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模仿敏感期的教育契机

2023-05-30 20:59:20曾馨仪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同伴行为习惯尝试

曾馨仪

模仿是幼儿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在2岁左右最明显,也是幼儿生命的内在需求和学习的临界点,幼儿通过模仿完成对自己身体和行为的确认,再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直至形成自己的特质模仿才会消失。 模仿行为的发生让幼儿更快地习得行为,减少学习的摸索和时间成本,当幼儿开始出现模仿行为时,表明他的心智已经逐渐成长到可以通过观察领悟和掌握某些行为的阶段。我们可采用以下策略,利用幼儿的模仿心理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幼儿通常会模仿一些显性、鲜明的行为,选择模仿他所喜欢、关注的人,进而通过模仿引起同伴和照料者的注意,拉进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乐乐的模仿行为正是他表达对同伴的喜欢、希望引起教师关注的一种表现。当教师发现幼儿做得好时要及时鼓励表扬,集体讨论该行为带给大家的感受、值得学习的地方。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处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好坏是非的前习俗水平的幼儿来说,这有助于形成幼儿乐施向善的心理倾向,促进同伴间相互学习和模仿优秀的行为。同时,教师是幼儿在园生活中照顾、接触最多的人,其言语和行为都可能会引发幼儿的模仿,并在模仿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须多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学习榜样。

2.了解需求,正向引导

因幼儿尚未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会不经意间模仿一些不良行为,如:文中的乐乐喜欢模仿同伴随意跑动、在地上爬、大喊大叫等,需要教师及时劝阻,帮助幼儿辨别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我们可先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接纳这一行为,理解模仿是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蹲下身来去了解他为什么想要模仿这个行为,这个行为有什么特别之处,幼儿的内在需求是什么,然后和幼儿一起讨论这个行为是否合适,还可以用什么辦法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在对话和尝试中支持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对行为的自我认知,也许比直接阻止幼儿模仿行为的发生更加有效。

模仿是幼儿早期从内部世界走向外部世界的尝试,幼儿通过模仿不断更新自身的认知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也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建构。我们要做的是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满足其模仿需要,并适时地正向引导,帮助幼儿在模仿中完成早期对自身行为与意识的自我建构,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同伴行为习惯尝试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6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8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6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40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6
尝试
小主人报(2018年11期)2018-06-26 08:52:18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北极光(2018年12期)2018-03-07 01:01:58
寻找失散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