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选题策划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3-05-30 10:48龚紫钰 徐延辉
出版广角 2023年1期
关键词:选题策划学术期刊

龚紫钰 徐延辉

【摘 要】 学术期刊的重点选题策划具有题材重大、影响力强,反映时代特征、引领学术潮流,体现办刊宗旨、代表较高的办刊水平等特征,能够通过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等方式助力学术期刊将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从理念转变为实践。为进一步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学术期刊应当强化用户思维,筑牢深度融合发展的观念基础;创新重点选题策划,明确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重点选题实施,紧抓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丰富成果传播方式,彰显深度融合发展的传播效果。

【关  键  词】重点选题策划;学术期刊;出版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龚紫钰,《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徐延辉,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22年重大项目“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读者群形成规律及扩展策略研究”(2022010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01.006

放眼全球出版业,出版融合正保持着高速发展之势,我国也不例外。2022年4月,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出版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可见,出版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学术期刊谋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全新生态,学术期刊唯有顺应时代要求、勇于变革创新,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

学术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涉及内容建设、技术支撑、平台构建、人才隊伍打造等多个维度,更是与选题策划、栏目建设、稿件组约等具体工作息息相关。其中,重点选题由于题材重大、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关注度高等特征,受到各期刊出版单位的高度重视。如何通过高品质的重点选题策划推动学术期刊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使重点选题的影响力与新技术、新理念、新管理机制的优势紧密结合,助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学术期刊重点选题策划的特点

学术期刊选题策划指的是学术期刊编辑根据期刊定位、办刊宗旨和读者需求等,有目的地进行信息采集、形成选题意向、组织选题评估、选择确定作者、协商写作方案、形成学术文章的系统性工程[1]。重点选题策划作为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类型之一,除具有一般选题策划的特点外,还具备以下特性。

1.题材重大,影响力强

重点选题通常发端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思想、重要政策、重要理论等,相关成果对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充分彰显了学术期刊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的学术定位。正是因为这些重要事件、活动、思想、政策、理论等涉及的内容面广、领域众多,因此,一个大的选题方向下往往可以开拓出众多子选题,使各家学术期刊能够结合自身办刊定位、办刊条件提出具体的选题策划。如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学术期刊既可以侧重于从理论建设层面组织专栏或专题,也可以重点从应用层面出发,就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2.反映时代特征,引领学术潮流

学术期刊的重点选题策划脱胎于学术前沿和社会热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首先,重点选题应当能够引领一个时代的学术潮流。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标准是看它能否主动设置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议题,推动学术进步[2],这一目标往往需要通过优质的重点选题策划来达成。其次,重点选题应当关注当下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回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学术研究的需要。这就要求重点选题策划必须注重时效性,能够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3.体现办刊宗旨,代表较高的办刊水平

精良的选题策划是期刊内容的灵魂,而有分量、有品质、有创新的重点选题更是学术期刊办刊特色和办刊宗旨的直接体现。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的约束,学术期刊往往会将有限的办刊资源投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重点选题上,从而使得重点选题在学术质量、表现形式、影响力等方面都能够代表期刊的较高甚至最高办刊水准。因此,成功的重点选题策划往往成为学术期刊的亮丽名片,有助于其快速地形成品牌竞争力。

二、新技术条件下学术期刊重点选题策划的发展机遇

学术期刊重点选题策划的基本流程如下:采集信息→形成选题方向→专家论证→撰写策划并设计版面→选题实施→效果评估。其中,选题实施包括确定作者并协商写作方案、收集并编校稿件、成果出版与传播等具体环节。传统的学术期刊选题策划主要依赖编辑个人的工作经验,但由于获取信息有限、发表周期长等因素的制约,策划出来的选题在时效性、前沿性和读者匹配度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能够全流程地助力学术期刊提升重点选题策划的成效。例如,在信息采集和形成选题方向环节,学术期刊编辑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从多种渠道挖掘社会热点和读者需求,形成具有前瞻性、引导性的选题方向;在专家论证环节,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根据重点选题的内容,快速、精确地找到并邀请适宜的专家人选参与论证,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选题实施阶段,新技术的辅助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编辑的审稿和编校速度,缩短出版周期,确保时效性,还可以对信息内容进行多层级加工,满足多元受众需求;在成果传播方面,新媒体传播渠道可有效提升学术期刊重点选题成果的传播速度,丰富传播形式,增加重点选题成果的趣味性,使之触达更广泛的读者群;在效果评估环节,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工具可便捷获取关于重点选题相关成果学术影响力的大量数据,全方位追踪重点选题策划效果,为期刊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选题策划提供便利。

面对新技术赋能所带来的新发展空间,学术期刊应抓住机遇,在重点选题策划中积极践行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克服选题策划中存在的时效性不强、灵敏度不够、信息量有限等弊端,不断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三、重点选题策划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

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融合发展整体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通过一些具体抓手来将其从理念转化为实践,不断提升融合水平,而重点选题策划的融合出版工程有望承担起这一功能。

一方面,重点选题策划产生的积极效果能够发挥强劲的示范带动效应。重点选题策划作为学术期刊最重要的项目类型之一,与出版深度融合战略的有机结合能够形成出版融合创新的典型案例,对其他项目产生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从而形成“重点项目带动、全面协调推进的出版融合发展格局”。另一方面,重点选题策划为识别学术期刊出版融合中存在的短板提供了试验场。重点选题策划工程环节较多且各环节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在其中实践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及技术,学术期刊能够及时识别自身的显著短板以及未来可能遭遇的阻碍,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改进,从而积累经验、优化融合出版的具体环节。

综上,重点选题策划工程既是学术期刊履行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的关键载体,同时也扮演着为学术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树标杆、累经验”的重要角色,以重点选题策划融合创新引领学术期刊深度融合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实践上的迫切性。实践中,学术期刊可以从强化用户思维、创新重点选题策划、加强重点选题实施、丰富成果传播形式等主要环节着手,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1.强化用户思维,筑牢深度融合发展的观念基础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也是学术期刊出版融合发展必须首先强调的问题。学术期刊在进行重点选题策划时应当强化用户思维,有效运用各项前沿技术深度挖掘读者需求,进一步提高為读者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一是通过重点选题策划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是读者对学术期刊的首要诉求,学术期刊应当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围绕重点选题内容,结合自身资源,为读者提供包括研究思路、学术信息、学术社交、研究成果在内的多样化、差异性服务[3],从而提升重点选题成果的附加值。具体实践中,不少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十分重视对重点选题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如针对“人工智能”选题,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除刊发相关文章外,还组织跨学科专家展开学术对话,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人工智能知识科普和举办学术讲座,通过微信公众号对文章进行趣味性导读,以及利用开放科学平台实现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动问答等[4],有效提升了期刊的服务水平。

二是无互动,不融合,重点选题策划和实施必须重视对读者新型互动需求的满足。技术的升级变革、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受众的互动需求从文字互动逐步转变为有体验感、参与感、沉浸感的互动。而受办刊体制以及学术期刊严肃性、学术性、专业性特质的影响,学术期刊编辑尚未完全适应通过新媒体渠道建立编辑与读者、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既缺乏具有较高忠诚度的作者群和读者群,也缺乏通过议题设置等方式为学术期刊“吸粉”的主动性,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读者的新型互动需求。为此,学术期刊编辑应当有意识地在重点选题策划的各个环节吸纳读者参与,提升学术期刊的互动服务功能。

2.创新重点选题策划,明确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创新性是重点选题策划取得成功的法宝,而具有创新内涵的重点选题策划是学术期刊深度融合发展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学术期刊应当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提出兼具创新性、价值性和可操作性的重点选题。

一是要吃透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学术期刊的重点选题必须面向国家发展大局和战略方向,服务于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术期刊编辑不仅应当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做好学术期刊重点选题策划工作的根本遵循,还需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期刊出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并以此为指导开展重点选题策划。

二是以充足的信息为基础找准选题点。首先,学术期刊编辑要善于利用前沿技术手段,建立领域专家知识地图、研究机构成果地图、领域专家术语地图[1],从海量的学术信息中进行筛选、比对,找准重点选题的突破口。其次,优质的选题策划离不开深入的学术调研,学术期刊编辑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学术调研,邀请编委会专家、学科带头人等进行学术交流,将线上线下调研活动相结合,提高学术调研的效率。最后,学术期刊编辑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从各类网站、APP、小程序、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抓取社会热点、行业信息及读者和作者信息,为重点选题策划提供全局化思维。

三是结合期刊自身优势、围绕刊物定位做选题策划。在利用新技术手段关注全国乃至全球热点信息的同时,学术期刊编辑还要重视对期刊自身资源的有效利用,期刊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办刊资源往往能使其重点选题具备“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如《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依托地域优势和母体学校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学科优势,推出《毛泽东思想研究》特色栏目,策划了不少优秀选题,吸引了众多质量上乘的稿件。相关文章在下载量、引用量和转载率方面表现十分亮眼。

3.加强重点选题实施,紧抓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重点选题策划和实施是学术期刊内容建设的两翼,缺一不可[5]。重点选题确定好之后,高质量的选题实施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学术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术期刊应从精准组稿、确保内容质量、创新成果表现形式、加强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加强重点选题实施。

第一,围绕选题内容,利用新技术手段向核心作者及其团队精准组稿。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学术期刊编辑主要依靠自己的作者群来组约稿件,选择范围相对有限。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得编辑可以便捷、快速地分析更大范围内作者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发文周期和写作风格等,更加高效地为重点选题匹配适宜的作者资源,还方便编辑通过向意向作者推送期刊和选题相关资讯、及时展开线上交流、迅速处理作者反馈信息等方式提高约稿的成功率。

第二,精心打磨稿件,确保重点选题成果的内容质量。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内容始终是学术期刊的核心资源。《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强化出版融合发展内容建设”“扩大优质内容供给”。重点选题主题和意向作者确定之后,学术期刊编辑可以在新技术条件的助力下与作者一起精心创作与打磨文章。如通过线上座谈会等形式与作者沟通写作方案,利用人工智能协同编撰系统提高稿件的编撰效率,利用大数据识别合适的同行评议专家为稿件质量把关、提供修改意见,等等。

第三,融入新技术,创新重点选题成果的表现形式。新技术的发展为重点选题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无限可能。出版形式包括出版介质、出版模式和出版内容表现形式等[6],在实施重点选题过程中,学术期刊应当基于融媒体的思维和意识,使学术成果呈现具有多样性和互动性,有效提升受众的阅读兴趣。以“党的二十大”主题论文为例,学术期刊应该改变以纯文字或以图文为主的表现形式,把图片、文字、视频、音频融为一体,丰富读者的感官体验,通过丰富的出版形态多维度展现党的二十大研究成果。

第四,团队协作+技术赋能。重点选题的实施需要多个主体共同行动,尤其是新媒体的应用涉及大量新技术,需要依靠团队协作方能完成。面对我国学术期刊缺乏融合出版人才的现状,相关出版单位亟须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出发点和突破口[7],通过调整岗位设置、创新用人机制、优化评价体系、加强在职培训等方式,遴选、培养、建设一支懂技术、能协作的融合出版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发挥技术对重点选题策划工程的赋能作用。许多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都认识到融合出版人才的重要性,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例如,《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动编辑积极适应融合出版形势:一是通过组织理论学习或到融合出版先进单位交流座谈等途径增强编辑融合出版意识;二是通过提供充足的实践和试错机会,使编辑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出版融合技能;三是通过鼓励编辑参加行业前沿会议、申报出版融合类课题、更新绩效评价机制等方式激发员工的融合出版创造力。

4.丰富成果传播方式,彰显深度融合发展的传播效果

学术期刊重点选题成果因性质和特征使然,受众群体较为固定,相较于非学术类型文章而言,“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难度更大。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应当积极利用新技术丰富传播手段,提升重点选题成果的到达率、阅读率和影响力。

第一,搭建、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对重点选题成果的移动化、有声化、视频化传播。在传播形式日益丰富、受众阅读习惯发生显著变化的当下,能否建设、利用好各类新媒体平台关涉学术期刊重点选题成果的传播效果。学术期刊可依照“新老结合、内外并重”的思路,积极应用多种传播路径。

就“新老结合”而言,可采用“纸刊+网站+新媒体平台”的三角模式,整合不同传播渠道的优势。当前,虽然绝大多数学术期刊都有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但需要注意避免由纸质期刊的“千刊一面”变成“千网(期刊网站)一面”和“千号(公众号)一面”,要结合不同传播渠道及其受众特点对文章内容进行二次加工,真正发挥不同渠道的特长,形成期刊的传播特色。例如,为了充分借力新媒体平台推动期刊发展,中华护理杂志社专门组建了新媒体兴趣小组运营微信公众号,每周发布4—7篇资讯,为教师、科研工作者、学生和一线护理人员服务。公众号不会对期刊上的每一篇文章都进行推送,而是选择创新性强、观点鲜明、意义重大的重点文章进行改写,以短小生动的“微信文章”进行二次传播,极大提高了单篇重点文章的阅读量。

就“内外并重”而言,需在强化自身传播平台建设的同时,重视对外部推送渠道的开发,将重点选题的优秀成果推送给有影响力的公众号、数据库等,充分发挥内外联动效应,最大限度提升传播效果。如《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除了在自己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定期推送文章,还会向北大法宝、知网双语数据库等推荐优秀文章,积极借助外部传播渠道,扩展优秀前沿成果的传播范围;《遥感学报》编辑部则与遥感领域其他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及新华网、青年网等知名大众媒体平台合作,转载、宣传其重点文章推文,全面拓宽期刊服务范围。

第二,运用用户画像等技术,对重点选题成果进行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数字时代的读者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分众化趋势,因此,学术期刊的重点选题成果传播不能仅停留在对原稿信息进行数字化出版上,而应当通过分析用户既往的行为数据,如对不同内容和话题的检索次数、阅读时长、转发率等对用户进行画像,同时深度挖掘同一重点选题下不同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其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归纳、提炼和重组,提升知识和信息的体系化程度,进而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不同读者精准推送定制化内容,并及时根据评估结果灵活调整推送策略。

第三,借助微信、B站、抖音等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在线评论、点赞、弹幕等形式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这不仅能够帮助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及时获取读者对重点选题的意见和建议改进选题策划,还能增强用户对学术期刊的参与感和分享感,提高读者黏性。出版融合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读者既是内容接受者,也是素材提供者,与读者的积极互动可以帮助学术期刊进行读者资源开发和内容再生产。读者与编辑以及读者与读者之间围绕重点选题内容展开互动,可能会产生大量具有公共价值的原创性资源,对此,学术期刊应当有意识地进行挖掘,在不违背伦理和造成版权争议的前提下进行增值出版,以丰富重点选题成果的内容。

四、结语

重点选题策划在推动学术期刊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应当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实践、调整并持续优化其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学术期刊对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的积极践行,也能提升其重点选题策划工程的效果,二者将在互促共进中助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任重而道远,学术期刊必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勤于实践,从办刊实践中找到更多突破口和抓手,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为实现我国建设出版强国的目标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廖文婷. 新媒体时代提升学术期刊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路径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89-192.

[2]武勇. 学术期刊的责任与担当:《学术研究》创刊60周年暨学术前沿论坛在广州召开[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1-12.

[3]周彩珍. 基于出版产业链视角探索学术期刊融合发展之路[J]. 编辑学刊,2023(1):73-78.

[4]彭晓娟,彭熙,曹阳. 地方高校学术期刊深度融合發展的思考与探索:以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为例[J]. 编辑学报,2022(5):548-551.

[5]王翊. 实施重大选题策划工程 推动党刊深度融合发展[J]. 传媒,2021(18):29-31.

[6]谢文亮. 新时代学术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内涵与路径[J]. 出版广角,2022(19):31-35.

[7]李弘,秦俊俊. 出版融合发展的本质属性和路径分析[J]. 出版广角,2022(22):32-37.

猜你喜欢
选题策划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本期策划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