三光片区投入资金3.1亿元,实施土地整治2.2 万亩、封山育林2 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 万亩,通过“八大工程”的实施,三光片区已成为土地整治连片、产业设施配套、生态修复良好、村庄美好量化、农民素质提升的省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国家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点,集中连片的 1.6 万亩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台地”,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用好生态优势 做强生态农业
台地集中平整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高效率利用并增加经济效益产出。2016 年,西畴县引进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三光片区改造过的土地进行流转,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行机制,实施深度产业开发。
据了解,截至2019年,浩弘农业就已在三光、拉孩、老街3 个村委会9 个村民小组共流转土地5000 余亩。建成以猕猴桃为主,同时配套桃李梨观花果园,特色水果试验及种苗生产基地,玫瑰和三角梅观赏花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我们的猕猴桃受土地资源基础的局限,要跟国内同类大型猕猴桃基地比單位产量可能比不了,但我们可以跟他们比质量,比绿色有机。”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邓华龙介绍说。“我们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绿色有机种植,不用农药、不施化肥,这样种出来的猕猴桃含糖量高,味美果甜,已经获得了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据邓华龙介绍,今年猕猴桃产量达800 吨左右,产值达1000 多万元。
浩弘农业通过地租、务工、入股分红、带动自主创业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每年支付的土地租金和劳务费超过1300万元,村集体项目建设、农户入股分红超过200万元,带动自主创业户年综合收入超过300 万元。共帮扶和带动24个村社21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其中三光村10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 元以上。
旅游加持 做优绿色文章
2019年,西畴三光国家石漠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建设;2021 年,西畴国家石漠公园景区被认定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
位于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内的“西畴精神”展馆,集中展示了西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历程及在脱贫攻坚中探索出的模式。展览馆配套设施齐全,展呈内容丰富,在接待咨询、参观引导、安排讲解等方面能够提供规范化服务,是集参观、瞻仰和开展规模教育活动为一体的学习基地。2018 年12 月,被文山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文山州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1 年12 月,被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表彰为第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相关资料显示,展馆开办至今,现场累计接待中央和省州县各类调研及现场教学班次2500多个,培训学员10 万余人次。2021 年来,接待各类学习、调研“西畴精神”班次1000 余批20000 余人次。
昔日的三光片区,如今集采摘、观光、学习实践为一体,依托AAAA 级“三光国家石漠公园”和猕猴桃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乐、学习等多个业态载体,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下、玩得好。据了解,三光片区年接待游客已达10 万余人,综合收入超过2000万元。
当前,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文山西畴三光片区已经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逐步从不宜人居的地方变成了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绿洲和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