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娘辉 黄艺
一、单元作业的设计
(一)课标要求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通过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了解、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第二册第一章第4节“表格数据计算”,是学习数据处理的基本公式、函数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在理解公式、函数的基础上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学生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围绕单元作业设计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1. 信息意识。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会用公式、函数解决计算问题,学会用信息工具来处理信息。2. 计算思维。能够对校运会的积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学习中体会信息技术和WPS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会运用WPS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地解决问题。4. 信息社会责任。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影响。
(二)學情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在数学计算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在此前已经学习了WPS表格软件界面的相关内容、数据获取和数据的基础处理等操作,对本节“表格数据计算”的学习已形成基本认知结构,其次学生的思维活跃,动手操作的欲望强烈,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形成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本案例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设计作业,作业设计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既有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性作业,也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性作业。
1. 掌握公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
2. 理解、掌握常见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的含义及用法;
3. 理解、掌握单元格的相对引用、绝对引用的含义及用法;
4. 掌握常见函数(SUM、AVERAGE、MAX、MIN、RANK)的使用方法。
(四)作业内容
1.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公式和函数的运用,理解WPS强大的统计分析和自动计算功能;
(2)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能够掌握公式、函数的使用方法;
(3)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学会使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2. 单元作业目标
(1)加深对常见函数的认识;
(2)学会使用WPS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4)掌握公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
(5)能够使用WPS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WPS强大的自动计算功能;
(6)掌握单元格的相对引用、绝对引用的含义。
3. 作业内容
(1)完成“表格数据计算”的练习作业,本次作业为基础的即时性课时作业,完成时间为5分钟;
(2)设计一份表格,运用函数计算“金色时光”田径运动会各班入场式评分;
(3)设计一份表格,运用公式计算“金色时光”田径运动会各班团体总分,并使用排名函数进行排名。
二、单元作业的实施
(一)作业一
如:(1)在WPS表格中,如果求单元格B2到单元格B8中所有数据的平均值,则可在单元格中输入( )。
A. =AVERAGE(B2:B8)
B. =COUNT(B2:B8)
C. =SUM(B2:B8)
D. =(B2+B8)/7
(2)在WPS表格中,与公式“=A1+B1+C1”等价的函数是( )。
A. =AVERAGE(A1,C1)
B. =SUM(A1:C1)
C. =SUM(A1,C1)
D. =AVERAGE(A1:C1)
(3)在WPS表格中,计算区域中最大值可使用( )函数。
A. RANK B. MAX
C. SUM D. AVERAGE
(4)在WPS表格中输入公式时,须先输入以下哪个符号?( )
A. \ B. :
C. = D. “
【设计意图】本次作业为一次性、基础性、及时性作业,完成时间大概为5分钟,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重点在于掌握公式与函数的使用,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WPS使用基础,但是对于函数比较陌生,所以认识并掌握函数是至关重要的,而此项作业采用选择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函数的认识,不仅能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也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二)作业二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丰富学校学生文化生活,活跃学校校园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举办了“金色时光”田径运动会,各班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忙设计一份表格,运用函数计算“金色时光”田径运动会各班入场式评分。入场式共5名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遇到困难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向老师请教。
【设计意图】本项作业为一次学科融合型的课堂作业,完成时间15分钟,本项作业在认识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学校校运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能够掌握用WPS公式计算出运动会入场式评分表,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实践操作的作业,此项作业需要先通过分析得出设计表格的元素,然后再设计公式,在完成此项作业时,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也能让教师了解不同水平学生的掌握情况,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三)作业三
学校运动会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了不同的项目,每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请你根據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表格,运用公式计算“金色时光”田径运动会各班团体总分,并使用排名函数进行排名。
【设计意图】本次作业为一次实践操作课堂作业,完成时间15分钟,本次作业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表格设计,在表格中使用SUM求和函数和RANK排名函数,并在RANK排名函数中使用绝对引用。在此项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自主探索,设计“金色时光”运动会团体总分,进一步掌握函数在表格中的计算功能,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
三、经验总结
(一)作业设计实施策略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之下,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就要从减少学生的作业入手,在作业设计上多下功夫。此项作业主要运用以下几条实施策略:科学性、综合性、探究性、适量性、层次性、实践性。科学性,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入难,从简单的概念性的选择题到实践题。综合性,减轻学生的作业,就需要综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在一项作业中综合几个知识点,比如在一项作业中能够运用到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函数。探究性,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设计完成相应表格。适量性,作业需要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作业适量,才能在少量的作业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层次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业需要兼顾到难易程度。实践性,作业的布置,需要面向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专业成长感悟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的设计与布置需要营造一个宽松且轻松的氛围,不仅要照顾每一位学生,还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每一项作业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能力。设置切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作业的设计还需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在设计作业中,紧扣本节课公式、函数的使用,创设《运动会评分表格》的探究设计问题,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需要,认真落实“双减”目标,设计和布置好学科作业,发挥作业独特的育人价值。
引导式探究学习,对于提高课堂的高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式学习,能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从而构建学科知识面。作业设计是否合理,难易度是否得当,问题是否有针对性,方式是否循序渐进,这些方面都对学生知识的巩固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