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君
一、活动背景
城河是指浙东运河萧山城厢老城区段,长约2公里,是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延续到杭州市萧山区的重要支流。城河是运河文脉和萧山古县城文脉的承载地,也是萧山文明的发源地。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就地处城河周边,并将继承、弘扬城河民间文化视作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为了让幼儿了解城河周边的古景观、古技艺等文化遗产,让城河文化在传承中发扬光大,我园在区域“慧玩”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启了一场“寻梦城河”之旅。
(一)意义追寻:立足文化传承
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在传承和弘扬城河文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城河的下一步开发利用,他们将以城河为轴,通过打造文化走廊建成历史文化街区,并对老城区现存的古桥、古寺庙等进行保护性修复,划定官河及沿线文化遗址的保护界线,修建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种种举措将让古老的城河开始焕发生机,而这也有助于幼儿探索城河,培养幼儿对古运河传统文化的亲近感。
(二)经验分析:源于幼儿生活
我园地处城厢街道,园中幼儿大多住在城河边,城河是他们十分熟悉的地方。除此之外,幼儿家中的长辈与园中的教师也多生于城河边,长于城河边,城河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他们有许多与城河相关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我园教师通过收集这些源于幼儿生活的资料,依托我园的体验课程,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和实践中获得真实丰富的体验,逐渐丰富对萧山传统文化的认知,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目标设计
一是使幼儿初步了解城河的起源与发展,通过讨论、走访、调查等形式,了解城河的古桥、寺庙、商铺等,引导幼儿为自己是萧山人而骄傲。
二是引导幼儿运用绘画、摄影、表演、游戏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采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体会成功创作的乐趣。
三是使幼儿在各项活动中了解城河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感受科学文明与历史的变迁,在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树立保护城河环境的意识,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内容架构
(一)主题元素的提取
关于城河的主题活动,笔者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思考,即自然物候、人文景观、文化习俗、技艺工艺,并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补充,从幼儿真实可感的生活中选取活动的主题元素,形成主题活动的初步脉络。
(二)主题活动的预设
城河涉及的主题元素是丰富而多样的,笔者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将各类主题元素进行了分类归纳,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主题活动的内容(图1,见下页)。在活动过程中,笔者围绕城河周边的资源,在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给予了幼儿更多的可能,可以让幼儿对家乡文化有更深的感知。
四、实践策略
笔者整合幼儿已有的经验,采取“四线”推进策略,即通过“感受线”“体验线”“展示线”和“承接线”,积极拓展活动形式,带领幼儿探究和体验城河文化,并注重幼儿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一)“感受线”:一段故事加一个问题
1.家长助教,讲述一段城河故事。萧山老城厢人对于城河有颇多记忆,于是,笔者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向家长发放“故事征集令”,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分享有关城河的有趣故事,并请他们来园参与助教活动,让幼儿了解城河的变迁,产生探究兴趣。
2.深入对话,提出一个问题。文化的传递是在互动与对话中发生的,笔者尝试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倾听、理解他们的观点,并通过支持性的互动,帮助幼儿梳理和提炼关键问题,以整合幼儿的经验与感受,实现师幼在精神上的互动。
(二)“体验线”:一次游历加一个发现
1.任务驱动,开展一次游历。对于幼儿发现的关键问题,笔者以“探究城河”为主题,带领幼儿进行游历学习,让幼儿了解城河文化中蕴含的环境、生态、人文、景观等内容。在此过程中,笔者打破原有的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团体行动模式,化整为零,通过自主组团、划分项目小组等方式,引导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资料,并指导幼儿共同探讨、交流学习成果。
2.自由探索,分享一个发现。在游历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体验、表达,并通过参观历史文化景点,聆听导游、父母的讲解,结合前面积累的知识,展开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有新的发现,并与其他幼儿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展示线”:一件作品加一处留白
1.专题活动,呈现一件作品。笔者开展了“戏曲节”“绘画展”“摄影比赛”等专题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在主题活动中创作的作品,并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促使其他幼儿更加关注城河文化。在此类活动中,幼儿通过创作和表达等方式,完美地呈现了主题,收获了快乐,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和自豪感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同时,幼儿展示出来的作品和讲述的故事也勾起了家长的回忆。
2.捕捉变化,预设一处留白。除了主题中的预设活动和幼儿园的专题活动,笔者在展示时还应注意留白,在留白时间内可以充分捕捉幼儿兴趣,生成班本课程或者分组式专题,从而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四)“承接线”:一次联动加一份记录
1.增添材料,进行一次联动。幼儿园每周都有工坊游戏活动,笔者在原有游戏点的基础上,以采访、调查等形式询问幼儿的意愿,并在其中的三个工坊区域投放了与城河有关的活动材料。例如:笔者在“木工坊”放置了各种桥和寺庙的图片,投放了合适的积木,鼓励幼儿进行自由拼搭;在“太阳花劇社”投放了和越剧相关的服装道具,供幼儿表演使用;在“生活坊”投放了制作萧山特色美食的食材包,供幼儿制作和品尝。
2.梳理脉络,完成一份记录。教师可以让幼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探究结果,还可以帮助幼儿厘清问题的逻辑,分解各种信息,引导幼儿更有指向性地观察、思考,进而解决问题。在职业体验的联动中,笔者鼓励幼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自己的观察、操作、体验、情感等信息记录下来。
五、亮点分享
(一)解决真问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主题活动应是具有亲历性、行動性、即时性、整体性、真实性与探索性的活动。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经验也在生活中变化,而后回归于幼儿的生活。
例如,在某次城河实践活动中,乐乐看着清澈的河水说:“这里的水好清澈啊!我奶奶说前几年城河的水是绿绿的、臭臭的,后来工人叔叔把它清理干净了。”听完乐乐的话,幼儿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最终,他们决定一起体验模拟城河清淤排水的过程。在第一次尝试中,幼儿来到户外沙水区,将沙子装进袋子里投进水渠,堆成一道“沙墙”。接着,幼儿用小水桶舀了好一会儿水,发现水一直没有变清。在第二次尝试中,幼儿决定把水渠两边先堵起来,分段排水。这次,幼儿把沙袋垒得更高,堆放得更加紧实,让沙袋变成了一道坚实的“墙”。接着,幼儿进行排水,经过一番努力,底下的“淤泥”终于露出来了,幼儿将隔断内的“淤泥”挖出来。有幼儿说:“排水比清理沙子麻烦多了。”另一名幼儿说:“清理垃圾前必须先排水。”在幼儿的共同努力下,清淤实验成功了。
(二)探究真情境:建构多视角学习经验
教师应适时给予幼儿“脚手架”式的支持,让幼儿在“提出问题—对比猜想—探索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发现问题的本质。
例如,在探访城河老街时,幼儿发现了堆满黑乎乎、圆溜溜且浑身都是小黑洞的煤饼铺子,顿时充满了好奇心。于是,师幼共同准备了蜂窝煤炉和生火工具,一起探索这个老物件的使用方法。在生炉子的过程中,点火是最关键的一步,笔者先点燃小纸片放进煤炉,之后马上将小木块放进里面。这时,叮当发现了煤炉下面的进风口,好奇地问道:“这是让空气进去的地方吗?”笔者回答:“是的。”于是,其他幼儿开始轮流往里面扇风,火苗果然变旺了。接着,笔者帮助幼儿把煤饼放了进去,再吹气、扇风。等到煤饼被点燃时,幼儿发现它的颜色先从黑色变成了红色,最后又变成了橙黄色。幼儿不禁感叹道:“原来小小的煤炉里面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三)获得真感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除了集体教学活动,笔者还会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以支持幼儿获得发展所需要的经验。比如,在“护水小卫士”活动中,笔者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护水宣传,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和为他人服务的价值观。在“窗格设计师”活动中,笔者带领幼儿设计各种古韵窗花装饰窗户,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幼儿体验了劳动的不易。在“家乡特产展”活动中,笔者带领幼儿了解家乡美食,并通过“走进江寺”“漫步城河街”“古桥探访”等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家乡,让幼儿成为家乡的“代言人”。
结语
笔者通过“寻梦城河”系列特色活动,带领幼儿走近城河,触摸历史,让幼儿在历史的长河中品味家乡的味道,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文化,在自由想象、大胆创造、亲身体验中成为勇敢、聪慧的“萧山娃”。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