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引 以图为径 以趣促思

2023-05-30 07:18:21卢楚莹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司马光现代文图文

卢楚莹

一、背景分析

读故事、品国学;学人物、立美德。让学生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帮助学生充分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图文结合,以趣促思,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二、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此篇文言文内容相对短小,全文只有30个字且配上了精美的图片,文字简短,语义简明,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具象,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本文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

三、学情分析

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因而对文言文的语言是陌生的。但是对于古代书面语学习而言,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他们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及古代的名人名言,这些古诗、名言,在语言上与文言文是有相同之处的,这是教学时能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司、跌、皆”等5个字,会写“司、庭、登”3个生字。

2. 能正确跟读课文,读好停顿,并能背诵。

3. 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冷静的精神品质。

4.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能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五、教学重难点

1.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能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六、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研学单。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初识古文

1. 结合《三字经》导入,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

2. 结合《姓氏歌》认识复姓。

3. 初识古文。(认识文言文、发现现代文版和文言文版的区别)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的《三字经》《姓氏歌》入手,联系以前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最基础的认识和兴趣。同时降低了难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接触陌生的语言形式。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 自由读课文和注释,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 教师正音,指导读好长句,随文识字。

(1)出示课文,读好句子。

(2)相机学习生字“瓮”“登”“跌”等。(板书:看注释、看插图)

3. 范读提升,读出节奏。

(1)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发现古文诵读特点。(注意停顿,有起有伏,有轻有重)

(2)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节奏。

4. 去掉标点,巩固朗读。

(1)出示去标点的《司马光》文本,指名试读。

(2)配上乐曲,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多层次的朗读指导,首先让学生自读,再通过认真倾听教师范读,感悟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的独特的语言形式;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本文读正确;最后去掉标点,提升朗读难度,整个朗读指导过程循序渐进,在读正确的基础上,突出古文的高低错落、扬止有度,使朗读更形象,富有韵味。

(三)潜心吟咏,了解大意

1.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想一想文章的意思。

2.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说意思。

3. 学习句子: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发现古今汉语相通之处:“戏”理解为游戏,“庭”理解为庭院,通常古文的一个字对应着现代文的一个词。(板书:组词语)

(2)运用“群儿戏于___”的句式想象說话。(板书:想画面)

①想象:他们在庭院里会玩什么?

②师仿照古文句式,评价:群儿攀于假山,群儿藏于假山,群儿追于树下,群儿逐于瓮旁……

4. 学习短句:众皆弃去。

(1)出示短句,初谈对“众皆弃去”的理解。

(2)想象画面,深化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想象众儿当时的心情与做法。师相机评价“一儿……一儿……一儿……”。

②相机点拨:“弃——离去”之意。

③古今对比,感受古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小结:同学们想象丰富,在现代文中也有。(出示现代文片段)而古文中却只用了四个字来描述,那就是“众皆弃去”,小古文就是这样“言简义丰”,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5. 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出示: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生说意思后,教师点拨动词使用的精妙之处,相机指导朗读。

6. 概说全文大意,总结学法。

(1)生说大意,教师相机点评。

(2)总结学法。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不光是读和感受,还需要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体现古文教学的文言并重,在教学中巧妙设置情境,抓住关键词句“读进去,想开来”;进行古文和现代文的鲜明对比,注重方法的总结提炼,学以致用,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

(四)图文对碰,深化理解

1.“图文对对碰”游戏。

(1)给生字组词,获取游戏机会。

(2)介绍规则,学生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随机出示跟故事有关的六张图片,参加游戏的学生发现手中卡片是对应这张图片的,就立刻上台。台下的学生进行判断,如果图文配对了,就齐读卡片上的语句。

(3)快速排序,按序整理成文。

(4)梳理引导,大声齐读课文。

2. 熟读成诵,尝试背诵课文。

生自己背、看板书背、老师一起背、去掉动词背、去掉过程背、配乐背。

3. 评价人物,感悟品质。

出示:众皆赞之,曰:光,      也。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感受司马光的“聪、勇、智”。

4. 拓展资料,介绍人物。

师:我们看光智也、聪也、勇也,他小时候就有这么优秀的品质,长大后也成了一个优秀的人。(课件出示司马光简介)

师:司马光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正如这个单元的导读所说。(课件出示本单元导语)

【设计意图】小古文与游戏融合,学生看圖猜句子,高效地实现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也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运用古文句式训练学生的表达,同时内化对人物的评价,激发学生对司马光优秀品质赞美之情,感悟美好品质的可贵。导入和结语首尾呼应,突出本单元“美好品质”这一主题。

(五)观察发现,练写生字

1. 出示“庭、登”。(引导观察结构,发现书写要领。)

2.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手段,教师示范,学生练写,提示学生认真观察汉字,让学生手、脑并用,提高书写能力。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八、教学反思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花朵,但由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司马光》有现代文版,许多学生在小时候就听过,因此能够降低一些理解的难度。

学生在三年级第一次接触文言文,首先在朗读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笔者设计了多层次的朗读指导。其次,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对于他们来说也比较难,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化繁为简,进行古文和现代文的鲜明对比,注重方法的总结提炼,并以板书的形式加深记忆。笔者在教学中还通过图文结合的游戏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很感兴趣,学得也很轻松。在理解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理解提高朗读,让朗读促进理解,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熟记于心,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能当堂背诵古文。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立足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落实语文要素。整节课,笔者紧扣本单元“美好品质”这一主题开展教学,通过诵读文言文,享受文言文的音韵之美,既培养小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也弘扬了传统文化,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

猜你喜欢
司马光现代文图文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史志学刊(2022年3期)2022-08-10 14:43:30
画与理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司马光砸缸之谜
趣味(数学)(2021年3期)2021-07-16 06:45:28
司马光砸缸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司马光“警枕”夜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34
图文配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图文配
海外英语(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