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与以往相比有很大区别,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让教服务于学,以学定教,打造出充满人文关怀、生活化、发展性的教学环境。基于此,本文从兴趣教学、高效教学和人文教学三方面入手,将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期为现代化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形成打好基础。
一、构建兴趣课堂,鼓励自主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新理念主张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成长发展。为此,教师应树立兴趣化教学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为首位,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教学为例。为加深学生对战国时期七国的印象,教师可在授课中尝试引入与七国相关的历史故事,如赵国的“胡服骑射”、秦国的“商鞅变法”、齐国的“尊王攘夷”、楚国的“一鸣惊人”等,在帮助学生区分各国特点的同时将历史知识融入历史故事中,了解各国在发展中采取的富国强兵措施,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在介绍商鞅变法的过程中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为新兴地主阶级、旧贵族、农民三组,不同小组扮演对应的社会阶级,思考商鞅变法对各阶级的利益触动,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在扮演活动中深化对变法的理解。最后,让各小组围绕商鞅之死讨论变法最终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掌握评价社会改革的标准。这样,利用趣味性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培养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提升学科能力。为此,教师在授课时应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结合学生学习规律总结教学方法,以学定教,帮助学生将各类历史知识有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为学生以后学习同类知识打好基础。
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教学为例。为让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教师可将洋务运动纳入中国近代史知识体系中,从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传统手工作坊与近代工厂之间存在的差异,结合鸦片战争推测洋务运动发起的原因,引导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失利原因分析洋务运动最终结果,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救亡图存活动难以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对抗,工业难以真正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分析新知识,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资源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应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将PPT、微课、影像资料等多种类型的优质教学资源融入历史课堂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将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与历史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抗美援朝》的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和过程,了解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深刻体会到战士浴血卫国的情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影像资料和新闻报道,播放记录邱少云英雄事迹的影视片段,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展示电子地图,分析美国的进攻方向,引导学生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思考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展示麦克阿瑟簽订《朝鲜停战协定》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和各国国力思考朝鲜战争胜利的重要性。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快速导入教学主题,在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时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构建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观,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爱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发展性、生命化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