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进共同富裕

2023-05-30 10:48高珊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共同富裕

高珊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价值实现的新选择。从共同富裕的观点出发,要想真正培养人民的生态保护观念,就必须要缩小区域和城乡之间的贫富差异,并且只有真正培育出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才不会只看到眼前利益,从而因小失大,才能更好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整体协调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山论”和“绿色发展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共同富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前应从以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就业机制四个方面推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富裕;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1-0004-03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整体协调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要从总体上建立起系统性的全局观念,从总体上进行统筹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山水林天湖草是一个共同的生命,对土地的使用进行调控和恢复,都要遵守自然的法则,如果种树的人只会种树,治水的人只会治水,护田的人单纯护田,很容易导致顾此失彼,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个环境的系统损害。”[1]只有全面掌握和全面实施,效果才会显著。目前,国家正通过建立上下游联动、区域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为解决一批区域内的水资源管理问题提供有力支持,比如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建立了区域协同管理的区域合作模式,极大提升了环境管理的效能。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加强顶层设计,要从上到下推进战略部署,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思想之一,十九大提出要“强化总体规划和组织领导”,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形成了统一的标准体系。

2.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坚持“生态底线”,强调了“制度”和“法制”的双重功能。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多与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健全、法制不健全等因素密切相关。生态法制有助于建立法律保障,使生态文明监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实现对环境保护的有效实施;通过构建环保硬性制约机制,使生态文明长效化、规范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2]。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要加快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体制,十八届四中全会则强调要以完善的法制保障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和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二)貫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山论”和“绿色发展论”

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安吉县的视察中,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论断。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从战略高度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两山”理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对立统一而不是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并且二者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3]。这一理念同时驳斥了以牺牲经济来致力于保护环境和以舍弃环境来发展经济两种机械的发展思维。第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一旦被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必须根据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衡量经济发展的可能性。金山银山可以换来,绿水青山是不能换来的,因此,在发展和环境的矛盾中,必须坚守“生态优先”的原则。第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自然资源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保护、开发好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在创造财富、发展经济。我们也可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解为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有机统一。不仅要将自然资源加以利用、保护和开发,考察其经济和生态价值,还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经济结构,形成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既强调生态环境的价值转化,又强调经济活动的绿色转型[4]。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呼吁确立和贯彻发展与保护的统一思想,并提出要在经济发展中向绿色转型,限制人的行动和经济活动,将其限制在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使自然生态有时间与空间去恢复。“生态文明”的构建,应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节人类行为和纠正人类的不良行为。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天地相融,不可妄想去战胜上天。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在全社会促进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发展的生活模式要抓住两个关键:

第一,要妥善解决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绿色发展、绿色供给,使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要改变发展模式,以创新为动力,发展节能型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要建立健全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的绿色生态经济体系[5]。第二,提倡节能减排。促进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变”,抵制浪费、不理性的消费行为,提倡适度的绿色低碳消费,比如实施节水行动、提倡购买新型电车等。要使绿色消费成为每个公民的习惯,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一个行为做起,把建设美丽中国自觉融入每个公民的行动之中。

二、共同富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共同繁荣的前提,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环境是人的生命和发展的前提。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那么,生态系统将继续退化,人类的生存将面临威胁,对所有的价值理想的追逐都将成为一场空[6]。第二,发展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不解决,经济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不一定会实现共同富裕,但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就会导致共同的贫困,在此基础上,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类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

(二)共同富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紧跟共同富裕的前进步伐。同时,共同富裕的理念也使人们认识到,社会的价值要高于个体的价值,而个体的价值则是为社会的价值服务的。过度地强调和追寻个体的价值,将会促进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掠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共同富裕之路,更好地发展生态文明,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条正确的道路。一百多年以来,我们党始终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新时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最重要的民生福祉上,使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要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必须以美好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向人民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让人民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共同富裕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将最好的生态文明建设结果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也能够激发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让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受惠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态意识,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真正体现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境界。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有着本质的联系。首先,从问题的根源上说,无论是环境问题还是贫困问题,都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导致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二者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次,就发展进程而言,无论是生态文明还是人类的共同富裕,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进程,而这一进程离不开社会主义体制的保护;从其实现的效果来看,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越性,更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社会主义方向、共同富裕方向是“正道”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的特性来规范和制约,以社会主义的本质来衡量和检验其具体成效。要想达到共同富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环境[7]。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需要在长期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适当的配置和使用。只有着眼于长期的发展,搞好生态环境的构建,才能使自然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一个平衡和可持续的动力。把生态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起来是必然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我们国家的生态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石,同时也更好地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一)以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关键就是实现创新驱动,过去之所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艰难,就是因为创新能力弱,所以要把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财富“蛋糕”变得更大;同时,技术的创新推动技术升级,不仅能减少产业发展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节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以科技带动工业结构的转变,以“绿色+科技”的方式推进生态文明的发展。通过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和淘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广新的土地经营模式,创新碳减排技术,改善土地的肥力和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产品生态化、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使生态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第二,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效能,大力支持建立新型环保技术研发组织,鼓励企业、高校及各科研院所進行专业人才培养,以创新驱动引领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二)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差距

农村地区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地区,也是自然资源与生态服务的主要供给区。但农村地区大多地处偏僻、经济水平低下的地区,是共同富裕的短板。首先,要把重点放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上,充分利用土地、草原、湿地、农业用地等的生态效益,通过入股分红、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快完善农村基层基础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保障农村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其次,使生态财政向农村落后地区倾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且要定位精准,给予相对贫困地区更多帮扶,补足农村地区的经济短板。拓展农村市场化融资通道,使乡村生态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区域绿起来与农民富起来相结合、乡镇企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相结合[8]。最后,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并且将整治范围覆盖所有农村地区和所有农村居民。改善农村的厕所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情况,让农村居民享受到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让绿色资本变现

生态文化旅游对一个区域来说,是其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既能推动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能激发保护区的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当地人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得到有效的改善。即利用旅游开发,为旅游区提供融资、创造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当地居民在经济和财政方面的利益。生态文化旅游既可以实现绿色资本,又可以让游客回归自然、了解自然环境、欣赏自然与文化遗产,在培养游客的情操、接受环境教育、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引发游客对环境问题的普遍思考,促进环保意识。

(四)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就业机制

针对大学生、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劳动者、农民工等不同层次的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建立广覆盖、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培训和环境保护业务培训。进一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重点群体专项培训项目,对贫困地区的技术人员进行精准的技术援助,为巩固脱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推行市场化、社会化培训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培训与就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001).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93.

[3]   沈满洪.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共同富裕观[J].治理研究,2021,(5):5-13.

[4]   魏后凯.从全面小康迈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6):18-25.

[5]   钟青霖.对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的思考[J].大众科技,2008,(6):199-201.

[6]   刘建化,周晓,马多.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再认识[J].当代经济研究,2013,(12):35-29.

[7]   李建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共同富裕[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6):6-7.

[8]   张长升.论效率、公平与共同富裕[J].学术交流,2005,(12):81-83.

[责任编辑   文   遥]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