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鑫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培育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创新管理思维、优化管理手段,以新颖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个有责任意识的人,实现素质教育与德育,为学生成长进步奠定基础。
【关键词】常规管理;责任感;措施
责任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在责任的基础上,对学生展开思政引领以及德育,责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责任理念,强化学生对家庭、自身以及社会的责任感,成为一个敢于奉献、不断进取、有主见有担当的人。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情况着眼,多元化、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责任感,管束学生的行为举止,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强大责任心、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灵发育与成长显现出协调性、可塑性的特点,但是潜藏的矛盾也不容忽视。学生年纪过小,心理发育不完善,对于一些陌生事物的了解较为片面,孩子们的思维会在最初的具象化逐渐向抽象性转变,责任意识逐渐形成,经过演变形成责任理念。但是,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管控能力较差,责任价值观尚需不断培养。
一、小学生责任感不强的原因
1.家长的溺爱
每一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深切期望,普遍关注孩子的成长发育、身心健康,并且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培养孩子,只希望孩子可以进步。在这样一种期许与盼望下,家长不知不觉就开始溺爱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衣食住行全部一手包办。长此以往,孩子自然没有办法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逐渐丧失主体认知,无法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应该担负起的责任。
2.学习压力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以及家长都十分关注与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学生的生活重心全部放在了学习上。这在表面上来看似乎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剖析实质,可以预见以后的孩子只会更加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事情,从而造成“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情况。
二、小学生培育责任感措施分析
1.完善班级管控体系
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班长责任制的重要作用,并合理应用班长责任制,以此来提高与深化小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在班级日常事务的管控过程中,教师应该规划分工各个班干部的职能与责任,高效培育并提高學生的责任理念与担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感受到个体对于团体的职能责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其责任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明确干部责任制,不能让固定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而是应该轮流上岗,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责任带给自己的价值意义,这样才可以推动全体学生进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其次,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落实班长、课代表、自我负责制度,以此来深化学生对其他同学负责任、对自己负责任的思想认知。在常规管理工作中,教师应该挑选出学习委员以及课代表,学习委员负责整体的学习管理,课代表则协助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课后作业等工作,切实实现分工有序、和谐合作的目标。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带动作用,使每一名学生都保持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共同进步。
最后,教师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实施事务承包制,让每一位学生都形成团队责任意识。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卫生任务以及班级物品安全、灯具开关、锁门等工作也应该具体划分与落实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这种责任划分可以月为单位,过一个月进行一次责任划分大循环。学生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不但可以得到其他同学以及教师的认同,还可以为班级带来荣誉。正是如此,班级之中的相应事务也不需教师过分操心,让学生为班级做出贡献,引导其体悟到自己对于整个班级的责任。
2.创设班级日志
要想实现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培育,教师就应该创新思路与手段,顺应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将责任感培育放在首要位置,引进班级日志的形式,借助班级日志来推动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实际的班级常规管理中,将责任感作为核心话题的班级日志教学法,是推动学生快乐成长、培育学生自我管控以及自我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可以为学生进步打下基础。同时,班级日志还有益于教师的进步,有益于家校互动。学生家长阅读班级日志后,可以全面认识与明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成长情况,在特殊的陪伴方式下与学生形成亲子关系,实现学生进步。
教师可以让学生环绕责任感这一主题,在班级的实际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通过日志记录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思。在以责任感为主题的日志中,学生可以在自省、自讼的过程中形成责任意识,丰富学生校内与校外的生活,并且,教师还可以将日志传输到互联网平台,让学生家长进行留言,说一说自己对于学生的期待,切实达成家校合一的教学模式。
3.优化班级活动管控体系
首先要优化学校活动。学校活动包括升国旗、运动会等,主要培育学生对社会、对团队的责任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并让学生形成高尚的爱国意识与家国情怀,一直以来这都是德育的核心与重点。国旗是国家的代表,因此教师应教导小学生尊重国旗,在升国旗的时候保持安静,行注目礼。在建军节、建党节等节日期间,教师应该与班干部一同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历史,畅想未来。经由这些措施,使国家民族意识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懂得不断奋进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与责任意识,让学生努力奋斗,为社会做贡献。
4.以身作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做好榜样示范,形成引导责任。作为学生的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渗透责任意识,让学生早睡早起,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而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严肃对待作业,端正态度进行学习;也应该及时查阅学生的作业,细致备课,做到对教学活动负责任;还要让学生懂文明、讲礼貌,对自己的品行负责任。
5.课堂教学渗透责任意识
课堂教学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做好责任意识的渗透与培育。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为学生讲解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视德育培育。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形成正确思想理念的有效渠道。例如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大力鼓励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发挥出自己的力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负责资料查找的学生就要全面查询、负责整理的学生就应该细致整理,最后大家一同上台展示,教师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有效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魅力,全面体验到积极参与团队活动的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自身责任素养。反之,如若学生因个人原因准备不充分,拖了整个小组的后腿,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反思,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责任素养。
6.和善沟通
在年龄的持续增长以及教育活动的正向引领下,小学生的责任素养逐渐提升,但是在培育责任感的过程中,学生依旧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在班级中,一部分学生虽然参与了班级管理规范的制订,但是依旧无法全方位落实,在责任面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些时候会让学生感到束手无措。因此,在学生有困惑时,教师要以一种和蔼可亲的方式来为学生解答疑惑,而不是通过责骂来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直面责任,这样才可以持续提高学生责任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思想理念以及心灵发育都没有完全成熟,自我管控能力不足,十分容易产生相应的偏差或不正确行为。对于这一情况,班主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常规管理工作之中,教师要创设班级管控体系,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形成强烈的责任理念与责任思想,对其他人、对自己负责任,引导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前进,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沈丽萍.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策略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抗疫资源的价值挖掘和教学实施[J].中小学德育,2020(08).
[2]沈娟.燃亮“責任”之光,共育“有品”之人
—小学低年级责任心品格培养之德育资源开发策略初探[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03).
[3]李泽蕊.内外兼修明责任力行致远共育人—雷锋小学阵地建设与特色活动融合工作案例[J].新课程(小学),2019(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基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班级日志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QW2021MBX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