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颖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广博区域知识和出色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俄国通”式复合型人才日益成为时代的召唤。作为最早开展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专业试点教学的俄方院校,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出大批区域学方向的专业人才。文章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通过对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专业建设提出了建议,并为中俄两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5-0001-04
2007年8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元首峰会上倡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以下简称“上合大学”)。作为区域性国际教育联盟,上合大学打破传统的跨国教育合作模式,转而统合各成员国的多所高校及其优先发展专业,形成一个非实体合作网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跨国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自2007年以来,上合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各成员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项目院校的配合协作下,现已成为上合组织在教育领域开展多边合作的最重要方式[1]。目前,上合大学的项目院校已涵盖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5个成员国的80多所高校,涉及区域学、生态学、能源学、纳米技术、IT技术、教育学、经济学7个专业方向。其中,区域学专业于2010年率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区域学(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是一门关于区域研究的综合性、整合性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地区经济逐步发展,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政治经济建设、区域资源合理利用和平衡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专家、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国土及区域的整治和规划是一项多目标、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单一学科均难以作为其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科学,只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才能胜任,这就是区域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区域规划实践相互交叉渗透并综合化和一体化的产物。”[2]2000年3月2日,根据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颁布的第686号条令,区域学专业在俄罗斯获批成立[3]。俄罗斯的区域学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即境外区域学(Зарубежн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和俄罗斯区域学(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 России)。顾名思义,境外区域学的研究对象指俄罗斯境外区域,而俄罗斯区域学主要研究俄罗斯内部区域。在上合大学框架下,区域学指境外区域学,主要研究对象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及世界热点地区。上合大学项目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在本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由国家公派至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项目院校学习。根据上合大学相关协定,“在上合大学框架内接受教育的学生,结束学业并通过相关考试后,可获得所在上合大学项目院校颁发的证书和上合大学颁发的学历证书”。[4]到目前为止,我国上合大学区域学方向的项目院校有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对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的建设理念和教学实践进行了考察,并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希望能为完善上合大学区域学专业建设、国内高校区域国别方向的发展尽一分绵薄之力。
一、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概况及历史沿革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设立于国际关系和社会政治科学学院区域学理论教研室。该教研室成立于2000年9月,主要从事境外区域学方向的研究,目前培养层次涉及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其中,大学本科学制四年,研究方向为欧亚地区概况(Регионы Евразии);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研究方向分为欧亚区域研究(Евразийс-кие региональ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和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研究(Региональные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е процессы в рамках ШОС)。文章所指的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是该教研室的一个独立分支,属于上合大学框架下的联合培养项目,仅面向上合大学项目院校的交换生。
根据上合大学俄方项目院校境外区域学专业协调员、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理论教研室副教授Е. М. 米宁(Е. М. Минин)在《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上合组织大学牵头(基础)高校》[Москов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как головной (базовый) вуз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Шанхайск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一书中介绍,2009年俄罗斯联邦教育部举办公开选拔赛,其目的是在区域学、生态学、能源学、IT技术和纳米技术等5个优先发展专业中遴选出本国的牵头高校,共同组成上合大学俄方项目院校。同年,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在这场竞赛中胜出,并与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乌拉尔国立大学共同组成上合大学区域学专业俄方项目院校。根据竞赛条款,莫斯科國立语言大学开始积极制定区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等。在经过一学年成功的教学试验后,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于2011—2012学年正式实施上合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首次接收来自我国上合大学项目院校的7名学生。自此,每年我国项目院校区域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都会被派往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进行一至两学期的区域学学习。
二、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特点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固定且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其中,课程数目16门,分别为:“区域学现实问题”“俄语”“世界综合区域学”“特定区域的安全与冲突”“二外英语”“特定区域民族心理学”“中亚:问题与前景”“特定区域政治制度与文化”“当代国际关系区域子系统”“俄罗斯对特定区域的政策”“专业英语(国际交流方向)”“特定区域国家政治决策进程”“政治学基础”“特定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分析活动的信息保障”“研究生科研”,课时总长为1 872學时,总学分为52学分。课程内容涉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起因、实质及影响,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常识,世界体系理论的特征,社会分工的基本概述、产生过程及特点,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理论学说,工业革命的起因、意义及其影响,亚当·斯密的主要理论,北美、西欧、亚太等地区的安全保障政策,维和行动的类型及原则,外交在解决冲突中的作用,世界地理区域划分,世界一体化进程,欧洲概况,欧盟的历史发展进程,泛美联盟形成的原因,美洲国家组织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特征,俄罗斯与中、美、英、法等大国关系,国家机构的组成、特点及组织原则,民族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原则及研究方法等。按照《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境外区域学专业国家教育标准(硕士研究生阶段)》要求[5],境外区域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掌握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能分析社会政治现象,了解研究区域的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和人口等问题。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贴合这项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专业性。此外,所有任课教师均是来自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及语言学等领域的教授和副教授,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很强的学术背景。作为一所外语类高校,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英语课和俄语课所占比重大,且贯穿上下两个学期。教师采取全英文和全俄文授课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研讨、小组报告等形式,全方位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堂之外,学校定期举办“中俄口语角”,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基础型课程外,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还额外设置研究型课程,即学生在俄方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开展研究。上合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属于联合培养,学生在进入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学习后,校方在充分考虑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毕业论文选题的基础上,为他们分配导师,进而更好地使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因此,每个研究生都有两位导师,一位来自本国院校,另一位来自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双导师制并不会随交换期的结束而结束,2016年和2017年俄方导师在线上参与了哈萨克斯坦项目院校欧亚古米廖夫国立大学学生的论文答辩。在此模式下,学生所受教育更加国际化、广泛化和多元化,有利于提升其研究能力和水平。
此外,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的课程体系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充分利用莫斯科丰厚的社会文化资源,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在博物馆、教堂、剧院等文化场所开展辅助教学。如参观国家杜马大楼,了解立法机构的各项职权;游览莫斯科市内或周边小城的名人故居,深层次体验俄罗斯文化,提高审美情趣。莫斯科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和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细致完备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
在教材方面,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没有固定的教材,而是由教师根据每节课授课内容提供大量的参考书目,并且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这种形式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打破了部分学生以教材为本的传统学习模式。例如,在“特定区域民族心理学”课程中,学生的主要参考书籍是2000年莫斯科大学心理系教授Т. Г. 斯捷潘年科(Т. Г. Стефаненко)所著的《民族心理学》( Этнопсихология ),该书主要介绍了民族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并对民族认同、族裔关系和文化适应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当本门课程涉及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民族中心主义等问题时,教师推荐的参考书目为2009年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雷玛(Рема)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认知活动形成的心理规律》( 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ие законо-мерност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знавательн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该书共收录16篇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人文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副教授的论文,包含跨文化交际、心理特征、语言感知、情绪与认知等内容。在“区域学现实问题”课程中,学生的参考用书为圣彼得堡大学教授И. Н. 巴雷金(И.Н. Барыгин)在2010年出版的《国际区域学现实问题》( Акту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я ),该书主要探讨了国际区域学这门综合学科的多层次概念,并从跨学科的角度介绍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特征。
三、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作为第一所开展区域学专业试点教学的俄罗斯项目院校,截至2018—2019学年,已成功培养135名来自上合大学多方项目院校的区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积累了诸多优秀的区域学人才培养经验。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依托外语学科优势,创造性提出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其目标是培养能独立研究并解决中亚和亚太地区区域学、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问题的高水平人才,并“要求学生能够对国际关系、外交和区域政策等领域进行专门研究;能够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模拟推演区域发展和国际关系发展进程;能够履行组织和管理职能;能够开展区域学教学;能够为解决区域生活、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多层次问题提出有科学依据的建议;能够担任政府部门、科学或教育机构外语翻译等”[6]209。
截至2018—2019学年,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共接收76名来自大连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上合大学中方项目院校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对其中63名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有84.62%的学生认为,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的课程学习对自己有很大帮助,收获颇丰,除了自己对区域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外,更拓展了自己的学科视野,了解到跨文化方面的知识,有了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此外,由于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更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俄语和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结束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学习时,88.47%的学生成绩优良,他们的认真刻苦、勤奋努力得到了俄方教师的高度赞赏。除专业能力外,学生的科研水平也有所提高。在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就读期间,俄方导师充分支持学生开展论文写作,积极为其提供有益的论文资料,并协助学生在学术刊物上联合发表论文。此外,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还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项学术论坛,例如,2018年第三届上合大学青年交流论坛、2019年第十二届“数字时代的修辞与交流”研讨会等。通过学术交流,学生不断开阔自己的研究思路,增强学术论文写作能力。除此之外,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理论教研室还专门建立了学生论文电子数据库,收录本教研室俄罗斯学生和上合大学项目院校学生的论文选题,为学者了解各上合成员国区域学研究现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以首都师范大学曾在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交换的硕士研究生为例,他们的毕业论文涉及内容广泛,选题角度新颖,既有对“一带一路”热点问题的研究,如《“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一带一路”合作背景下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对策》《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及其成因研究》等,又涉及当代俄罗斯社会政治、文化、外交等话题,如《普京时期俄罗斯执政精英研究》《俄罗斯名人纪念馆研究——以托尔斯泰博物馆为例》《俄罗斯体育外交的机制和手段》等。
在作者调查的对象中,大部分学生均已顺利毕业,有人选择继续读博深造,也有人选择从事公务员、俄语教师、媒体记者和俄语编辑等职业,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四、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与建议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课程设置丰富,贴近当下的时事热点,曾经来此交换学习的学生语言能力和区域学理论知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课程结构不甚合理。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设置的课程门数繁多,课时安排非常紧凑,而且多为专业必修课。根据调查问卷显示,80.77%的学生认为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课程量较大,占据很多自己私下整理和思考的时间。而且,由于学生申请出国的手续复杂,学生抵达莫斯科的时间普遍较晚,在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的实际交流期为6~10个月,因此,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不利于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第二,课程难度较大。调查结果显示,有65.38%的学生认同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课程量较大,而且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大量的英俄文课外阅读任务,导致学生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在于部分中方学生的专业方向为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俄罗斯文学和俄语语言学,缺乏对区域学基础知识的储备,所以俄方的专业课程使学生难以适应。就这一问题,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理论教研室副教授Е. М. 米宁(Е. М. Минин)认为:“中国目前关于区域学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虽然中国部分高校与欧洲及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形成相一致的区域学理念,但与此同时,中国仍有一部分高校将区域学理解为汉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等区域学相关学科。显然,这一认识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此外,中方学生多为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缺乏对区域学知识的储备,而且大部分学生到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学习的首要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俄语水平,而非学习区域学理论知识。”[6]133
第三,课程内容相似度较高。通过对课程内容概要的研究发现,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课程大多倾向于国家政策、全球化和一体化等国际问题,对政治进程和政治体系的关注度较高,但缺少对历史、文化等专业核心课程的讲解,再加上大部分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较差,多为“念稿式”教学,授课内容单一且重复,缺乏新颖性。
为进一步完善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建设,作者建议,第一,可对课程结构进行简要调整。在规定总学时、学分的基础上,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相结合。一方面可以适当缓解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另一方面降低课程内容的相似度,保障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第二,可以采取匿名方式为任课教师打分,分别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授课态度等问题进行评价,并在最后提出对该任课教师的建议。这样方便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五、关于构建我国俄语专业区域学研究方向的思考
“区域学课程进入我国高校俄语专业课堂的直接引领者是上合组织大学区域学方向的设立与普及……自 2011—2012学年起,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开始在硕士培养层面招收上合组织大学区域学方向的研究生。”[7]与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不同的是,区域学在我国的几所高校作为一个专业方向,隶属于俄语院系俄语语言文学专业。虽然我国区域学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上多有借鉴俄罗斯高校的区域学专业,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建设发展阶段。通过对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的研究,为完善我国区域学专业方向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本校特色专业和其他优势
学科资源,全面培养复合型人才,将当前外语学科发展从单纯的“工具性”向更加深广的“人文性”“跨学科性”转变,而且在本科阶段要统筹协调俄语基础课和区域学课程比重,在开展语言技能课的同时,提高区域学课程比重。外语类高校,除了重视培养学生俄语、英语能力外,也可以增设中亚语课程,培养多语种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综合类高校和师范类高校,应在巩固俄语语言文学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科内涵建设。以首都師范大学为例,外国语学院和历史学院已经开展了跨学科合作,共同合作探讨“外语+世界通史+对象国国别史”的本硕一体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培养不仅语言好,而且面向“外国通”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
第二,各高校在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选派教师和学生到对象国进行田野调查。受区域学专业的跨学科属性影响,单一的文献阅读或许难以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所以需要研究者通过田野调查获得第一手原始资料,撰写相关调研报告,将理论与实践、文献与田野相结合。
第三,上合大学项目院校间可以建设专门的学术数
据库,集核心期刊杂志、硕博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工具书等文献资料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将上合大学项目院校内的知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跨国、跨校、跨学科、跨专业的学术资源共享。该数据库的建设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必要的文献保障,而且有利于不同国家间的学者开展共同的研究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学术伙伴关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合大学从稚嫩走向成熟。随着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扩大,期待有更多国家、更多院校、更多专业方向被纳入到这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教育组织中来。区域学是上合大学联合培养项目中最受中国学生青睐的专业,截至2018年底,在上合大学中方项目院校赴俄学习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二选择区域学专业就读[8]。通过借鉴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区域学专业的建设经验,希望可以惠及未来去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学习区域学的中国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国内高校方兴未艾的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一个参照,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广博区域知识和出色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俄国通”式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分析报告[R/ OL].(2015-07-07) [2022-03-27]. https://www.asu.ru/files/documents/00009828.
[2] 朱乃新.区域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5(5):23.
[3] Федеральны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естандарты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S/OL].(2015-12-03)[2022-03-27]. http://www.isi.mrsu.ru/umo/standarts/standart.
[4] 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校办.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国)[EB/OL].(2013-03-11)[2022-03-10]. http://www.usco. edu.cn/info/1068/1359.htm.
[5] 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境外区域学专业国家教育标准(硕士研究生阶段)[S/OL].(2016-07-01)[2022-03-27]. http://imc-i.ru/userfiles/ufiles/fgos410401.pdf.
[6] Минин Е М.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как головной (базовый)вуз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Шанхайск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M]. M: ФГБОУ ВО МГЛУ,2019.
[7] 戴桂菊.高校俄語专业的区域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法探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1(3):63.
[8] 上合大学项目院校中方学生赴俄首选区域学研究[EB/ OL].(2018-12-30)[2022-03-27]. https://news.rambler.ru/education/41509274-kitayskie-stu-denty-po-programme-universiteta-shos-v-rf-vybi-rayutregionove-denie/.
编辑 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