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从涛 董志军 邓莹莹 安敏 刘福尧
摘要:目的 分析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9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单双数分组,单数为对照组(n=46例),采取仰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双数为研究组(n=46例),采取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良好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率。结果 研究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效果良好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3.26%(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结论 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使患者尽快恢复。
关键词: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高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群的疾病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其中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随老龄化问题在逐年增加[1]。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因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所导致[2],好发于骨质疏松人群,其临床病症和体征主要表现为髋部肿胀疼痛、皮下瘀斑、下肢外旋畸形,常伴有髋关节活动障碍、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防旋髓内钉生物力学稳定,保持了AO坚固的理念,对比其他固定治疗方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有着较高的治愈率,因而在临床上常被用来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钉[3]。本研究旨在探讨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9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单双数分组,单数为对照组(n=46例),双数为研究组(n=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75.35±8.36)岁;平均住院时间(12.56±2.56)d。研究组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76.18±8.83)岁;平均住院时间(12.32±2.3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5~85岁;患者能耐受手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详细了解手术相关情况,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髋部有既往病变或陈旧性骨折;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严重器质性病变;严重心脏、肝脏、肾脏功能不全或损伤;有其他影响患肢功能的疾病。
1.3 方法
术前准备:安装好牵引床,按照病人手术部位进行调节,待病人进入后麻醉。侧卧位闭合复位治疗对助手复位技巧、体力等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技术娴熟、配合度较好的助手进行帮助。
术前用具准备:C型壁X线机系统、骨科牵引手术床、高频电刀、专科手术器械(PFNA)、一次性用物(手套、吸引管、板针、收缝线等)。
对照组患者采取仰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体为:让患者自然仰卧在牵引床上,使用X线引导对骨折处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完毕后,开始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治疗以患者股骨大粗隆顶为切口,分离软组织至股骨大转子顶点,在大粗隆顶点偏内侧2 mm处为进针点,将导针传入,进行定位,随后用主钉进行扩髓;在X线透视下沿导丝将合适型号髓内钉插入,然后检查髓内钉远近端合适位置,确定主钉进入深度适中、植入螺旋刀片导针;将螺旋刀片沿着同样的方向钻到股骨颈,远端用静态锁定钉固定,用X线确定骨折和防旋髓内钉固定良好后,去除装置,拧紧螺钉尾帽,用生理盐水进行沖洗、缝合切口。
研究组患者采取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体为:与全髋关节置换术体位类似,让患者在牵引床上保持侧卧位,健肢屈髋、屈膝,患肢向上自然伸直,并用挡板在胸部、背部进行固定;然后使用X线引导对骨折处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完毕后,开始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治疗,操作方式同对照组。
两者患者术后均静脉注射抗生素,预防血栓,检查切口换药,防止伤口感染;术后1 d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如恢复较好,可进行卧床股四头肌舒缩功能练习,轻微的髋关节、膝关节活动锻炼;术后1个月,患者可拄拐下地进行一定量的负重锻炼;在术后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访。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2)骨折复位效果良好率根据 Fogagnolo 改良的 Baumgaertner 标准对骨折复位效果进行评估。①解剖位置前后位呈正常颈干角或轻度外翻,侧位成角<20°;②主要骨折碎片前后位和侧位均有超过 80%部分重叠,短缩<5 mm。同时满足以上两条标准为好,满足其中一条标准为良好,都不满足为差。总骨折复位良好率=(好+良好)/例数×100%。(3)髋关节功能恢复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根据 Harris 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良,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尚可,低于70分为差。总髋关节功能恢复率=(优良+较好+尚可)/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相关数据比较
研究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骨折复位良好率比较
研究組骨折复位效果良好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3.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率比较
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手术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主要分仰卧位和侧卧位两种体位进行。仰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有透视简单、横向牵引力度大、长时间持续牵引、利于纠正患肢畸形短缺等特点[4~5]。但也因体位原因,在手术具体操作过程中,医生不能直视患者大转子顶点具体位置,仅靠触感进行定位,导针很难插入或是插入位置不正确,从而增加手术中透视次数,对患者内侧神经和血管也有可能造成损伤。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有充分视野暴露术区、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出血量及简化手术步骤等特点,对转子下骨折、肥胖类型、合并小腿骨折及小腿截肢等患者的治疗优势更明显。
本研究中,研究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侧卧位闭合复位治疗可减少手术过程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治疗的患者,患肢自然向上内收,大粗隆显露清晰,医生在直观视野下进行手术操作,操作舒适方便的同时能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透视次数是影响手术时间的重要因素。患者侧卧位闭合复位治疗利于调整C型臂球管倾斜角度,从而更准确地获取正侧位透视影像,减少透视次数。同时,置入主钉会将球管侧向倾斜,获得侧位影像,能有效避开主钉尾部和定位器的视线阻挡,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效果良好是治疗的基础。患者进行仰卧位闭合复位治疗时,患肢内收受限,多数情况下达不到良好的复位效果;加之仰卧位牵引具有机械性,容易使不稳定型骨折在外力作用下进一步发生位移,稳定型骨折转为不稳定型骨折,加重患者病情病症,且牵引过度还有可能造成患者会阴神经损伤、术后出现淤血等情况。患者侧卧位闭合治疗时,可以较自然地使患肢内收内旋。在此基础上进行牵引,髂胫束能有效控制骨折端移动,更好地进行骨折处复位;同时,松弛状态的髂腰肌和内收肌可使患肢起到一定的自行复位作用。在本研究中,研究组骨折复位良好率、髋关节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使患者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 吕阳,王海洲,钟的桂,等.侧卧位人工牵引和平卧位牵引床牵引对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19):3110-3116.
[2] 袁野,黄文良,徐林,等.侧卧位牵引架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12):1847-1852.
[3] 许隆,曾展鹏,陈梓杰,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主钉断钉失效:有限元仿真模型构建及有效性验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30):4839-4844.
[4] 施祥飞,柴秋云,丁帅.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2021(6):224.
[5] 赵立勇,李磊,杨东,等.侧卧位徒手牵引与平卧位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A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