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教材的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案

2023-05-30 23:21:30邢阿龙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月相新教材树木

邢阿龙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及新教材的推广,基于新课标、新教材的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案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结合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选取月相观测、校园树木与环境关系调查、气象灾害专题实践活动三个典型案例,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进行实践探究。活动以地理现象观测、开展室外调查及组织专题实践活动等不同方式,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深化对地理实践力的理解,形成初步的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案。

一、研究背景

地理实践力作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很难有效开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逐渐培养起来。而高中地理,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选择性必修。对于一线教育者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把握好能力培养和时间安排之间的关系,这无疑是重要的考验。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是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新教材中加入了大量有关地理实践力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活动”和“问题研究”的设置方面。新教材中活动的安排灵活多样,有针对性地展示了活动过程,使活动更具有操作性。新教材在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的指导作用更加明确,为一线地理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方法。

二、活动方案简介

为应对地理实践力培养中课时不足的问题,笔者成立了地理实践社团,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为课后延时服务提供了地理方案。通过社团活动可以有效地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有计划地对学生地理实践力进行系统性的培养。

在具体案例的选择上,笔者对人教版地理新教材的活动进行研究分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取月相观测、校园树木与环境关系调查、气象灾害专题实践活动等便于操作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测方法,之后以调查实践活动的形式,掌握地理调查的一般方法,在调查实践中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开展专题实践活动,使其在聆听、思考、表达、探索、总结中实现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三、活动案例

1.月相观测活动。

(1)活动选取与设计。

月相观测这一活动内容较为抽象,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月相变化又是较为常见的天文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笔者结合新教材中“开展简单的天文现象观测活动”,设计了月相观测记录表(见表1),让学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测实践活动。根据月相盈亏变化规律,将具体的观测时间分成两段:农历初一至十五,观测时间为每日18时左右;农历十六至三十,观测时间为每日6时左右。

(2)活动过程。

①选择合适的观测地点,确定观测方法。观测前须为学生讲解观测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选择合适的地点。对月亮的高度进行估算:水平伸直一只手臂握拳,使拳头保持与双眼在同一水平面上,另一只手握拳,叠放在上面。学生一拳的高度大约10度,提醒学生视线、拳头及月亮三者完全重合,另一位学生记录估算的月亮高度角。

②观测并记录月亮的位置和形状。具体观测时,在观测记录表上记下观测日期、月亮水平方位、月亮高度角及月亮形状。由于不能每天都进行社团活动,因此在指导学生完成第一次观测后,让学生自主在相应时间内进行观测并记录。

(3)活动总结。

对社团活动进行阶段性汇总,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并重新填写一份观月日志,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学生在课外观测时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在观测第一周,学生的观测经验和月相知识都是零基础,这时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指导。由于观测活动需持续一个月的时间,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观测情况,鼓励并督促学生坚持观测。通过观测活动,学生掌握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激发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为继续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调查。

(1)活动选取。

通过月相观测活动,学生对地理实践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法也不局限于观测活动。为此笔者选取“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调查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合作,组内分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并撰写调查报告。在实践调查活动中,学生融入真实的学习情境,进而理解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2)活动过程。

为学生布置调查任务前,教师须先做好规划,让学生在调查时有明确而具体的步骤。

①校园观察并记录。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校园树木的调查活动,调查时可通过手机识图软件,对树木进行识别。同时每株树木都要进行编号并做好登记(见表2)。

②室内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见表3)。根据表2的记录,对每种树木的数量进行统计,并按由多到少进行排序。查询相关资料,记录每种树木的生长习性,如气温、湿度、光照、土壤等。查阅亳州当地的年均温及冬夏季气温状况,分析校园内的土壤质地等,将每一种树木的生长习性和亳州本地的环境相比较,把树种分为“当地树种”和“引进树种”两类。针对引进树种类树木的生长状况(可结合种植时间、枝叶状况、有无开花等判断其长势),探究其原因。

③形成活动报告。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情况,小组合作整理数据,并自主分析校园树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得出调查报告。

(3)评价与总结。

在活动的最后,对学生的调查活动开展评价。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教师可采取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价。评价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完成任务情况、发现的问题、与同学的交流情况等。

学生身边的事物更容易使他们产生认同感和共鸣,进而引发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探究。在本次实践调查活动中,学生通过看—问—做—思—写—评等环节,增强活动的体验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进而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地理实践力得到提高。

3.气象灾害专题活动。

(1)活动设计。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地理探究活动的意识与习惯,对实际生活中发现的地理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进而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本次专题活动要求学生在社团内进行充分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初步的活动方案。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对活动进行审核,提前联系好活动场地及接待人员,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2)活动过程。

为有效开展本次实践调查活动,将实践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①学习气象灾害知识。学生结合教材学习气象灾害知识,并查阅资料,掌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一般方法、流程。学校邀请气象台专家进行气象灾害专题讲座,了解防灾减灾措施。通过学习,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②组织社会调查问卷,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同学们设计了有关气象灾害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束后,利用手机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利用周末在公园等地进行防灾减灾宣传。

③气象灾害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学生首先在班级内分享活动心得,介绍气象灾害知识。然后,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活动。

(3)活动总结。

本次专题活动全程以学生为主体,经历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问卷调查、宣传发动等过程。通过前期的学习和问卷调查,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据,为后续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学生在专题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调整、完善活动方案,不断提升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和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调整和主动探索,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本方案通过社团活动进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为当前课后延时服务提供了方案。同时,在地理实践力培养和课时不足之间寻找平衡,为地理实践力培养探索出一个可借鉴的模式。新教材对于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来说都是陌生的,故本方案通过对新教材的开发探索,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理新教材。本方案选择的案例,从地理现象观测到室外考察,再到自主设计并完成专题实践活动,三个活动层层递进,逐渐深化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地理知識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以地理思维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猜你喜欢
月相新教材树木
月相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地理教育(2022年10期)2022-09-29 09:23:56
月相历
飞碟探索(2022年1期)2022-03-12 14:11:20
制作月相盒
小学科学(2022年1期)2022-03-03 02:37:14
阅读理解专练(三)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树木之最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4
辨认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