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雳
部编版高中教材有效地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融合到单元阅读与写作任务之中,避免了学习者出现学习的单向性、平面化、浅表化的弊端,真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融合性和实践性。基于此,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合阅读和写作,增强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以部编版高中教材必修(下)第八单元“倾听理性的声音”为例,从学习任务群内容、活动、成果三个角度,有效建立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真正实现思辨思考和理性表达。
一、整体感知任务群内容,建立形象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一共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是学习者运用主观的逻辑思维与客观的文本建构联系,进而探寻自我精神世界与客观历史的辩证统一。其中,形象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也是深度学习的源头。
首先,梳理“大单元”学习内容,建构整体知识,有效梳理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对应任务群的相关知识和写作训练点,让知识结构化。比如,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选取了《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四篇思辨色彩较强的说理文,旨在引导学生鉴赏文章,学会说理艺术,养成缜密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大单元”的学习内容,统观高中所有语文教材,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建构了如下表的知识体系:
由此可见,“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分布在教材各个单元之中,从“学会议论”到“学会评价”再到“理性表达”,从“单篇”到“单元”再到“整本”,形成了整体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结构。
其次,提炼“大单元”学习主题,建构概念体系。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大单元”为学习单位,组合学习内容,强调以单篇加上多篇的组合形式,体现出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主要分布在不同的单元之间,打破了文體的限制,强化文本内容的互文性和思辨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聚合主题、内容、写法等,整合“思辨内容”资源,高效地建构该学习任务群的知识。在教学中,立足大单元学习主题,以结构化的议题为抓手,进行思辨性读写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以上面“倾听理性的声音”单元主题学习为例,四篇经典的文本形式不一,有奏疏、书信,也有辞赋、史论,但是四篇文本的写作目的都是“以史为鉴,反观现实”。基于此,教师可以提炼出以下学习元素:(1)“理与情”:阅读四篇文本,分析文本中“理性思想”和“情感克制”。(2)“史与理”:阅读四篇文章,整合出四篇文本的历史事件和对应说理文段。(3)“劝与驳”:阅读四篇文章,学会合情合理地劝谏和理性辩驳的艺术。
由此,“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以说明事理的论述文为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导图、情境等不同形式,将抽象的概念、理论说得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进而表达出自己作为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二、深入体验任务群活动,建立逻辑思维
学习任务群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有效的学习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其中,理性思维是在反复的逻辑思维训练中生发的,它需要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借助一定的情境,对客观事物展开合理的比较和推理,进而形成独到见解。
首先,教师巧设学习任务群思辨情境,激发学生逻辑思维。真实的学习情境需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目的,真正地将学习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学生观照历史,学会求证、推理、评价,进而有理有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基于此,教师需要搭建“思辨性文本”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创设可质疑、可探究的学习情境,进而真正地激发出学生深度的逻辑思维。比如,笔者结合部编版高中教材第八单元中的四篇文本,联系当下时事热点,创设了以下情境:
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有为民请命的战士,有冲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有默默无闻、沉思钻研的科研工作者……时代热潮涌现出一批勇于奉献的英雄人物。同时,也有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理的小市民,甚至还有不积极配合防疫、抗疫的人们,请你学习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劝谏文(反驳文),以“责任·担当”为主题,对其行为进行劝说和反驳,完成一封劝说辞(反驳文)。
该情境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强调在真实的语境中体悟作家的伟大胸襟和责任担当。围绕这一情境,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悟角色心理并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学会有针对性地说理。同时,在执行任务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鉴赏《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两篇文本的立论、驳论的思辨内涵,进而体悟治国理政、改革时弊的文化内涵。比如,以两篇文本的说理艺术为例,《谏太宗十思疏》巧用“以理喻之”“以势禁之”“以利诱之”“以隐讽之”阐释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运用比喻、类比、排比论证的艺术手法强化了说理;《答司马谏议书》则在逐一反驳中推进自己的观点。由此,学生可以联系学习情境,进行合理的迁移运用,进而抒发出自己济世为民的情怀。
其次,教师巧创学习任务群“思辨任务”,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养成。学习任务群是由若干个学习项目组成,以“大任务”统领各个学习活动,进而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倾听理性的声音”单元学习为例,教师需要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活动等融合在一起,整体设计驱动型学习任务。具体为:
为了迎接“五四”青年节,《天下事闻》杂志社推出了《倾听历史 开创未来》主题栏目,现向广大读者征集相关文稿和文案。高一年级将以部编版高中教材第八单元中四篇经典文本为素材,设计“因声求气读担当”“析论释理述担当”“质疑辨析论担当”三个板块,请你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相应板块,进行具体设计。
由此,教师还需要围绕单元文体特点,进行合理的归类整合,进一步细化子任务,帮助学生深刻体悟本单元作品的思辨色彩。围绕这一核心任务,笔者以“谏议和党争传统”为主题,精读《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分别对以上三个板块设计了以下子任务:
板块一(子任务):
1.阅读《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两篇文章,读出停顿、重音、缓急,并且撰写朗读脚本。
2.选择其中一篇文章进行配乐、配图朗读,要求录制成MP3的形式上传至班级钉钉群,并且推举出优秀作品链接至《天下事闻》杂志《说天下事》栏目。
板块二(子任务):
1.编写自我小册:围绕两篇文章积累相关词句(疑难词句、一词多义)。
2.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厘清两篇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坐标系、图表、三维图等形式呈现出来(要求:直观、立体、有逻辑)。
3.撰写分析汇报:围绕上面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将其凝练成400字左右的分析汇报(要求:论点与论证契合、语言缜密),并且推荐出最佳汇报文稿上传至《天下事闻》杂志《析天下理》栏目。
板块三(子任务):
1.细读《谏太宗十思疏》,围绕“君臣制衡术”这一主题,探讨“君臣关系”和“制衡方术”。
2.细读《答司马谏议书》,围绕“伟大改革家”这一形象,将文本转化为舞台剧本,感受王安石柔中带刚的性格特點。
可见,以任务驱动为指向可以让任务群阅读方向更明确、学习更深刻。有效的子任务可以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深化对文本解读的逻辑思维,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比如,围绕子任务三,学生需要学会知人论世,在分析中探讨出“魏徵的忠诚之心”和“唐太宗的恢宏气势”。同时,以意逆志,进行恰当的求证、推理、表演,可以真实地还原出历史情境,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针锋相对回击的方法。
三、有效生成任务群成果,进行思辨表达
生成有效的学习成果是检验学习活动的有效手段。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文本阅读为根基,以理性表达为始终。所谓“理性表达”是指对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表达出自我见解,写出具有理性色彩的文字。
首先,教师提供学习任务群“思辨工具”,催生学生理性表达。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学习中,教学往往脱离文本的特质,简单地将这类文本作为“议论文”来讲解,会出现学生“思维僵化”“表达肤浅”的弊端。基于此,笔者认为该学习任务群需要回归文本中,搭建有效的思辨性学习平台,激发出学生理性表达的灵感。比如,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单元中四篇文本,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历史背景”“作者身份”“读者身份”“表达动机”“表达效果”五个角度整合出四篇文本的内容,进而感受出“交际语境表达”与“说论文论证”两者之间的区别。
其次,教师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思辨评估”,生成学生理性表达。为了让学习成果有效落地,教师需要借助资料拓展、思辨式问题等,有效地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有效评估。比如,以《六国论》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读苏轼、苏辙、苏洵同题史论《六国论》,进而分析出“史论文”的逻辑性。具体为:(1)观看《东周列国》相关的片段,谈一谈六国纷争的本质原因;(2)查阅资料,写出“三苏”主要观点,绘制六国地形图;(3)阅读三篇《六国论》,探讨其写作背景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4)从尊重史实的角度,分析三篇内容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进而得出哪篇内容说出了真相;(5)围绕《六国论》,以“谁说的是真话”为题,展开辩论,要求:观点鲜明,论证清晰,理性表达观点。可见,“查阅资料—找出实事—理论辨析—辩论生成”这一系列的学习,真正地让学生展开了“思辨”的翅膀,实现了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中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在思维训练中发展学生思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王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