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收藏

2023-05-30 05:03何永康
好日子 2023年3期
关键词:卷宗信笺宝物

何永康

假日回到老家看望母親。晚饭后,陪老人家看电视,播放的是一档收藏类节目。看到别人把祖传的宝贝或父母收藏的老东西拿来显摆,其中不乏价值不菲的“国宝级”藏品,心中不免酸酸的——早些年我干啥去了?为何没有胆识和眼光去淘点古玩什么的,到今天不也发财了?

随后,我又不经意地和老太太开玩笑:“您老当年如果也收藏一些宝贝,今天拿来拍卖了,您孙子今后买房、出国的问题不都解决了吗?”老太太一听,脸色微妙地变了一下,随即引开了话题。

第二天一早,老母亲颤颤巍巍地走到我面前,很严肃地递给我一个很有些年头的、牛皮纸做的“卷宗”,说:“昨天你不是说收藏吗?这就是我的收藏。”

轻轻地打开“卷宗”,里面是一个8开大的笔记本,本子里夹着的东西让我大吃一惊——母亲的收藏,居然是我从13岁到33岁那20年里写给她的43封书信!

我翻阅着,仿佛进入时空隧道,回到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这些信件承载着一段历史,个人的,也是家国的。

写信的“信笺”千奇百怪,分别展示着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社会背景:最早用小学生作业本写的时候,我在陌生的城市漂流;把香烟盒拆开翻过来写的时候,我在农村插队务农;用满是油污的包装纸写的时候,我在一个小工厂里打工……后来,用的就是比较规范的稿纸了,学校、社团、媒体、机关的大名赫然地印在天头。这些信纸像一片片枯黄的落叶,随风飘到母亲的眼前;又像一个个歪斜的脚印,深刻地留在母亲的心中。

大概是担心这些书信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的缘故,母亲在笔记本上粘贴好书信原件后,用她当教师练就的字帖一样的钢笔字,工工整整抄写了一遍。我从小就字迹潦草,忙乱时更是鬼画桃符。母亲就像一个翻译,对我的“天书”一丝不苟地连读带猜,有的地方还写了旁批,顺便还校正我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老人家把我每年写给她的信分别做了统计,数量是逐年减少的,正好说明一个人从小越依恋父母,长大越与父母疏离。最后一个年头我只写过一封信给她。她在写下一个“——”之后,接着写下她的叹息:“这以后就没写信了,改打电话了……”其实,现在电话也少了,改短信了。唉!我也不免一声叹息。

母亲还乐此不疲地从我的信中发现问题并记录在案。譬如“这段时间身体不太好”“思想压力太大”“孩子教育有偏差”等。我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对自己多次转换工作单位的具体时间记得并不清楚,填写履历表时也只是写个大概,但母亲对我人生经历的记载却能精确到年月日,这是她从我信中的只言片语中清理出来的……

我早就到了不轻易动情和流泪的年龄,但面对母亲这份特殊的“收藏”,还是忍不住泪眼婆娑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卷宗”还给母亲。她问:“你带走吗?”我连忙摇头。又问:“复印一份吗?”我开玩笑说:“不,还是让它成‘孤品为好。”

但凡收藏,一要看社会背景,譬如“盛世收藏,乱世黄金”;二要看经济基础,没有钱,看到好东西也收不了;三要有眼光和胸襟,看得准还要留得下。母亲前半生含辛茹苦,为一家老小的温饱苦熬时日,哪里有闲钱、闲心、闲暇去做物质的收藏呢?但母亲却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收藏了她多年的希望和寄托,同时也收藏了一份平实的生活、平实的心境。

玩收藏的人手中大都是宝物,但每个人对宝物的认识不尽相同。古人就有“君子以不贪为宝”之说。母亲的收藏虽然不是宝物,但在她的心目中,儿子成长过程的记录比任何宝物还要珍贵;而在我看来,厚重而本真的母爱更是难能可贵。

我想,今后偶尔也该用笔给母亲写写信了,既可让她戴上老花眼镜一字一句慢慢读,还能让她的“收藏”延续下去。还有,母亲以前的“收藏”都免不了有一些悲情色彩(信笺上的泪痕足以证明),现在,应该多一些“喜感”才是吧?

猜你喜欢
卷宗信笺宝物
端午节里的“避邪宝物”
发动机卷宗管理信息化研究
智慧司法下法院电子卷宗的归档模式与实践检视
蝴蝶信笺
陕西丹凤:实现电子卷宗全覆盖
携手临大“信笺”,共赴山水“魏城”
冠军诞生记
消失的宝物
静静的
植物印花信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