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骏 王延贞
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学校可以通过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入学适应教育。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小学坚持“养正育能厚德一生”办学理念,成立“幼小衔接”课程项目组,与大明湖幼儿园深入开展联合教研,创建“养正育能”幼小衔接一体化课程,构建家、园、校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使新生能够愉快地融入群体,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课程内容重激趣、重适应、重养成。第一,学科课程重激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比赛闯关等策略营造游戏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习得知识。此外,由于一年级的学生专注力比较弱,要通过多元教学活动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专注于课堂学习内容。
第二,身心课程重适应。“养正润心”心理课程,学校心理专职教师通过线上“微讲堂”方式,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大手拉小手”学长制课程,学校安排六年级的学生做一年级新生的“小导师”,与新生一起牵手参观、熟悉校内的环境;“阳光体育”活动课程,每日的阳光大课间活动,教师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学习合作意识为目的开展体育活动,带领学生边玩边锻炼;“开笔礼”启蒙课程,学校坚持开展“开笔启智慧,弘扬礼文化”新生开笔礼活动,形成了“开笔礼”德育课程,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唤起学习动力。
第三,习惯课程重养成。我们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认识规律,开发了“养正塑形”习惯课程。“我会上课”主题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做课前准备与课上学习的要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課堂的常规要求;“我会站队”主题课程通过感悟—体验—练习的渐进式推进,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建立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我能自理”主题课程是以“自理小达人”评选为驱动性任务,引领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实践,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爱劳动”主题课程以家校协同共育为切入点,教师通过绘本和微视频引领学生学习扫地、擦桌椅等基本劳动技能;“我爱朋友”主题课程创设“快乐分享日”学习情境,每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书本、玩具等带入学校,与同伴分享、交流,在活动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我讲美德”主题课程,通过观看品德教育系列动画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学习正确的行为,培养良好品德;“我懂安全”主题课程主要通过绘本阅读与实地参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课程实施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第一,游戏化实施策略。课堂上,教师结合学习内容,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有趣的童话故事,精心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知识,有效地达成教育目标。教师还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呈现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
第二,生活化实施策略。在学习时引入体现生活化教育的绘本,以此作为重要的学习路径和载体。在阅读生活化绘本的过程中,让学生沿用熟悉的学习方式进行感悟和理解。
第三,情境化实施策略。情境化与游戏化教学法相辅相成,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探究氛围中,实现学习目标。语文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类有趣的情境,如“生字宝宝找朋友”“识字闯关”等,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体验、成长。
课程评价更精准、更有趣、促成长。第一,多维评价更精准。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我们对评价的内容进行细化,通过“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做”等一系列奖章卡,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正确行为习惯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第二,特色评价更有趣。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设计有趣的评价指标,引领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进阶评价促成长。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情况,教师综合运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三种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诊断功能。同时,注重评价的进阶和发展,学校以“奖章奖励”为载体,教师、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奖章激励,阶段总结时,再根据学生的奖章获得情况授予不同的荣誉。
责任编辑: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