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闺幽怨谁识,脉脉此情共语

2023-05-30 23:17马玉珺
科学导报 2023年28期
关键词:闺怨群文高三

马玉珺

【背景分析】

群文阅读是一种极具开拓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它改变了传统的单篇精读中分析过度、微言大义、字斟句酌的耗时的弊端,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自己去理解、质疑和发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会学生更高品质的思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任务群”的出现,说明“群”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认可,“群文”这种阅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课标新理念。群文阅读观照下的高考古诗词阅读教学有很多优势:1.群文阅读对学生古诗词鉴赏知识总结是一个梳理和系统化的过程。2.通过群文阅读训练学生系统化思维和理性思辨力,能够带领学生洞察社会与人生,更加深入地领会人文精神。3.群文阅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开拓了他们古诗词的阅读视野,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高三诗歌阅读复习教学有其特殊性,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考查角度都可以成为群文阅读的议题,而作品的思想内容又分为多个主题,十分适合群文阅读的教学法。本文以一节公开课《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之闺怨诗》为案例,对如何通过群文阅读进行高三诗歌阅读复习教学做以探讨。

【案例描述】

一、导入新课

一首古典、哀怨的歌曲《月满西楼》(李清照词《一剪梅》)把学生引入到閨中少妇悲凄、幽怨的氛围之中,导入闺怨诗的课题。

二、香闺幽怨谁识得?

通过阅读六首诗歌《闺怨》(王昌龄)、《宫词》(武衍)、《子夜吴歌》(李白)、《妾薄命》(杜审言)、《伤春词》(白居易),探究深闺里的女子身份及他们的感情。并完成下面表格。

三、入骨相思谁人解?

学生再读这六首诗歌,探究闺怨诗为什么能够表达如此幽怨的情感,它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师生共同归纳闺怨诗常见意象(景物类、行为类、闺中用具器物类、庭院建筑类),常用的描写手法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烘托、虚实结合、侧面衬托、对比等表现手法。

四、此情脉脉谁共语?

学生三读六首诗歌,质疑探究:闺怨抒情主人公是女性,而古代写闺怨诗的好多却是男子,为什么?并借此拓展阅读辛弃疾《摸鱼儿》,了解“托志帷房”的创作意图。教师推荐阅读《闺怨诗与中国文人》一文片段,引发学生对“托志帷房”这一方式的深度思考。

五、怨深情真动千古

推荐学生课后阅读现代的“闺怨诗歌”:现代诗《错误》(郑愁予)、古风歌词《卷珠帘》,思考现代诗、歌词对古典的闺怨诗有何借鉴,又有何创新。

【案例分析】

一、目标制定合理恰切

高三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复习课基于备考的特殊性,我们不可能再安排单篇精读的教学模式,而是组合若干首同题材的诗歌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如闺怨诗有怎样的基本特点,常见的表达技巧及抒发的基本情感有哪些。通过群文阅读,学生会在头脑中将以前模糊地支离破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建立一个清晰的闺怨诗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答题,也提高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文本选择难易适度

设计一个群文阅读,教师难在依据群文议题选择文本。如果文本选择不合理,就会大大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甚至会有拼凑感。在闺怨诗群文阅读专题中,我紧扣一个“怨”字选择了六首抒发闺中女子幽怨情感的诗歌——《闺怨》(王昌龄)、《宫词》(武衍)、《子夜吴歌》(李白)、《妾薄命》(杜审言)、《伤春词》(白居易)。这些诗歌的主人公身份、怨的对象、怨的原因都不同,在具体表达上也手法各异。同时,文本从易到难,难度逐渐递增,六首短诗歌都较易理解,只有辛弃疾的《摸鱼儿》是一首需要仔细品味思考的难诗。通过比较异同点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能力,高三的课堂不再是机械地做题,而是有了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容量也丰富了,更充分利用了一堂课的有限时间。

三、问题设置逐层深入

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完成后,如何将诸多文本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群文阅读不能一篇篇分裂地讲课文,毫无整体框架,只追求一节课的文本数量;也不能为了整体框架而对每篇课文都“蜻蜓点水”,而忽略“这一篇”独具的“质量”。因此,教师需要设置巧妙的问题,将“这一群”的整体框架与“这一篇”的个体特色有机结合。

在设置问题时,教师需要突出问题的讨论性、发散性、包容性和层次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将问题思考深入的着眼点,所以,闺怨诗阅读我设置了两组问题:(1)深闺里的女子是什么身份?她们有着怎样的感情?(2)闺怨诗为什么能够表达如此幽怨的情感?如何塑造形象?这两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是在整体感知闺中女子情感的基础上,发现“闺怨”诗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归纳独具“闺中”特色的诗歌意象。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完成了对一般“闺怨诗”主人公身份、感情的整体认知,同时也完成的知识框架的搭建。当阅读《摸鱼儿》思考“抒情主人公是女性,而写闺怨诗的作者为什么大多是男性?”这一问题时,教师开始引领学生进入深层思考,探讨中国文人与闺怨诗的渊源。最后课堂由古代诗歌延伸到现当代“闺怨”主题诗和歌时,学生讨论的思维面更加广阔,对问题的探讨也就更加深刻了。

四、课堂参与有效对话

相对于高三纯粹教答题技巧的课堂,以“闺怨诗”为议题的群文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伊始,学生通过与文本中的深闺女子形象对话,激活他们的生活、学习经验,建构以学生生活为本的知识结构;在“再读”“三读”中,学生合作归纳闺怨诗常见意象,探究闺怨诗作者为何大多是男性,不仅学生之间的合作更加的密切,在讨论中不断地进行思想的碰撞和融合,而且师生间的互动也实现了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对话式教学深度触及学生情感,更容易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

总之,高三诗歌阅读复习的群文阅读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这一篇”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或同主题或同作者或同风格诗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在应试压力下开阔他们阅读视野、摆脱思想束缚、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可以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阶段,群文阅读为高中诗歌复习教学找到了一条更为实用、更为有效的途径。学生跳出来“题海”,不再机械地“刷题”,而是带着思考去阅读教师精选的课内课外诗歌,边朗读,边交流,边探究,边归纳,这种高效的阅读方法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提升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婷婷.“群文阅读五步法”在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以“豪放派诗词”为例,语文新读写,2021-05-03.

[2]韩刘学.登临诗群文阅读教学路径探微——以《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为例,语文天地,2022-12.

(作者单位: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闺怨群文高三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新闺怨
高三·共鸣篇
群文活动
唐代边塞诗中的闺怨之音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吴藻词研究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