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国
长乐路39号位于长乐路和重庆路口,20世纪30年代属法租界,法语路名分别为蒲石路(Rue Bourgeat)和白尔部路(Rue Paul Beau),现址是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图1)。
长乐路39号前身是长乐路第二小学旧址,再以往,它是与上海九三学社有着历史情缘的民治新闻专科学校(简称民治新专)旧址,曾见证过上海一批新闻人的理想、奋斗乃至鲜血。2016年7月7日,民治新专旧址被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列为黄埔区文物保护点(图2)。20世纪50年代初期,此处也曾暂作九三上海分社办公地点(图3[1])。
1928年夏,《新闻报》记者顾执中、沈颂芳(新闻报驻北京特派员)、沈吉苍(上海新闻报采访部工作)、闵刚侯(东吴法学院专攻法律)、范仁齐(邮局工作)和葛益栋(顾执中小时候的好友)六人多次商讨,一致同意筹资在上海创办一所民办私立学校,包括小学、中学、补习学校,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业余教育直至高等教育的新闻学校。鉴于当时国民党政府的独裁暴政,民主政治前途暗淡,遂由沈颂芳提议,定名为上海民治新闻学院(租用位于金陵东路南洋医院对面的一所洋房),顾执中任院长。[2]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治新闻学院坚持抗战和进步立场,聘请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包括武剑西等)来院授课而遭受国民党当局压迫、限制和刁难,被迫于1932年降级改名为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校徽如图4[3]。
在动荡的岁月中,民治新专曾三易其址。自1931年起(除外地办学外),民治新专上海校址始终在长乐路39号。学校两幢二、三层普通楼房共有14间大教室的,外加一个大操场。1951年秋,民治新专更名为民治新闻工农学校,直至1954年停止招生。[4]
一、追求民主进步,激扬抗日精神
民治新专是一所现代中国办学最久的专门培养新闻人才的民办新闻学校,首届新生有四十余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治新专师生积极参加救亡运动,不少地下党员纷纷到民治求学,校内抗日情绪高涨。
1932年“一·二八”事变当天,顾执中带病赶到报社布置采访事宜。第二天冒着炮火亲临战地,及时发文报道我军战士英勇守住炮台的爱国事迹:“炮身虽已给飞机炸毁,但我英勇的广东士兵,却已在海滩上挖掘了战壕,装上了机关枪,三三两两在一起严阵以待。”[5]民治新专师生们也以自捐来的钱购买慰问品(面包、罐头等),捐献给在前沿阵地英勇抵抗的战士们。[6]
1935年,顾执中结束了海外考察回到上海之后,义无反顾地参加沈钧儒领导的救国会工作,经常在民治新专校舍举行秘密会议,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7]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顾执中等人发起组织文化界救亡协会,他不惧炮火,每天带领民治新专学生前往前线实地见习。在战争激烈,交通受阻情况之下,利用放飞信鸽,把稿件传回报社,被新闻界誉为一大传送创举。
1938年冬,顾执中被推举为上海民众慰劳团团长。他毅然决然地带领不同界别代表的慰劳团到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进行慰问,受到新四军代军长项英和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领导的热情接待并合影留念(图5)。
顾执中结识了正在新四军中采访的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以自己一支“派克”牌钢笔相赠,希望她也能向世界人民忠实报道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事迹。通过顾执中带领的慰劳团,更多的民众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的主张和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事迹,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爱国抗日救亡运动。
1940年上海沦陷。新闻记者惨遭日伪特务暗杀事件频频发生。面对日伪的恐怖活动,顾执中冷眼相视。他曾在对民治新专学生讲课时说道:“我以为上海的形势更加惡化,我们中国新闻记者忠贞地坚守岗位,虽死何憾。惟愿后人踊跃参加,再接再厉。不胜利,战斗不止。”同年7月,民治新专被迫休假。同月坚持与敌伪战斗的顾执中被大汉奸汪精卫“通缉”。一个月后的8月17日,顾执中在从民治新专(家人都住校舍内)回报馆途中惨遭日伪特务击伤颈部而幸免于难。
《新闻报》记者、民治新专校长顾执中在战火中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前往各个战区采访、考察,秉笔直书撰写文章,用他那支坚守正义与良知之笔及时报道中国军民奋勇抗战的英勇事迹,揭露日本侵略者残杀无辜百姓累累罪行之真相,激发起中国人民对日寇侵略者的强烈愤怒和抗战的决心。
二、坚定革命理想 迎接胜利到来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民治新专在上海复校。1946年春季开始扩大招收规模,吸引了许多地下党员,招收的学生数量是民治新专史上之最。授课的教师有陈翰伯、武剑西(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论、哲学)、焦敏之(俄文、历史唯物主义)、许杰、笪移今(中国农村经济)、盛叙功、郑振铎、顾用中等,以学生的名义邀请郭沫若、许广平、田汉、华岗等来校作报告,极受同学之欢迎。[8]民治新专学校也成为左倾团体开展秘密活动的据点之一。民治新专的新闻教育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提倡教学实践合一。为了高年级学生走出课堂,有学以致用的实习机构,而于同年设立了民治通讯社,组织学生报道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运动,参加抗议美军在北平强暴女学生的游行示威。
1947年初,国民党发动大规模内战,白色恐怖阴云已经笼罩全上海,党组织的活动全转入了地下。民治师生不畏强权、英勇抗争,积极参加反独裁、反内战、反饥饿的学生运动。由此民治新专学校也成了特务们重点监控之目标。[9]由于民治通讯社秉持的政治立场,随之也被国民党当局勒令查封了。[10]
1947年7月下旬,九三学社上海分社主任(理事)褚辅成召集九三学社在沪社员孟宪章、孙荪荃、笪移今、王造时和吴藻溪等进行座谈,决定发起成立“对日问题座谈会”。针对美国的肆意妄为,九三学社联合各党派、民主进步人士开展“反美扶日”运动。首次通过“对日问题座谈会”发表了《我们关于对日问题的意见》,在这份《意见》上签名的有褚辅成、孟宪章、笪移今、吴藻溪、孙荪荃、王造时、李世璋、臧克家、李维城等15人(其中九三学社6人、民革4人、民建2人、民盟1人、无党派人士2人);之后同年顾执中加入九三学社。成为民主党派一员后,他在通过“对日问题座谈会”分别发表的题为《我们对召开对日和约预备会议的意见》和《针对美国积极助日,中国应有的对日政策》等声明上都有署名。在美国扶植日本趋势更愈益露骨时,“对日问题座谈会”又发表的题为《对美国积极助日复兴的抗议》的声明上,署名的有各党派进步人士、高级知识分子等多达282人。
1948年6月5日中午,上海全市大、中学校学生(包括民治新专)在外滩集合,举行“反美扶日”大游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突然遭到国民党军警强行驱散、分割,有同学受伤、有同学被抓。面对军警,民治新专同学手挽手怒目而视。[11]而民治新专同学孟庆铣(孟宪章侄子)在游行时散发传单而被捕,另一同学陈康德(反美扶日委员会委员)在第二天也被秘密逮捕。同月下旬,获悉国民党特种刑庭要派人对学校进行调查,顾执中及时通知学生躲避,幸未成祸,保护了更多学生的安全。[12]同年12月,顾执中当选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会由常务理事集体领导,顾执中为三位常务理事之一)。在国民党反动专制的年代里,即使是民主党派,处境也令人堪忧。而随着国民党在军事上的节节失败,他们对民主进步力量的迫害也愈演愈烈。
1949年3月,中共地下党方面获悉敌伪上海警备司令部已将顾执中列入了枪杀黑名单后,随即通过孙荪荃转告顾执中尽快离开上海。同月24日,顾执中搭乘英轮前往香港(香港民治新专)暂息。上海解放前夕,民治新专金春潮、章德铭、顾我先和王橙洪四名学生被捕。同年5月21日,金春潮(地下党员)和章德铭惨遭国民党杀害,顾我先和王橙洪所幸在上海解放时被营救出狱。[13]1949年5月25日,上海民治新专师生以高昂的革命激情迎接上海市区的解放。民治新专同学主持了全市学联召开的庆祝上海解放的庆祝大会。同年6月,民治新专学生参加了庆祝上海解放大游行(图6)。同年6月19日,民治新专为殉难的金春潮、章德铭召开了悼念大会,校长顾执中亲手书写了“碧血千秋”四个大字[14],并对顾我先等同学表示慰问。
上海解放后,民治新专于1949年秋又重新招收一批新生,得到了人民政府政治上、经济上的支持。1950年6月,顾执中当选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三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而他一家仍居住在民治校舍内。[15]民治新专校内成为九三学社上海分社暂设的办公地。1951年8月17日,在华东新闻出版局恽逸群局长的支持下,民治新专更名为民治新闻工农学校,直至学生1954年毕业后即停止了招生。
长乐路39号这幢普普通通的建筑,就像一台时代的记录器,默默地存储着历史的印迹。每当我们重返这处九三学社先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初心之地,过往无数曾为民主和进步鼓呼、为民族兴亡呐喊、追求革命理想的九三人(新闻人)和事似乎就在我们眼前重新回放,激励我们不忘历史,继续前进。
注释:
[1]C53-1-34: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社章社史及社的性质、方针和任务文件(1950-1951),上海档案馆。
[2]顾执中:《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的诞生与成长》,《新闻研究资料》,1981年第5期。
[3]陈康德、张惠卿:《历史最悠久的民办新闻学校——记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新闻战线》,2007年第3期。
[4]顾执中:《民治新闻专科学校简史》,《民治新专建校六十周年纪念册》(内部资料),1988年,第7页。
[5]孙南:《书写不朽的战斗篇章——顾执中战地新闻实践对新时代军事记者的启示》,http://www.81.cn/jsjz/2022
-05/06/content_10152392,htm。
[6]同[4],第2页。
[7]杨兆麟:《顾执中:可敬的老报人和新闻教育家(上)》,《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6期。
[8]同[4],第5页。
[9]张惠卿:《记解放战争期间上海民治新专部分同学的革命活动史实》,《民治新专建校六十周年纪念册》(内部资料),1988年,第39页。
[10]同[4],第6页。
[11]陈康德:《回忆我在民治新专时期的学生运动》,《民治新专建校六十周年纪念册》(内部资料),1988年,第52页。
[12]同[11]。
[13]同[2],第209页。
[14]顾我先:《金春潮同学殉难前后》,《民治新专建校六十周年纪念册》(内部资料),1988年,第61页。
[15]C53-1-53: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社员名册(1949.5-1950.12),上海档案馆。
(作者为九三学社上海电气委员会社员)
责任编辑:马莉莎
顾执中,号效汤,江苏省南汇县周浦镇人(今属上海市)。1898年7月14日(农历五月廿六)出生于上海。
1947年,顾执中加入九三学社,是九三学社上海分社早期领导人之一。1948年12月任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50年6月任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三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历任九三社中央第二、四届候补委员。
1954年,顾执中调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任编审。历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新闻社理事等;1998年教师节,国家教委、人事部和全国总工会授予顾执中“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著有《西行记》《到青海去》《东北呼天乐》及《战斗的新闻记者》等。
顾执中自幼熱爱祖国,深深了解劳动人民的艰难处境。他一生安于清贫,淡泊名利,只接受奖章和奖状而不接受奖金。在几十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发表作品共达一千多万字,其中在80高龄以后的作品有300多万字,时任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赞誉他是“老有所有”的榜样。
1995年4月16日 (农历三月十七),顾执中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