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3-05-30 06:30叶松英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驱动课文

叶松英

传统的阅读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自己去读或者自己真正思考的时间,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阅读,以期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何谓任务驱动呢?任务驱动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情境中,围绕任务展开学习,在主动探究思考中提升学习质量的一种学习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阅读课堂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由“接受”转为“探究”,从“阅读”转向“理解”等,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建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课前任务的布置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扫清字词等学习障碍,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为课堂中的精读课文奠定基础。

1.任务驱动,了解背景资料

教材选编了一些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课文,如果学生对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不了解,将会给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与课文的隔阂,让学生对文本或者文本主题和作者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如《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前学习任务,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一些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也可让学生查找一些圆明园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以便真正走进历史,感受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与惋惜之情。又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师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鲁迅的生平资料和他的相关文学作品,了解鲁迅作品的风格特点,这样学生在本单元“走近鲁迅”单元的学习中才不会对鲁迅一无所知,而是有着丰厚的各种学习材料作为支撑,学习起来也就会游刃有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前布置搜集资料的学习任务,可以驱动学生的自主阅读,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2.任务驱动,初读感知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在教师开讲之前,学生对课文内容一无所知,就很难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因而,提出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就很有必要。对于课文中的字词,教师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在掃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清文本脉络,这是学生深入阅读的基础。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课前可以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普罗米修斯的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又如,教学《梅兰芳蓄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梅兰芳的哪些事情,并让学生在课文旁边做好批注,这样可以使学生与教师的课堂对话更加轻松。教师通过课前任务的驱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以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

二、精心设计课中任务,促进学生探究阅读

阅读教学课中任务的设计可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1.借助问题任务,驱动学生探究学习

借助问题探究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围绕课文题目、课文内容或者重点内容等方面精心设计驱动性任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课文。如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时,教师就可以从课题入手设计驱动性任务:阵地指的是什么地方?课文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课文为什么要以“手术台就是阵地”作为题目?这些问题都是紧扣课题展开的,学生围绕驱动性任务展开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教师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利用驱动性任务来引导学生阅读。结合课文内容特点,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驱动性任务:课文主要讲了少年周恩来的哪些事?“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从少年周恩来的读书志向中感受到了什么?这些任务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围绕课文的关键部分提出问题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探究式的学习任务,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目标更加明确,实现高效阅读。

2.借助活动任务,驱动学生快乐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以活动为主的驱动性任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常用的阅读活动主要有分角色朗读、辩论、剧本表演等,教师要依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结合课文特点,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的学习任务。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说的话,圈出提示语。然后让学生和同桌分别读陶罐和铁罐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最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读,全班交流展示读。经过这几个活动任务以后,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悟会更加深刻。又如,教学《西门豹治邺》一课时,结合课文特点,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以剧本改编表演为主的活动任务。首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课后“阅读链接”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饰演的角色,在小组内演一演,最后让学生上台表演。在阅读教学中,活动性任务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教师要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活动任务,这种以活动为主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课后拓展任务,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束,学习任务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通过拓展性任务的设计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设置竞赛活动

在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教师经常会布置一些抄写字词或者背诵积累方面的学习任务,虽然学生能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作业任务,但是学习比较被动,基于此,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竞赛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匆匆》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课后练习中提出了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课文篇幅稍长,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文,就很难激起学生背诵的热情。基于课文特点,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朗诵比赛的学习任务,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朗诵的兴致更加高涨,熟读成诵,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诵中,学生轻松完成了背诵课文的目标任务,实现了高效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活动,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夯实了学生的阅读基础。

2.设置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内阅读情况,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观察黄豆发芽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以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到故宫博物院参观一下,并按照游览顺序把自己的游览过程写下来。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的革命纪念馆去参观,寻找红军留下的足迹,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在阅读教学中,在课堂结束以后,教师设计出各种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任务,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成为主动的阅读者。教师要注重驱动性任务的有效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新昌育英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驱动课文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