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帖、临帖与出帖

2023-05-30 14:50郭永琰
阳光 2023年6期
关键词:法帖读帖学书

一、论读帖

读帖,是学书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说读,并非出声去读,而是“观”之意。即在临帖之余,或临帖之前,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去临习。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引用唐太宗的话:“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于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这里所说“观”“谛观”,即是读帖的意思。从帖中我们读到什么呢?第一,读书家。从书家的出生时代、学书经历、学识修养、社会经历、个人背景等,多方认识书家字内字外情况,认清书家艺术风格的形成背景。第二,读作品。认真学习读懂一幅具体书法作品的形成过程和背景,领悟他们在创作中的要领。第三,读技法。认真研究别人是用什么笔、墨、纸等工具写出来的,用的是什么技法,是用指力还是用腕力写出来的,都要进行分析研究。第四,读章法。从整体上欣赏、解析,研究书法家整体创作的思路、意境、章法。第五,读书论。通过作品来检验古今书法理论,避免盲目苦练。第六,读对比。对各时代书家进行比较,看看别人学习的过程,如何入帖,又如何出帖。

二、论临帖

古人认为临摹是学习书法基本功的入门方法,也是必学的功课。所谓临摹就是以古今书法家的字帖或作品作为楷模,照样子去临写。临和摹是两种方法,临是看着去写,摹是把范本用白纸覆盖,双勾线后再去描摹。临摹时的方法要领是:其一,临摹名家。如临写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人的法帖,从源头学起;其二,循序渐进。王羲之云:“夫书先须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则不能先发。”按此步骤,一般是先临隶书、楷书,再临行草書。隶书入墨,魏碑入力,唐楷入形,行书入韵,草书入神,循序渐进;其三,技巧为本。着重于学习执笔、用锋、运笔的技法技巧,务求骨力;其四,宁少勿乱。不要同时临多种帖,到了一定基础后,再扩大临摹学习的范围;其五,宁大勿小。以大字为主,以掌握发力的用笔技巧方法。苏东坡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其六,厚古薄今。多揣摩古人用笔、不可徒求形似;其七,虚实结合。即无笔时亦可空手作握笔法书空,取古人之神,遂使古法游于端;其八,持之以恒。切勿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初级阶段,学习过程中,既要临习规矩、字形,又要练习笔力,从眼、手、气多方面提高能力。

三、论出帖

所谓出帖,并不是彻底否定所学的法帖,而是坚持学习各帖中的优点,把诸多新帖的优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诸帖优点的综合集成。林散之诗云:“既学古人又变古,天机流露出精神。”学书须脱尽胎生质,学习书法要入帖,又要出帖。这就是“须因规矩忘规矩,才得纵横似古人”。学书是一个从学习到应用的过程,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一个从“他神”到“我神”的过程。不出帖,心里总是有帖上的字,就难以自由发挥,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刘熙载《游艺约言》说:“文不来于心性,有文之耻,甚于无文。”“故书也者,心学也。心不若人而欲书之过人,其勤而无所也宜矣。”“出帖”必须是在“入帖”之后,如果根本没“入”,也谈不到“出”了。“出帖”就是不受帖的束缚而把自己所学过的法帖中最理想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意愿有所取舍,把自己的学问、经验、性格、修养、品德、习惯、情趣、灵感等等,都熔铸在自己的作品里,别人看了之后会感觉每个字都有出处,而且“出处”丰富,既展示了根基之厚、渊源之深,但又能感到在已有的字帖里都找不到这样的书体,虽是似曾相识,但又谁也不是,这就是我们的出帖成果。

郭永琰

字子瑜,1961年生于湖北省随州市。中国文联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中国金融文联第一、第二届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兼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德艺双馨”书法家。

出版有《郭永琰楷书唐诗作品选》《郭永琰隶书宋诗作品选》《中华古典名句》等字帖、教材30余种。有《郭永琰论经典碑帖绝句120首》《郭永琰题画绝句300首》散见于全国报刊媒体。2015年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办《郭永琰书画展》。

猜你喜欢
法帖读帖学书
烟云尽态
——湖南省博物馆藏《三希堂法帖》展
《宝贤堂集古法帖》研究综述
学好书法,重在读帖和临帖
学书杂述一则
读帖浅谈
读帖三式:欣赏·分析·记忆
学书感悟
我的学书
我的学书之路
“读帖”不误习字功
——论“读帖”的功用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