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继云
第四章顾祝同下达进攻令
一、顾祝同讥笑共军只有钻山沟的本事,下达进攻令
副官刘进德推门走进陆总徐州司令部会客厅,将一份电报交给参谋长张秉钧。
张秉钧看了几眼,赶紧将电报递给顾祝同:“钧座,空军报告,陈、粟共军有移动迹象。”
“噢?”正坐在沙发上品茶的顾祝同,放下手中茶杯,接过电报,仔细阅读。
电报的大意是:空军近日侦察发现,目前停留在胶济路沿线的大股共军,有所调动,具体向何方移动,尚不清楚。
“参谋长,你估计陈、粟共军现在开始调动了吗?”顾祝同放下电报。
“仅凭空军报告,尚难判断。”张秉钧考虑片刻回答,“共军从2月底莱芜之战后撤到鲁中胶济路沿线休整,已有20多天。按实际他们至少要休整一个月左右,也就是说休整到本月(3月)底,才能完成人员弹药及装备的补充,恢复元气。眼下就判断他们开始调动,可能为时还早。”
顾祝同端起茶杯,若有所思。
“如果共军移动,我想他们也许会北渡黄河、退出山东的。”高参顾鸣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何依据?”顾祝同转向顾鸣歧。
“我的判断是,在国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陈毅、粟裕不是傻瓜,他们肯定不敢与国军正面交锋,只有‘三十六計走为上,’才是万全之策。如果他们与国军硬拼,国军在人数和武器装备上都优于他们,最后吃亏的必定是他们……我想狡猾的陈、粟是不会做这样赔本买卖的。”顾鸣歧很相信自己的判断。
“鸣歧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过陈、粟愿意主动退出山东吗?”顾祝同转头看着张秉钧。
“钧座,陈、粟共军北渡黄河、退出山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张秉钧语气较为肯定。
顾祝同很想听听张秉钧的见解,说道:“何以看出?”
张秉钧语气平稳地说道:“自古以来山东是战略要地,它与苏、皖、豫、冀接壤,黄河、京杭大运河流经其间,在南北之间尤居枢纽性地位。明初朱元璋北伐攻占山东而打开大都门户,‘靖难之役’中朱棣跃过山东而南下金陵,清末太平军北上以及党国北伐,都曾直取山东,所以山东地位举足轻重。对于这一点共产党、毛泽东十分清楚。再加上,共产党在山东经营多年,组织机构严密,老百姓倾向于他们,所以鄙职认为陈、粟绝不会轻易放弃山东这块地盘的。
“是啊,山东地处华东、连接苏北、中原和华北,地理位置相当重要。目前轻言陈、粟放弃山东尚为时过早。”顾祝同喃喃自语。
“按照参谋长的说法,共军不退,难道会与强大的国军硬拼吗?”顾鸣歧诘问。
“他们不会硬拼的!”张秉钧肯定回答。
“不退、不拼,那共军将做什么?”顾鸣歧有些迷惑。
“与我周旋,伺机出击。”张秉钧做了一个兜圈子的手势,“共军一贯实行的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国军优势兵力面前,硬拼不是明智的选择。陈、粟极有可能施展腾挪之术,减少与我正面冲突,然后瞅准机会,趁我不备,咬我一口……本次作战,我最担心的就是陈、粟实施此招。”
“参谋长不必多虑,”顾祝同宽慰张秉钧,“本次进攻所采取的‘密集靠拢,加强联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新作战方针,就是为了防止陈、粟共军偷袭的。共军想下手,就怕没得机会。’
“参谋长,你估计陈、粟共军这次会和国军在哪里兜圈子?”顾鸣歧引出新话题。
“大概是鲁中山区和滨海地区吧。”张秉钧端起茶杯,呷了一口,“鲁中山区是共军的老巢,沂蒙山主脉居于此处,山岭交错,路艰险多,适宜共军运动,肯定是共军最理想的活动场所。从青岛往南至江苏赣榆沿黄海边的滨海地区,也是共军的根据地,不排除共军分兵到此地区活动。”
顾鸣歧点头,似乎明白。
顾祝同摸着刮的精光的下巴说道:“总裁这次钦定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楚,一是将陈、粟共军逼人鲁中山区,加以消灭,二是迫使其退到黄河以北。如果陈、粟共军窜入鲁中山区或滨海地区,这正合总裁之意,国军趁此机会可以聚而歼之,为总裁扫除心头大患。当然,如果能将陈、粟共军逼退到黄河以北,我们也算是不辱使命,对得起总裁。”
“钧座所言极是。”张秉钧表示赞同。
“钧座,本人有一疑虑,不知该不该讲?”顾鸣歧好像有梗在喉。
“请讲。”顾祝同向顾鸣歧挥手示意。
“从目前战略态势看,鲁西南、鲁南已有国军重兵屯集,济南、潍县和青岛亦有国军重兵防守,国军的弧形包围圈己基本形成,难道狡猾的陈、粟会深入鲁中腹地,自投罗网,任我捕获?他们会不会溜到我们的屁股后面,攻击我们,或者南下苏北、华中,扰乱我们新安定的地区?”顾鸣歧扳着手指头。
顾祝同看了顾鸣歧一眼,有把握地说道:“陈、粟共军钻山沟的本事是有的,溜回老巢——鲁中沂蒙山地区,利用荒山丘陵与国军捉迷藏,是他们目前的最好选择。至于溜到我们的屁股后面,攻击我们,或者南下苏北、华中,可能性不大。因为大兵团作战,一举一动都十分明显。如果共军有所企图,空军马上就会将其行踪报告于我们,届时国军可以来个瓮中捉鳖,叫他有来无回。”
“钧座真是高瞻远瞩。”顾鸣歧满脸堆笑。
顾祝同从沙发上起身,扭动着肥硕的身子,微笑道:“昨晚,总裁与我通了电话,告之黄河归故工程全部完成,花园口合拢已经实现。这样我们就可以构成从陕西风陵渡到山东济南约2000里的黄河防线,中原、华北共军南北机动、策应陈、粟共军将会受到严格限制,这将大大有利于国军集中精力清剿陈、粟共军,直至最后将其消灭。”
“看来这次陈、粟将在劫难逃啊!”顾鸣歧精神振奋。
“哈,哈,哈……”顾祝同开怀大笑。
张秉钧、顾鸣歧也笑逐颜开。
顾祝同也觉得火候到了,他站起身子,挺着肚子走到会客厅中央摆置的沙盘前,拿起明亮的金属指竿,指着高低起伏的沙盘说道:“诸位,胡宗南在西北拿下了中共首府延安、赢得了头彩,下面就看我们在山东能否出彩。总裁一直催促我们赶快行动,我总觉得办事应谨慎,不能仓促,所以给各兵团准备的时间略微长了一些,但这并非坏事。行军打仗就是这样,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稳则稳。这是我的用兵之道、取胜之关键。从目前看,也正如诸位所说的,该是出手的时候了。因此,我决定近日就发动攻势,争取用15到20天的时间,大约到4月中旬完成第一步作战目标——打通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和兖州至临沂的公路。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张秉钧、顾鸣歧点头赞同。
“参谋长,你辛苦一下,起草一道战令发下去。”顾祝同踱着方步、从容地说道,“命令汤兵团、王兵团和欧兵团,从明日开始,实施第一步作战计划,全力扫清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和兖州至临沂公路两侧遗留的共匪,尽快将鲁南和鲁西南全部占领,以利于国军向鲁中及其山区推进,缩小包围圈,围歼陈、粟共军主力……。注意:各兵团、各军、师一定要严格执行‘密集靠拢,加强联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新作战方针,不得让共军钻空子。如有违令者,军法处置。”
“是!钧座。”张秉钧朗声答道。
二、强敌三面包围,粟裕定策南下,准备诱歼敌七十四师、八十三师
粟裕手托下巴,一动不动地盯着墙上的军事地图。阳光透过华野司令部作战室的窗棂,照耀着这位泥塑一般的年轻战将。
这几天,除了吃饭睡觉,粟裕一得空就到作战室“面壁”。按照陈毅的吩咐:“粟司令员思考问题时,他人不得打扰”的命令,参谋们和警卫人员都离得远远的,即使有事报告,进出也都轻手轻脚,声音压低,唯恐惊动了粟裕,打乱他的思路。
自3月中旬陈毅率领轻便工作组到胶济路南线视察部队整训工作后,粟裕也到膠济路北线的几个纵队走了一遭,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指示,使这几个纵队的整训工作顺利开展。不过,军情紧急,他在北线逗留的时间很短,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匆匆返回蒲家庄华野司令部,代理一直在南线视察未归的陈毅主持华野日常工作。
近几日,华野情报部门报告国民党军行踪动向的情报,雪片似地飞到他的手上。各种迹象表明,顾祝同指挥的近30万国民党精锐部队已经开始行动,正从鲁西南和鲁南,向鲁中地区步步紧逼。面对日益吃紧的战局,粟裕这几天茶不思、饭不香,一门心思地琢磨对敌斗争策略。
对敌人的行动,粟裕有几种判断:一是敌人采取递进的战术,先全面占领鲁西南和鲁南,然后寻找华野在鲁中决战;二是敌人一直向前推进,逼迫华野从鲁中后退,撤到胶东根据地,尔后在胶东与华野进行决战。三是把华野挤过黄河,挤出山东。总之敌人这一次是孤注一掷,大打出手,不搞点名堂出来,不会罢休。
粟裕明白,在敌人重兵压境面前,指挥员必须镇静,其每一项决策都必须慎重,不能有丝毫闪失。必须认真仔细地分析敌情,不能错过任何蛛丝马迹,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像高手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一定要制定出合情合理的对敌策略,与敌周旋,伺机歼敌,打破蒋介石、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企图。至于退到黄河以北、撤出山东,那根本不必考虑,这只是敌人的痴心妄想和梦呓。
粟裕的目光在地图上缓慢地移动,最后停留在鲁中的沂蒙山区。对这块地区,粟裕十分熟悉。去年底,撤出华中转战到此近5个月,他具体策划了鲁南战役和莱芜战役,沂蒙山的沟沟坎坎、七梁八丘,与他早已成了老相识。他在地图上千百遍地浏览过沂蒙山。他觉得沂蒙山是一块理想的革命根据地和战场。它像慈母一样,以她淳朴、憨厚和博大的胸怀,给华东野战军提供了温暖和无穷的力量。每当部队转战到沂蒙山区,干部战士就像到了家一样,高兴异常。老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宁愿自己不吃不喝,不睡不住,也要让部队吃好、住好。而沂蒙山区山山相连、峰峰相望、蜿蜒连绵、纵横交错的险要地形,更是利于我军发挥而不利于敌军行动。一旦敌人进入沂蒙山区,就将是他们末日的开始……
莱芜一战,华野主动退出临沂城,放弃从华中跟过来的南线敌人,转头北上,消灭北线李仙洲部近6万人马,华野不仅大获全胜,而且还一举挫败了蒋介石、国民党军苦心经营、费时一个多月才部署完成的南北夹攻计划,使华野从腹背受敌的险境中挣然脱身。这表明只要战略对头,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敌人都可以消灭……
“报告。”正当粟裕沉浸在遐思中时,朱参谋站在作战室门口。
“进来。”粟裕抬起头。
“有事吗?”粟裕问。
“陈司令员急电。”朱参谋快步走到粟裕面前,将一份加急电报交给了他。
粟裕接过电报,展开,几行醒目的话语映人眼帘——
粟副司令员、谭副政委、陈参谋长、唐主任等:
华东野战军在胶济路之休整,如可以告一段落,则应考虑作战问题。4月初,如敌第五军等部已到济南之线,集中力量修复津浦路,而济南之敌又拟重占胶济线,则我军可考虑,向敌各师之间隙较大、便于分割,且距第二、第三兵团较远的第一兵团所在地域临沂、东海、新安之间突击……
电报的落款人为陈毅、张鼎丞、邓子恢,发电日期是3月27日。同时电报注明:抄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
粟裕把电报反复看了几遍,仔细地品味着其中的意蕴和份量。
他从这份电报看出陈毅、张鼎丞、邓子恢在南线紧张繁忙视察的同时,一直密切地关注着整个战局的发展,讨论敌情的变化,寻求破敌之策。
他明白这份电报看似寥寥数语,实际上份量很重,它意味着陈毅司令员在向他当面交待任务,希望他能够拿出较为妥善的下一步作战计划,指导华野全军的行动。
“朱参谋,请你立即通知谭副政委、陈参谋长、刘副参谋长、唐主任、夏光处长及情报处的朱诚基处长到作战室开会。”粟裕放下手中电报,果断地说。
“是!”朱参谋向粟裕敬个礼,转身离去。
不一会儿,谭震林等人齐聚作战室。
粟裕将陈毅发来的电报交给大家传阅。
“敌人已经开始行动,考验我们华野的时候到了。”粟裕站起来说,“陈司令员向我们交待了任务。如何与敌人进行较量,是眼下要做的一篇大文章。”
华野政治部主任唐亮接过粟裕的话茬:“看来蒋介石、顾祝同等不及了。他们行动的愈快愈早,并不能说明他们就稳操胜券。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咱们与敌人是‘张果老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究竟谁是金钢钻,战场上见。”
大家被唐亮诙谐的话语逗乐了。
“朱处长,有最新敌情变化情况没有?”粟裕瞅着情报处长朱诚基。
“有。”朱诚基肯定地说,“据刚刚收到的情报,南路敌一兵团的七十四师、二十五师已经占领费县、梁邱;中路敌三兵团的十一师、六十四师正向邹县、平邑、泗水进击;北路敌二兵团的五军、七十二师等,从宁阳、汶上地区向北攻击前进,目标是侵占大汶口和津浦线侧的泰安。
敌人向鲁中全线压过来,大家感到肩头的担子沉重。
一时间,默然无声。
陈士榘参谋长打破沉寂,清清喉咙说:“敌人先从鲁南、鲁西南动手,目的有两个,一是先打通公路线和铁路线,确保交通线畅通无阻,然后再向鲁中华野密集压来,寻我决战。”
粟裕点头,同意陈士榘的分析。
谭震林副政委点燃一支香烟,吸了几口,说道:“敌人历来重视交通线的争夺,一旦控制住公路、铁路,他们就可以将战争物资、人员,四处运送、调动。此次敌人重点进攻,还是使用惯用招术,先将临(沂)兖(州)公路和津浦铁路徐(州)济(南)段控制住,然后就可以放开手脚与我在鲁中进行争夺。但敌人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两军交战,我们怎会在鲁中的胶济线一带原地不动、等待他们的到来?我们可以学学诸葛亮,给敌人摆个“空城计”。在敌人未到达之前,远走高飞。让敌人抓瞎扑空,‘猫咬尿泡空欢喜’……”
“哈,哈,哈……”大家被谭震林的形象比喻所感染,发出一片笑声。
这时,机敏的参谋处长夏光在一旁插话:“敌人看似声势浩大,其实是声色厉茬,他们的心里并不轻松,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会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粟裕眼窝深陷,目光炯炯,在静静地倾听着大家的发言。
陈士榘参谋长展开陈毅的电报,又开始仔细地琢磨。
约摸片刻,他抬头说:“华野下一步的作战方向,陈司令员在电报上已基本交待清楚,就是避免与敌二、三兵团发生直接冲突,将矛头重点对准敌一兵团,伺机打击这股敌人。”
刘先胜副参谋长拳头一挥:“敌一兵团是华野的死对头。其所辖的张灵甫的七十四师、黄伯韬的二十五师、李天霞的八十三师从去年夏天起,一直跟我们死缠烂打,撵着我们的屁股追,从华中、苏北尾随到山东,气势汹汹。陈司令员准备拿这股敌人开刀,是正确的选择。”
提起这股敌人,特别是敌七十四师,谭震林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掐灭手中烟蒂,挥手说道:“去年12月第二次涟水战役时,张灵甫七十四师偷袭涟水,与我王必成六纵在废黄河大堤激战,他仗着美式装备、炮火优势,大打出手,造成六纵5000余人伤亡,使原华中野战军不得不向北撤退到山东……这一回,我们应该痛下决心,抓住机会,消灭张灵甫这支骄狂不可一世的‘王牌军’,给蒋介石、顾祝同之流来个响亮的回击。”
“对!”大家异口同声。
一直在静静地聆听大家发言的粟裕,站起身来,有条不紊地说:“敌人三个兵团稳步地向鲁中推进,目的是对我华野构成向心攻击、弧形包围态势。也正像各位分析的那样,妄图扭住华野在鲁中进行决战,或者将华野逼到黄河以北,顺顺当当地占领山东。这是蒋介石、陈诚和顾祝同的主要作战企图。但敌人的打算只能代表他们自己,不能代表我们。我们不会上他们的当。尽量避免与敌人进行正面接触,避其锋芒,是我们的既定的战术。关于这一点,在本月初陈毅司令员主持召开的敌情分析会上,大家已统一了思想認识。”
“在国民党重点进攻之始,我们华东野战军应该采取持重待机的策略,以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吸引、调动、疲惫、迷惑国民党军,审慎地观察战场形势的细微变化,分析掌握敌人的行动规律,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有利的战机,条件具备了就坚决歼灭之;条件不具备,就随机应变,耐心等待,绝不轻躁作战。”
大家聚精会神地倾听粟裕分析,并仔细地品味。
粟裕走到墙边悬挂的军事地图前,操起钭倚在墙边的一根细木棍,指着地图上的蓝色箭头,继续说道:“不过,敌人这次也有所发明创造,摆出了新的阵势——‘硬核桃’加‘烂葡萄’阵法。蒋介石把嫡系主力作为‘硬核桃’放在中间,把杂牌军作为‘烂葡萄’摆在两翼。如此这般部署,如果我们先插中间打嫡系,不仅七十四、十一师和五军三个‘硬核桃’能够相互策应,两翼部队还可以赶来救援,使我们难以啃动;要是先打两翼,敌人就可能扔掉‘烂葡萄’,让‘烂葡萄’把我们吃个一醉二饱后,他的‘硬核桃’再从横里袭来,硌坏我们的牙齿。”
“还是陈司令员的那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的作战方针仍然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要义无反顾地同敌人作几次大的周旋、大的较量。”
“按照陈司令员的指示,我设想华野下一步的行动是向南移动,用一部分兵力出击郯城、码头、新安镇,扰敌后方。并以主力集结于鲁中沂蒙山腹地之蒙阴东南、临沂西北地区,待机寻歼南线敌张灵甫七十四师和李天霞八十三师,或由泗水向东南增援之胡琏十一师,或由大汶口向东进犯之邱清泉第五军。”
话毕,粟裕将拳头重重地捶在面前的桌子上……
次日(3月28日)上午,一封由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共同署名的电报,由华野司令部机要室拍发,直接飞到了正在向陕北清涧北面石咀驿附近枣林沟转移的毛泽东的手里,其主要内容是一
为粉碎顽之企图,使顽防线延长,逼顽分散兵力和支援华中斗争,以便取得华中可能的物力人力支援长期作战,我们拟以3个纵队(二、七、八共82000人)深入郯城、码头、新安镇。到新安镇后,向西扩张,占领运河线,继而渡运西进,威胁津浦南段之势,诱顽七十四、八十三两师南援。以上部署于4月1日开始运动,14日左右才能打响。如何?望复示。
当晚,毛泽东在枣林沟甫刚住下,他顾不得一天鞍马劳累,马上挥毫批示:“同意。”并嘱咐机要员马上拍发。他对华野结束体整和南下歼击国民党军的部署,甚感满意。
与此同时,身处南线蒙阴县坦埠的陈毅接到同一份电报抄件时,指着它,乐呵呵地对张鼎丞、邓子恢说:“知我者,粟裕也!”
三、夜晚栗裕率大军南下,先开往沂蒙腹地,
毅会合
1947年4月1日晚,粟裕一声令下,华野按计划开始南下。
月色朦胧,湿气弥漫山野。浓重的夜幕下,20万华野大军在高度的组织与指挥下,分成数路,悄无声息,在鲁中大地上,向南涌动。尽管行途漫漫,地形艰险,携带繁重,但队伍秩序井然,人人情绪饱满,个个憋着一股劲,期盼着新的战斗来临。
叶飞的一纵过来了,陶勇的四纵过来了,王必成的六纵过来了,王建安的八纵过来了,许世友的九纵过来了,宋时轮的十纵过来了……一支支浩荡的队伍,一波波步兵、马队、炮队,如涌动的潮头,在起伏绵延的山野移动。
夜色中不时传来调整哨轻轻的吆喝:“一纵,走左边!”“四纵,靠右边!”“六纵,从田陇上过!”
一纵一连班长刘加其全副武装,胸部挺得很高,大步流星,走在全纵最前头。全连同志在他的感染下,互相鼓励,健步如飞,保持整齐队形,一路向前。
六纵特务团三连指导员邵至汉忙前跑后,照料着全连同志。一会儿他与队首的战士说上几句鼓励话,一会儿他又来到队尾,轻拍战士肩头。看到个别走累的战士,他就扶上一把,叮嘱几句。他的亲切举动如春风温暖着全连同志的心窝,使大家精神饱满,情绪高涨,不知疲劳……
九纵二十七师侦察队副班长齐进虎这位胶东的壮汉子,健步一晃一晃的,很有节奏。他时常用一双夜猫子的明亮眼睛,看看紧贴着队伍南下的支前民工,如同看见了荣成老家的父兄。偶尔,他的眼前会晃动出家乡一位俊俏姑娘的身影,这使他的脸会变得燥热发红,幸亏夜色帮了他的忙,遮住了他的困窘。
伤员转运总战第四医疗队队长、年轻的女医生李蓝丁迈着两条裹着绑带的腿,精神抖擞地走在队列前头。这个上海姑娘端庄、清秀,细细的腰间扎了根宽皮带,皮帶上挂个搪瓷碗。月光下,碗套上绣的红五星上下飞舞,似一朵跳动的火焰。
女民工董力生这位江苏赣榆董家青墩村走出的青年女子,圆脸秀发,健康精神,是随军民工中的“花木兰”。她舍家别子,带头出征,巾帼不让须眉,推着满满一车粮食,撒开大脚板,奔走如飞,热汗涔涔,撵得男推车手紧走慢跑,不敢有丝毫放松。
沉睡的沂蒙山野被这群像冒出来的大军给吵醒了,部队过处,藏栖于草丛中的野兔和山禽被惊得四散逃离……
夜色中,粟裕双手叉腰,站在一个山道口。几个警卫战士簇拥在他的身边。他瞪着那双炯亮的眼睛,注视着华野部队如潮水一般从他身边汹涌而过。队伍长得看不见头尾,战士奔走的速度相当快,简直给人一种飞的感觉。长龙般的队伍中除了扑扑的脚步声和呼呼的喘息声外,几乎没有任何杂音。
粟裕制定华野南下行动方针是昼伏夜行,自带干粮,不惊动老百姓,尽可能地避免国民党空军飞机的侦察和轰炸,减少敌人对华野行踪的了解和判断。他叮嘱各纵领导一定要昼伏夜行。白天坚决停止行军,搞好隐蔽,吃自带的煎饼,不惊动老百姓,不暴露任何蛛丝马迹。入夜,加快行军速度,减少中途停歇,并做好宣传鼓动,减轻掉队现象。他计划用两三天夜行军的时间,将华野主力拉到鲁中沂蒙山腹地之蒙阴及其周围。而他则和谭震林、陈士榘等华野领导人到蒙阴县的坦埠镇去,与在那里的陈毅会师一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