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受新一轮课改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与文化素养。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常是一堂课最重要的风向标,其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基于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包含哪些,知道邓小平理论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2)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提供课外阅读素材,让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并学会从阅读素材中挖掘有用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走改革开放之路的重要举措,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为我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机会;(2)认识到邓小平对我国改革开放做出的巨大贡献,明白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引导学生树立起开放、包容的心态,有一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一整节课下来,教师真正做到了以史为鉴,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走近历史,有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基于核心素养,设计课堂提问
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不仅涉及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也涉及世界发展史。这些内容多且比较杂乱,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则容易产生知识点遗忘,难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从课堂提问着手,将部分重要内容设计为启发性提问,以此引起學生重视。这种利用重要教学内容进行提问的方式,一则可以起到针对性训练的作用,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二则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让历史课堂更高效。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了一个与明清时期有关的影片。这样,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实现教学内容的导入。在正式授课环节,教师紧紧围绕提前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引领学生思考“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学生一边查阅课本,一边进行独立思考,进一步展开了探究。随后,教师借助可视化工具,引领学生将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增强和巩固学生的新知印象。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顺利地掌握了本课重点,在脑海中形成了新的历史结构体系,这为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历史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读和理解特定的历史事件,还应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历史教师应正视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意义,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懂得与时俱进,要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优化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结合本课内容设计了一次街头采访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街上采访不同年龄段的人,去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以及物质生活的变化,以此来记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引领学生感受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政治等。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学生不仅了解到了我国的文化,逐渐让自己形成了对于历史变迁的可见性的解读,同时还培养了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重心,要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引入理论教学,以打造更高效的历史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思维,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