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减”政策与农村家庭教育政策的相互延伸及影响

2023-05-30 05:33陈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

陈平

[摘    要]“双减”政策与农村家庭教育政策相互延伸及影响解析研究有着重要的时代创新和教育实践意义。农村家庭教育始终应该把“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一个成功而精彩的育人故事”传承下去,坚持做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积极践行者,通过家校互育培养机制,在“‘双减’政策+”下,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及“五项管理”、乡村振兴等政策,给学生一个更快乐的成长环境,给家长一个更安心的教育环境,给社会一个更满意的教育业绩。

[关键词]“双减”政策;农村家庭教育;自觉践行

基于“双减”政策大背景下,立足农村学校家庭教育现状,引导“双减”政策涉及众多主体之一的家长,带头做好政策的协调执行者,积极融入政策执行体系之中,通过转变家长育人育才观念,倡导学校、社区及社会多个领域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给予家长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在精神世界、价值观和人格发展中全面塑造乡村少年,在努力构建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基础上,把乡村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研究现状及思考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017年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热点》指出,近10年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社区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问题,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和教育投资问题等四方面。以上研究虽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有需补充的地方,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政策及国内家庭教育研究新动态等综合考量,学校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家长QQ群、微信群、致家长的一封信、问卷调查、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及省市“双减” 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理性对待校外培训机构,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要做足做好“加减法”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一是做好教育行动力的加法。增加对孩子的陪伴,除了学校的课业,成长中还有个性、人格、意志、观念、习惯养成等很多学问,需要靠家长传授。许多时候,学会生活、热爱生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双减”就是让孩子回归家庭,让教育回归家庭,家长和孩子要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二是做好孩子体质锻炼的加法。“双减”后学生早上到校时间推迟,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时间可以奔跑在运动场上,也可以去图书馆或者去郊外游玩。运动不但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促进记忆力和专注力的提高。

三是注重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加法。有意识地在做家务及社会实践劳动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在实践研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未来社会发展和自身全面发展需求出发,正确看待职业观、人才观和人生观。

四是注重孩子快乐体验的加法。多元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组,让学生体验加倍的快乐,“双减”的目的除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面,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元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生思维的串联,摆脱单纯的课堂、教室的限制,走出課堂,走向大千世界,走向大自然。

五是做好错误思想认识的减法。“双减政策”减的是过重的学业负担,不是减态度、减努力、减勤奋;“双减”减去了无效的刷题过程和课外培训,不是减去家长的亲子教育责任;减去了家长过多的经济投入,不是减去精力的投入。孩子的自律、自主、勤奋学习离不开家长的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投入的是时间、精力、情感、互动、沟通,而这些都更考验家长的教育智慧。优秀孩子是陪出来的,陪伴不仅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更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六是做好家长焦虑担忧的减法。“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就是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把孩子还给家庭,从而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和经济负担。家长的负担减轻了,孩子的辅导班少了,作业辅导少了,亲子关系融洽了,有了更多的自主规划时间,家长的陪伴同样增多了。同时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上下功夫,如开展球类运动、书法、乐器、户外散步、阅读,参加公益或社会实践活动,以此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提升家庭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

以上涉及“国内家庭教育实际问题的深入探讨较为欠缺、家长教育如何开展好并有针对性地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国内家庭教育的研究缺乏时代性”等问题,正是国家基于“双减”政策、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乡村振兴等多维背景下亟待解决的社会广议、热议话题。

二、“双减”政策下,农村家庭教育研究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1年10月23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法律明确了家庭教育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文件非常明确地确定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家庭教育要与学校、社会教育共发展同提升。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明确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本次在落实“双减”之际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也肩负着推进“双减”的重任,随着“双减”的推进,出现了学科类培训转为“地下”,家长给孩子聘“私教”等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这就涉及依法治教以及引导家长走出育儿焦虑的问题。这也需要明确告诉家长,这类行为是违法违规的,很可能产生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侵权纠纷。

教育部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五项管理”)。对此,家校要进一步做实做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并落实“双减”政策,在夯实学校精细化管理、全方面营造家校共育机制中彻底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形成靠制度激励约束、靠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围。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灵活管理中让学生的作业“精”起来、睡眠“足”起来、手机“管”起来、读物“广”起来、体质“强”起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倾注全力,将孩子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家长的职责和义务。家校要将培养“新时代好少年”为育人育才的共同目标,通过树立一批可学、可敬、可信的身边榜样,让学生心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在学习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锻炼。

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在与时俱进中精耕细作乡土文化,在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中实现乡村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要站在牢固树立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成果巩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局观中,理解脱贫致富的源头之困和治本之策,从而回答新时代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的相互关系,那就是新时代下,乡村教育应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将乡土文化蕴含的乡村教育发展作为研究课题,为“三农”发展储备接力人和接班人。

基于以上背景,“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教育要基于国家长远发展规划,引导家长积极转变育人观念,积极履行新时代赋予家长的职责和义务,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主动了解国家政策,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对未成年人体育锻炼、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减轻未成年人学习负担,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现象早发现早预防;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角度从发,学校及社会主动为家长解决“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中涉及的琐碎事、烦心事。倡导学校、社区及社会多个领域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给予家长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指导、支持和服务。

三、农村家庭教育与“双减”政策的契合点

作为“双减”政策执行者之一的家长,积极遵循并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摆正心态、自我充电、深度参与、知行合一,做“双减”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和践行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的要求,在家庭教育中牢牢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掌舵,作为新时代家长积极融入并参与构建高质量协同育人体系。

一是重视农村家庭建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个子系统共同构成教育系统,它们位置区分不同,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作用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更凸显大众人民的重视,要进一步增补农村家庭教育理论成果,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中如何为学生减负、如何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等诸多问题。

二是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家庭教育的共识仍是品德和能力的持续培养,一旦和孩子的学业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冲突和矛盾时,让孩子能尽快成才又是每个家庭都翘首以盼的,这种成才观念显然是片面的局限的。家校社共育机制可以发挥以下作用:在“一人一案,有教无类”中形成新时代人才观,人才既包括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也包括各行各业中千千万万道德高尚、工匠技艺精湛的普通劳动者。正确的教育观要求每个家长首先不分职业贵贱和工种高低,在全面、长远的素质教育中始终坚守对孩子品德和能力的双向培养。

三是创新农村家庭教育内涵。“目前的农村家庭教育不但内容非常贫乏,而且父母文化参差不齐,多重视言传而忽视了身教。”大多数父母都是以言传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多为灌输一些观念,并没有在内容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并且形式上很单一。鉴于此,要积极探究新媒体时代下,基于“双减”政策下快乐开放、和谐发展、持续共赢的家庭教育内容、形式及策略等研究,以此来破解农村家庭“棍棒下出人才”的陈旧违法教育。

四、“双减”政策下,农村家庭教育的重点

在大众视野和认知中,家庭教育是私事,是“关门”教育子女,与外界没有关系。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社会转型和变迁促使家庭这一角色发生重大变化,家庭教育作用日益凸显,明确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它是家事,更是国事。

在落实“双减”之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肩负着推进“双减”的重任,旨在唤醒父母的家庭教育自觉,为新时代父母赋能。基于“双减”政策,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展农村家庭教育政策相互延展及影响解析研究,要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中家长主动担负的“七个自觉”:一是尊重和保护孩子权利的自觉;二是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環境的自觉;三是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的自觉;四是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的自觉;五是落实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自觉;六是学习探究和实际践行家庭教育正确方法的自觉;七是家校社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快乐、自由成长的自觉。

乡村教育是振兴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务必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之需,大力提倡并发扬弥足珍贵的乡村文化精神,摘掉“唯分数论”及职业偏见等有色眼镜,农村家长应敢于敞开胸怀、迎接挑战,用乡村人朴实憨厚、勤劳拼搏的家风家教持续关注乡村少年的全面发展,牢固乡土情感,增强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育人育才。鼓励并倡导子女学有所成,心系乡情,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之中,做乡村文明的传承者,现代文明的接纳者。

对“双减”政策与农村家庭教育政策相互延伸及影响的解析,核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依托家庭、家教和家风,在明确“依法带娃”中规范家长监护责任,家庭在为孩子规划适合的成才道路时理性期待孩子的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将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放在首位,全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持续关注乡村少年精神世界、品德人格及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厚植乡村少年特色乡土情感和乡村文化自信心,创新特色乡村文化、传承新时代乡村文明,在努力构建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基础上,把乡村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杜丽娟.中小学生日常生活考察——基于河南省9市78所学校的调查.教育研究与实验[J],2022(2).

[2]于杏林,王喜凤.家庭教育有法可依,教育生态融合共生[J]——家校共育系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教育家,2022(8).

[3]田凤,姜宇佳.2021年中国教育热点述评[J].中国德育,2022(1).

[4]温志强,刘楠.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教育[J].大陆桥视野,2020(7).

(责任编辑:吕研)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教育研究”(GS[2022]GHB0470)。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