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菲 王梦雨 苑海燕
导读:幼儿阶段是人生命中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在一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教会幼儿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显得尤为重要。绘本起源于西方,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凭借生动形象的叙事内容、简明易懂的故事语言已成为中国家庭必不可少的幼儿读物。绘本的设计符合幼儿发展特点,能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通过阅读潜移默化地提升认知,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以绘本为载体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是当今幼儿园中主流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如教育活动时间少、频次低、方式单一、缺乏对故事内容的深度挖掘以及幼儿家长对生命话题的忌讳,本文主要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及绘本的独特价值
(一)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除了向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知识外,对幼儿的照顾也已从简单的身体照料转向身心双重照顾,同时兼具保育和教育功能。教育部在2010年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格外重视生命教育,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都开始陆续开设有关生命教育的简单内容。但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命教育总体起源较晚,且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品德培养、思政课堂上和高等教育中,前者以专门的课程来进行生命教育,后者还强调作为成人的授课对象对自身生命和社会现象的思考。此外,我国在幼儿阶段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大多非常浅显,缺乏一定的条理性。而且受中国两千多年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国人,尤其是幼儿的祖父母辈非常忌讳谈到死亡,这为幼儿园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绘本的独特价值
绘本也叫图画书,作为专门为幼儿阶段读者研发的书籍,大多数主题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如亲情、克服困难、遵守秩序等,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有着详细划分,体现逐层递进的特征。例如,小班幼儿的常见绘本有《我爱幼儿园》《好饿的毛毛虫》等,这部分绘本情节简单,故事短小,一句话就配一幅图,语句少且重复,人物形象较多且充满趣味,图案色彩鲜艳;中班幼儿常见的绘本有《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图片逐渐增多,故事情节逐渐丰富,内容多以亲情和培养良好品德为主;大班幼儿常见的绘本有《长大后做什么》《小威向前冲》等,情节逐渐增多且变得复杂,内容常和科学、智力有关。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接触的世界更广阔,周围的事物更复杂,对社会产生了更多自己的想法,逐渐丰富的主题与年龄特点相契合。在幼儿有了亲身经历后,绘本主题会更容易被理解。
绘本一词是从日语“えほん”的汉字写法翻译而来,“えほん”在日语里可以被翻译成“画出来的书”,所以绘本是以大量图画为主,以少量简单、精炼的文字为辅。我们常接触到的中小学教材中也含有图画,但绘本与教材不同的是,教材中出现的插图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书中的场景,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才能理解。如果脱离语境,插图就是简单的图画,没有任何意义。3—6幼儿不具备认识文字的能力,一旦脱离了家长就无法理解繪本中文字的含义。但绘本中图画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具有“图画语言”的功能。在没有家长的情况下,幼儿也能根据画面表现的内容理解作者讲述的故事。如果说文字是书籍和成人之间的桥梁,那么绘本在幼儿和书籍之间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此外,由于绘本主题契合幼儿的亲身经历,内容丰富有趣,色彩鲜艳明亮,事物具体形象,常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幼儿在不同主题故事的阅读中提升认知能力。绘本图画具有叙事功能,幼儿常根据对图画的理解向家人和伙伴讲述故事情节,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语言的发展,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因此,绘本也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幼儿园中常借助绘本开展各种教育课程。
二、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绘本的独特价值,针对一些抽象的课程,幼儿园经常以绘本为载体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但生命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大部分幼儿园中缺乏系统、成体系的生命教育课程,常存在时间少、频次低的问题,导致教育过程缺乏深度,课程目标流于表面,幼儿在接受知识内容的过程中缺乏条理性,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
幼儿教师常存在授课方式传统、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的问题。传统授课过程常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根据备课内容对幼儿进行机械灌输,由于幼儿心理处在发展过程,这种单调、抽象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他们学习。由于绘本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能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幼儿的注意力,所以绘本阅读能帮助幼儿增强课堂专注度。一些教师习惯组织集体阅读,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虽然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但长此以往,课堂将完全按照教师的节奏和备课内容机械发展,幼儿会失去新鲜感,丧失主体地位,教师更无法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
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还存在缺乏对绘本内容的深度挖掘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向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在幼儿熟悉情节之后,将主题进行简单总结和升华,点明生命教育的意义。例如,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爸爸的围巾》由日本童话作家阿万纪美子创作,通过主人公阿蒙的第一人称叙述上学路上遇见大黑狗、帮生病的妈妈买东西等生活小事,最后揭示爸爸去世的事实。在故事的第一天,画面呈现一片绿色,两行文字写道:“爸爸的围巾,暖暖的绿围巾……”所以在以后的图画中,阿蒙脖子上围着的都是这条围巾;在故事的第二天,老师和同学与阿蒙一起玩游戏,失去父亲的阿蒙看起来有点孤独,他悄悄跑到角落里,看起来与他人存在距离,但围在脖子上的那条绿色围巾却随风飘摇,飘向老师和同学的方向,像一双大手一样给予拥抱……失去亲人的阿蒙孤孤单单,但别人的关怀与接纳却让阿蒙重新感受到爱。诸如此类蕴含深意的细节如果教师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没有对幼儿点明,幼儿很有可能错过作品蕴含的深意,无法进一步感受集体的爱。
除上述问题外,还有部分家长,尤其是祖父母辈十分忌讳谈及死亡问题。当幼儿回到家中,向家长讲述课堂知识时,更多渴望的是家长针对生命教育问题与他们积极互动,但事实往往是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太小,无法理解死亡的含义,便消极对待,讲述含混不清或避而不谈。例如,当幼儿家中有亲人去世时,家长常告诉幼儿这名亲人去了很远的地方。当幼儿继续询问时,部分家长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或拒绝回答,或阻止继续询问。虽然家庭教育对这一话题讳莫如深,但幼儿园会指导幼儿正确看待死亡,懂得死亡是每个人都会接触的无法避免的问题。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家庭教育更至关重要,家长的行为、言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园共育是重要教育手段。在面对类似敏感问题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产生了分歧,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导致生命教育活动效果不理想。
(二)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细究生命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不难发现幼儿园缺乏对相关绘本课程的重视,没有创设相应氛围,幼儿教师也存在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针对祖父母辈家长忌讳生命教育的现象,深度原因可能在于中国传统社会认为“子不语怪力乱神”。
三、幼儿园中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的建议
(一)提升幼儿教师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的专业素养
为了更好地在幼儿园借助绘本实施生命教育课程,教师需要清楚认识自身不足,主动提升专业素养,丰富课程经验。教师是课堂的策划者,应深刻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根据幼儿在课堂中的实时表现灵活组织教学,最大限度使幼兒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程目标,并利用课堂内容帮助幼儿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提升幼儿园对生命教育绘本课程的重视
幼儿要充分认识到生命教育对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加强重视程度,自上到下营造重视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举办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建立教研小组,让拥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后研学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足,并将这种有益的经验推广到幼儿园内,让所有教师都得到不断发展,更好地完善生命教育绘本课程。在幼儿3—6岁阶段开展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幼儿对生命有基本的了解,掌握基础知识,更要让幼儿认识到生命的可贵,逐渐学会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和欣赏生命,坦然接受生命中无法避免的“死亡”问题,这种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会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在今天,幼儿园的主要任务除了帮助上班的父母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托育外,还包括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消除家长错误、陈旧的育儿知识。针对家长十分忌讳生命教育的现状,幼儿园可以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消除对死亡的忌讳,让家长正确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四、结语
我国的生命教育总体起源较晚,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各地幼儿园正在积极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并在实践过程中努力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