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研究

2023-05-30 15:23左莉崔思佳周迪
大学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左莉 崔思佳  周迪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地区与外国交流的日益密切使得民族地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民族高校发展现状也要求其肩负起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使命。文章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认知、情感及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解析了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认为民族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提升理论认知、培育家国情怀、强化实践技能”的路径,培养符合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3-0103-03

一、现实审视: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迫切性分析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催生人才培养新要求

在全球一体化浪潮下,世界各国联系愈发紧密,高等教育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末期,清政府派遣出第一批留美幼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加强。据统计,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高达66.21万人[1],同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万余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来华交流、学习[2],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应担负起培养“世界公民”的使命,具备国际视野、拥有国际眼光已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二)民族地区发展急需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民族地区因经济、历史以及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较为落后,陷入了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发展困境。然而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培养民族人才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给民族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葛楠等学者结合长安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路交通人才多维能力要求和培养体系[3]。“一带一路”建设的涵盖范围包括我国东北、西北、西南等多个民族地区,其实施打破了民族地区闭塞的地域环境限制,使民族地区成为联结国内外贸易往来的重要战略要塞和关键节点,为民族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此背景下,民族地区人才缺口不断加大,人才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民族地区人才必须熟悉相关国际规则条例,学习了解相应国家的语言、文化习惯,具备处理国际事务的素质和能力。民族地区与国际往来的日益密切促使民族地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民族高校必须尽快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现实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三)民族高校发展现状要求培育国际化人才

民族高校是培养民族人才的摇篮,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地区发展、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始终是党和国家对民族高校的深切期待和要求。民族高校在促进民族地区建设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承担着为民族地区输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各高校持续扩招,学科专业不断细化,高校间竞争也随之加剧,民族高校发展因而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共有15所普通本科层次公办民族高校。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是目前中国参评高校数量最多的大学排名,其评级体系较为全面客观,在中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公信力[4]。据校友会排名显示,15所民族高校中,仅中央民族大学一所民族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其余均排名靠后,整体来看我国民族高校实力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民族高校发展存在战略定位不清晰、民族优势发挥不到位、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其中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是民族高校发展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民族高校的重要职能,此外,“一带一路”建设使民族地区人才需求呈现新的特点,这意味着民族高校必须结合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切实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如何发挥民族特色与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是当前民族高校发展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标准对照: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解析

1956年,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 认知领域》的出版标志着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诞生[5],布卢姆提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其分类理论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后,虽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进行了整合、修订,但至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仍是学界最广为认可并普遍应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基于学生个体表现,从教育教学过程的动态视角解析了教育目标的结构构成,为探究学校教育應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对分析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理论适切性和实践操作性。

民族高校培养的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一般国际化人才的共性特征,还需要符合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发展总基调,具备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特殊素质要求。通过梳理当前学者对国际化人才内涵的界定,结合民族地区现实人才需求,本文依托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分析框架,得出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如下(见表1)。

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阶段,学生的认知随着这一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6],而这一过程又可分为对知识的基本识记和具体应用两个层次。民族高校培养的国际化人才,既要掌握具体的多元复合知识体系,又要具备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具体来看,在知识层面,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需要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学习功底,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熟悉民族风俗习惯,为讲好中国故事打下良好的文化理论基础;在能力层面,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要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国际事务中,具备良好的国际化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国际化能力是指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工作,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具备国际化思维和视野,能够理性分析并判断国际发展形势;专业能力是指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学习钻研,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领导与团队合作能力,在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包括“接受、反应、赋予价值、形成价值观、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依然存在从简单到复杂的逐级递进关系。学生从简单层次情感上的“接受、反应、赋予价值”,到复杂层次的“形成价值观、价值体系个性化”,最终通过个体感知形成学生自身稳定的个性特质。在情感领域,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可分为家国情怀和个人品格两个方面。家国情怀方面,学生必须具备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能够在国际交往中捍卫国家尊严,具备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具备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个人品格方面,学生须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特质,具备全面均衡发展的个性素质,能够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开阔的胸襟面对国际事务挑战。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指的是实际技能的增长,这里的技能有别于认知领域能力层面的目标。前者是指一种显性的具体技能工具,更强调实际应用性,而后者则更倾向于一种抽象能力上的概括,强调个人的素质能力。对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而言,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可进一步细化为外语技能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外语技能是国际化人才的必备技能,语言是国际交流交往的先行棋,一门外语不只是与相关国家交流沟通的工具,更是了解相关国家文化思维的敲门砖,因此国际化人才必须掌握一门可以实现跨国沟通的通用语言,能够熟练运用该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同时能够应用该门语言学习相关专业内容与掌握国际形势信息。此外,专业技能也是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必不可少的现实工具。近年少数民族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需求旺盛, 未来需求持续扩大,但少数民族人才质量不高、 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7]。因此,民族高校在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其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确保培养出一批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眼光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事实上,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并非将“民族人才”特质与“国际化人才”特质简单相加,这一培养目标体系也绝非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固定范式,该体系旨在为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势必会随着未来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这一目标体系也将随之进行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为进一步探析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指明了方向。

三、目标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一)提升理论认知,拓宽国际视野

在认知层面,民族高校应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加强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民族高校必须将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贯穿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等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国际化战略要求。在专业建设方面,民族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契合度,加快专业建设,促进学科交叉、知识融合,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复合性思维提供有力保障;在课程设置方面,民族高校应努力优化、重组课程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个性化选课体系,使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知识成果,为学生提供前沿的理論知识和国际化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良好的国际化课堂环境,同时加强专业性理论知识和能力的传授,结合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民族高校培育国际化人才的基础。国际化人才只有具备复合多元的知识结构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从容应对各项挑战,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二)培育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同样需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建设,以培养出具有中国心、民族情的世界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8],民族高校应以大学生思政教育为主要抓手,立足国际化人才培养,努力将高校建设成为弘扬、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高地。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将国际化元素融入思政教育,在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引入国际外交案例,强调中国政治外交立场,使学生在做“国际人”的同时,永远不忘自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9];第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充分发挥民族高校的特色和优势,着力开展“多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教育,通过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为民族地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第三,将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作为主要宣传渠道。民族高校应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走出去”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在借助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使学生真切体验国际环境,升华爱国情感,培育家国情怀。

思想情感的塑造是民族高校培育国际化人才的关键。爱国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多元文化与意识形态下坚定立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强化实践技能,迎合时代需求

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说到底是要为民族地区发展、为国家战略服务的,因此,民族高校必须切合民族地区和国家发展需求,培养具备较强实践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在外语技能的培养上,民族高校应充分考虑民族学生较为薄弱的语言学习基础,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设小语种公选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选修语言课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当开设双语课程,配置具备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引进国外原版教材,为学生创设有利的语言学习环境;在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上,民族高校应加快相关实践平台的建设,加强与当地企业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形成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不断成长,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渠道和保障。

实践技能的培养是民族高校培育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环节。国际化人才只有掌握了外语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才具备立足于国际社会的重要工具,从而为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贡献应有的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EB/OL].(2019-03-27)[2021-08-01].http://www.

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3/t20190327_375704.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2019-04-12)[2021-08-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3] 葛楠,汪海年,张久鹏,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路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2):11-13.

[4] 胡弼成,蔡莉.中国大学排名的缘起、特色及发展态势[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1):29-40.

[5] 陆灵明,莫永华.论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马氏理论”对“布氏框架”的超越[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1):79-84.

[6] 王汉松.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65-71.

[7] 吴金航,朱德全.少数民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实证分析:基于150家企事业单位的需求证据[J].现代大学教育,2018(3):86-93.

[8] 谢守成.立足国际化人才培养 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2(2):40-41.

[9] 宋发富.“一带一路”视角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53-59.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