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科普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3-05-30 01:48叶志祥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著作科学知识整本书

叶志祥

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根据教材中的板块设置,以“快乐读书吧”为例对科普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一方面是为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意识和语文素养,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科普类著作时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现以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为例,分析科普类整本书高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科普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教学中,科普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状况不佳,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教师无法摆脱文学性作品的教学模式,以分析单篇阅读文本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和解读文本中的写作方法、写作结构,这就使得科普类著作的整本书教学停留在表面,学生无法理解其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教师仍然占据着课堂的中心位置,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很难通过自身的分析和解读明确科普类著作中的主要内容和内涵,阅读教学效果自然不佳。最后,阅读教学的模式较为僵化,没有在课堂中引入阅读活动,学生在僵化的模式中无法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热情,这就严重影响了科普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科普类整本书高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为了提高科普类整本书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将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板块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作为阅读内容,从紧扣教学标准、强化方法指导、开展交流活动、组织专题活动和构建阅读平台的方式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以此达到拓展阅读深度、增强阅读效果的目的。

1.紧扣教学标准,拓展阅读深度

科普文具有大量的科学教育元素和深厚的社会价值,对学生的阅读深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就要合理地挖掘科普著作中的科教元素和社会价值,以此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因此,为了拓展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可以紧扣科普类著作的阅读教学标准,通过针对性的标准提炼出科普文的深刻教育内涵,促使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从而实现科普类著作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如,在《十万个为什么》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紧扣科普类著作的阅读教学目标,设置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即“在科普著作中整合和归纳信息,对其中的‘为什么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感知科普类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解决文本中提出的科学问题,并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检验”。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就能实现从学习基础知识到提高阅读技能,再到提升科学素养的过渡,从而逐渐拓展其阅读的深度。

2.强化方法指导,增强阅读效果

“授人以鱼”只能让人解决暂时的问题,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科普类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传授给学生阅读知识,那么学生便无法提高阅读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因此,为了增强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强化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解决文本中蕴含的科学问题,促使他们能够通过适宜的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读法、批注阅读法、预测法等方法阅读科普著作,让他们能够以设疑、标注等不同的方式了解文本内容。如在《十万个为什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为了强化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读法和批注阅读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阅读,让学生通过绘图的方式整理和归纳著作中包含的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农业和数学等阅读内容,并在具体的阅读内容中标注其主要信息,促使他们在绘图和批注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知识,了解文章的写作特征,在此基础上,学生的阅读效果就会不断加强。

3.开展交流活动,促进信息共享

信息的共享与互通是实现高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如果教师能够在整本书阅读课堂中指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那么师生和生生之间就能展开信息共享。因此,为了促进科学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教师可以在科普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指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针对著作中的某一方面展开交流和辩论,促使他们在共享信息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科学阅读感悟。具体而言,教师在学生阅读完毕后,可以选择科普类著作中的某一些或者某一个问题作为主题,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共享有效信息,共同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如,教师可以将《十万个为什么》之《为什么夏天常有雷阵雨》的内容作为交流活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结合阅读结果和实际生活经验展开互动和讨论,分析夏天有雷阵雨的科学原理,这就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让他们能够利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由此,语文课堂不仅能够构建起多元互动的高效阅读模式,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会不断加强。

4.组织专题活动,丰富阅读感悟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实现高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如果教师能够根据科普类阅读教学的内容和主题设计并组织实践活动,那么学生就能在实践活动中收获丰富的阅读感悟。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感悟,教师可以组织专题化的实践阅读活动,让学生将阅读的視野拓展到生活中,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验证科普文章中的科学理论。如,教师可以借助“快乐读书吧”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展开以“探索自然、学习科学知识”为专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书中的板块和内容展开实践,要求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检验科学理论,并通过科学实验、实地调查等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会不断加强。

5.构建阅读平台,扩展阅读广度

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扩展阅读广度的需求,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搭建阅读平台,那么学生的阅读广度就会不断扩展。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建设以新媒体手段和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阅读平台,让学生能够在新颖的阅读模式的引导下,突破书面阅读的弊端。如,教师可以针对科普类整本书阅读制作专门的微信小程序,在小程序中设立“原文文本”“动画演示”“生活实景”等不同的板块,让学生能够围绕着科普类书目的文本内容不断向外拓展,以达到扩展学生阅读广度、创建新型阅读教学模式的目的,使得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综上所述,科普类著作以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发挥科普类文章的有效作用,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板块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交流活动等进行优化和创新,让学生在充满创新元素的语文课堂中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进而在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渗透科学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读科普书籍。

(作者单位:广东信宜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著作科学知识整本书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论语》整本书阅读
李帆著作系列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蜗牛看牙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