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只猫开饼店

2023-05-30 21:39:37蔡蕾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阿呆故事情节舞台

蔡蕾

故事缘起

在班级的一次图书漂流活动中,孩子们对“11只猫”系列绘本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两两聚在一起阅读、讨论故事情节,还在便利贴上画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霖霖:这11只猫可真笨啊,为什么不动动脑筋呢?

睿睿:11只猫抓到大鱼,说好了谁也不许吃,可他们都没有说到做到。

小米:11只猫帮小猪盖了房子,却想自己住。新房子被大风刮跑了,这下好了吧,大家都没有房子住了。

大智:11只猫不遵守规则,看到“禁止”什么就去做什么,如果大家都不守规则,那就要乱套喽!

……

“11只猫”系列是一套充满趣味的绘本,作者采用诙谐滑稽、富有悬念的笔调,将11只猫有一点好奇、小贪心和小滑头却天性善良勇敢的形象勾画出来。这些有趣的故事自然也吸引了孩子们,看着他们对这套绘本的浓厚兴趣,我们决定与孩子们深入探索故事,开启一场戏剧之旅。

“最喜欢的一本书”评选

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们对这套绘本的兴趣点,我们留出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供他们自主深入阅读,然后评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有了前期的阅读经验,孩子们似乎早就有很多话想说了:“我喜欢《11只猫遇怪猫》,我知道了原来宇宙中也有猫,而且他还会变颜色,他的抓鱼技术也超级棒!”“我喜欢《11只猫做苦工》,因为里面的猫看起来很搞笑。”“我最喜欢看小恐龙带11只猫去泥塘里扑腾,他们都变成泥猴啦!”“我喜欢的这些猫并不坏,他们相互帮助,玩得很开心。”“我喜欢《11只猫开饼店》,他们做饼时的样子真有趣,有的叉着腰,有的张大嘴巴,有的在做鬼脸。”……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极力推荐着自己最喜欢的绘本。最后,经过投票表决,孩子们最终选出了《11只猫开饼店》。

分享最喜欢的故事角色和情节

《11只猫开饼店》讲述的是:11只猫开了一家土豆饼店,他们吃腻了每天卖剩下的土豆饼,便想换个口味吃鸟肉,这时候一只鸟的出现让他们打起了歪主意……没想到的是:因为贪心,他们让自己陷入了危险而尴尬的境地。这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绘本,孩子们也被接连反转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与孩子们共读故事后,我们便谈论起里面的角色和情节,让他们说一说最喜欢书中的哪一页。

睿睿飞快地说:“我最喜欢11只猫卖土豆饼这一页,猫队长很会叫卖,他们的生意也很好。”“我最欢看11只猫吃土豆饼,每只猫的表情都很搞笑。”“11只猫做土豆饼的样子我最喜欢,每只猫的分工不同,用的工具也不一样。”宁宁和霖霖也大方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这时,我假装疑惑道:“我有一页没看明白,11只猫跟着阿呆鸟来到小岛,等阿呆鸟一只一只地走进屋子,这些猫怎么不开心了?” 孩子们听完这个问题,说了起来:“因为他们发现阿呆鸟太多了。”“也太大了,一只比一只大。”“11只猫担心自己被阿呆鸟欺负。”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11只猫见到很多阿呆鸟时的心情,我翻到绘本的第21~24页,请他们仔细观察。汐汐说:“11只猫的动作、表情都不一样。 他们有的开心、有的惊讶,还有的看起来是在害怕。”婉瑜说:“11只猫一开始看到阿呆鸟很开心,可是后来许多阿呆鸟出来让他们又有点担心,看到最后一只最大的阿呆鸟后,他们吓得脸色都变了,全逃跑了!”看来,他们对绘本的后半部分情节也有了一定理解。于是,我又请孩子们说一说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以及对这个故事的想法。听到“有趣”两个字,孩子们争抢着回答:“如果11只猫一直做土豆饼,一定会生活得很好。”“11只猫太贪心了,想把阿呆鸟的兄弟全吃掉,结果得到了教训。”……孩子们纷纷说着自己的感悟,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也愈加明晰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

梳理故事情节

为了增进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激发其自主阅读的兴趣,我鼓励他们用图画的形式概括故事情节,进而呈现11只猫的情感及心理变化过程。收到这项任务后,孩子们围在一起聊了起来,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小米也主动参与进来:“11只猫做土豆饼时,先洗土豆、再煮土豆、接着碾土豆,然后裹面粉,最后炸土豆饼。”“他们一开始吃土豆饼时很开心,后来吃多了就不喜欢了。”“当阿呆鸟来做客,11只猫对这只鸟很好奇,然后都笑话他,最后想把阿呆鸟吃掉。”“11只猫去阿呆鸟的家乡时,他们本来很兴奋,想把阿呆鸟的伙伴都吃掉,后来看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鸟,就很害怕了。”梳理、讨论故事情节后,孩子们便动手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张贴在了班级的展示角。

绘本还可以怎么玩

这段时间,孩子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这个故事,说到兴头上,还会模仿起来:“欢迎来到我们的土豆饼店。”“哎呀!快逃呀,阿呆鸟追过来喽!”还有人骄傲地说:“11只猫说的话我都知道。”“对呀,这本书我都能背出来了。”看到孩子们对故事的喜爱和扮演兴趣,我便请孩子们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玩绘本。听到这句话,大家惊讶地说:“绘本还能玩?”“这该怎么玩呀?”不过很快,就有人提出了想法:“可以做11只猫开饼店的拼图。”“还可以做纸张小实验。”同时,人群中也出现了争执的声音:“不行不行,这样会破坏书本的。”“那要怎样玩呢?”“我知道,可以用来表演,我媽妈带我去苏州看过绘本表演。”“绘本还能用来演?” “对!绘本还可以演!”“老师,我想表演。”“我也想表演。”……

怎样呈现这个故事

“你们想怎么演这个故事呢?”在孩子们谈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抛出了这个问题。孩子们说:“可以画11只猫和阿呆鸟,然后剪下来套在手指上表演。”“这个叫指偶,我们小班玩过的!”“我们中班还玩过手偶呢,套在手上表演。”“还可以玩故事盒子呀!”“还有一种是用手电筒照出东西的影子,那个叫皮影戏。”孩子们凭借之前积累的经验,提出很多表演形式。那我们要选择哪种形式来表演呢?正在大家争论不休时,小智举起了手,说:“老师,我看过绘本剧,是演员穿着漂亮的衣服表演的,舞台很漂亮,我想演这种。”“什么是绘本剧?我想看一看。”听完小智的发言,孩子们对绘本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兴趣,最后,在他的推荐下我们在网络上观看了绘本剧《了不起的小红鸟》。

绘本剧表演初体验

孩子们看得十分專注,期间还不时响起笑声和掌声。这一表演形式深深吸引了他们,观剧结束后,有人提议:“我们要不要试试?”说完,霖霖便按捺不住、自告奋勇地演起了猫队长,还迫不及待地邀请同伴参与进来。顿时,大家表演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说起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我想演最大的那只阿呆鸟。”“我演捣土豆的猫。”“我想演那个一直不说话、喵喵叫的猫。”剩余角色也被孩子们一一认领,没有选到合适角色的孩子便做起观众,准备欣赏这场表演。由于之前已经熟读绘本,孩子们非常熟悉角色间的对话,于是大家就根据故事情节配合一些动作和表情表演起来:有的在店门口热情地叫卖,有的用力捣着“土豆”,有的模仿阿呆鸟飞翔的样子,双臂大力地挥舞着……

该怎样表演绘本剧

尽管参与这次即兴演出的演员们在小舞台上全情投入,演得不亦乐乎,但观演体验似乎不佳,观众们没看一会儿就四散离去。演出结束后,孩子们讨论起来:“我们的表演哪里出了问题?”“要想办法让大家喜欢我们的表演。”“是我们演得不好吗?”“可书上就是这样写的,大家都喜欢看呀。”“看来不能按照绘本上的演。”“是的,大家都知道内容,我们要演不一样的《11只猫开饼店》。”“不照书上演的话,那该怎么演呢?”面对孩子们的疑问,我适时加以引导:“你们可以尝试自己编剧呀!”“什么叫编剧呢?”“就是自己编台词和动作。”“可以呀,大家一起合作吧!”

谁来编剧谁来演

于是,孩子们围绕“谁来编剧谁来演”展开讨论:“我们该怎么编剧呢?”“谁来编剧和表演?”“不行,我们要分工,不然太乱了。”“可以一边演一边编剧呀!”“要不我们一页一页地编吧!”经过讨论,大家决定一边表演、一边编剧,根据表演情况适时编排台词和动作。于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地分成了两组:表演组和编剧组。表演组的演员们先根据原本的故事情节做相应的表情和动作,然后再由编剧为演员设计台词、动作和场景,增强表演的趣味性和可看性。

小文:我觉得11只猫叫卖的时候可以再热闹一些,可以多画几只猫在门口。

乐乐:这些猫做土豆饼的动作(幅度)可以再大一些。

洋洋:11只猫看到阿呆鸟后,不能一直站在那里,每只猫都要有动作。

睿睿:做土豆饼的时候我们的动作要不一样,应该有洗土豆、煮土豆、压土豆的动作。

大智:吃土豆饼的时候嘴巴要张大一点,不然大家看不到我们的表演。

同同:11只猫和11只阿呆鸟在台上有点挤怎么办?

宁宁:我们再来试试吧,看看哪里需要改。

……

经过不断讨论,编剧组最终用绘画的形式将绘本延伸成了剧本;表演组的孩子通过分角色表演、集体表演的方式,对台词、表情和动作进行打磨和调整。你来说我来画,你来演我来看,最终,大家共同完成了《11只猫开饼店》的剧本创作。随后,我们将孩子们的成果进行了汇总,装订成独一无二的原创小剧本。

第一次正式表演

有了剧本后,孩子们又根据剧情划分了七小节,分别是11只猫招揽顾客、11只猫做土豆饼、11只猫吃土豆饼、一只阿呆鸟来做客、11只猫去阿呆鸟的家乡、11只阿呆鸟依次出场、11只猫给阿呆鸟做土豆饼,并为表演设计了不同的背景、人物台词与动作。

表演一开始,舞台上便响起了猫队长热情的叫卖声:“哎,欢迎,欢迎,刚做好的土豆饼,大家快来尝一尝呦!”随后扮演顾客的演员便前来买土豆饼,扮演猫的演员们则用夸张的动作将11只猫热闹的劳动场景演绎出来,大家一个个卖力地揉面团、捣土豆、做面饼……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全情投入,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法,精彩的表演也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表演后的交流大会

表演结束后,演员们迫不及待地向观众问起这次的表演情况,观众们一边翻阅着剧本、一边说了起来。有的观众表示很喜欢这场表演:“故事很有趣,我一直笑个不停。”“我喜欢你们做土豆饼的动作,真好看!”但也出现了其他的声音:“我觉得舞台太小了,演员有些站不下。”“演员的声音有点小,我们有时候听不见。”“他们吃土豆饼都是假吃,手上什么都没有。”“做土豆饼的时候都没有人说话。”……演员们耐心地听着观众的意见,了解了这次表演的优势和不足,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讨论起解决的办法。

小米:我觉得需要一个漂亮的舞台。

宁宁:还要有表演的道具。

洋洋:还要有音乐。

睿睿:还要打扮一下,要有服装和头饰。

听完大家的发言,孩子们对表演的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纷纷说道:“那还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呀!”“对对对,我们分工合作,舞台一组、道具一组、音乐一组、服装一组。”洋洋、睿睿等孩子加入舞台组,商量决定自己找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猫咪舞台”;同同、瑶瑶等孩子加入道具组,他们用超轻黏土做了许多土豆饼,还从家里带来了小厨具等玩具,丰富道具;宁宁、叶叶等孩子加入音乐组,他们拿着音乐播放器一遍遍地筛选音乐,知道音乐风格要跟剧情相匹配;而且要根据演员的动作选取节奏、旋律适宜的音乐;飞尔、婉瑜等孩子加入服装组,讨论怎么来装扮演员,最后通过举手表决,确定用猫耳朵发夹做头饰,让演员自己选择最漂亮的衣服进行表演……

这样表演会更精彩吗

经过一次次讨论和改进,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和音乐也定下来了。除了小演员,孩子给这场表演安排了多种角色,如服装师、音响师、化妆师、道具师等,在幕后配合演员们的表演。有了各小组的全力配合,以及上次表演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改进办法,这次的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观众们也热情地为演员鼓掌、欢呼。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他们想要走向更大的舞台。

乐乐:我们能到幼儿园的舞台上表演吗?

大智:这些都是我们认真编的,真想给更多的人看呀!

小米:那我们邀请其他班的小朋友来看吧!

洋洋:还要邀请园长和老师。

“去幼儿园的舞台表演”这一想法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孩子们又忙碌了起来,有的选择场地、有的搬运道具,还有的到各个班宣传。最后,在孩子们的积极推动和全园教师的协助下,孩子们在园长和全幼儿园小朋友面前上演了绘本剧《11只猫开饼店》。表演时,观众席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和掌声:“哥哥姐姐们演得真好!”“太好看了!”“真好笑!”园长和老师们也竖起了大拇指。下台后,孩子们还有些意犹未尽,这次难忘的经历也成为他们幼儿园生活的美好记忆。

教师的话

孩子们从阅读绘本到萌生表演意愿,再到表演绘本剧并在全体幼儿园小朋友面前进行表演,这其中经历了一个长期且有意义的探索过程,他们多次探索、尝试、调整、再尝试,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表演绘本剧的想法,并在层层推进中完成了深度学习。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既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次难忘的经历也促使孩子们对戏剧表演产生了浓厚兴趣,推动、鼓舞着他们大胆地将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转化为现实。我们的绘本剧表演还在继续……

猜你喜欢
阿呆故事情节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阿呆旅行日记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电影文学(2016年19期)2016-12-07 20:06:50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干什么(4则)
阿呆的故事1
吧啦吧啦小舞台
好孩子画报(2014年6期)2014-07-25 03:20:04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