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月
【摘要】 通过梳理关于陈舜俞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陈舜俞从政经历以及政治思想的研究;《庐山记》文献学价值的研究;陈舜俞的生平、交友以及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根据对前人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表明,近年来学者对陈舜俞诗词方面的关注比较少。
【关键词】 陈舜俞;《庐山记》;《都官集》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8-006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8.019
北宋名士陈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曾因才华超群又高风亮节,被称为嘉兴三贤之一。庆历六年考中进士,嘉祐四年又取得制科第一,还曾受邀参与《资治通鉴》的编撰,可谓“高才”。苏轼也称赞其“学术才能兼百人之器”。陈舜俞曾三次弃官隐居白牛村,因为多次直言上书,与政党意见不一,导致他在仕途多次沉浮。但在为官期间,他一直宅心仁厚,体恤民情,爱民如子。陈舜俞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作品,大多数都收录在《都官集》中,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大多数学者只关注他的生平、政治经历、《庐山记》等方面,对他的诗词研究进行的学者寥寥无几。为此,本文将综合有关陈舜俞的研究成果予以分析。
一、关于陈舜俞政治方面的研究
陈舜俞的政治生涯可谓一波三折,目前关于陈舜俞政治方面的研究大概以从政经历和政治思想两个方面为主。
2013年,朱一舟的《从陈舜俞看北宋士大夫群体之分裂》,从北宋士大夫群体生活的政治背景出发,以梳理陈舜俞的从政经历为主,来宏观地分析北宋时期士大夫政治内部存在的复杂矛盾。朱一舟认为陈舜俞的政治生涯可以分为比较平静的考中制科时期和充满矛盾的京朝做官时期。在这里,朱一舟对陈舜俞的从政研究很全面,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认为陈舜俞第一次弃官隐居为皇祐年间,这一观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陈舜俞此时并不是隐居,而是在庆历七年,因为父亲去世选择离职回家乡守孝。《金山县志》就曾记载“未及一年,其父殁于官舍,扶柩返里,闭门读书” ①。在宋代,当遇到父母亡故,就必须回籍治丧并守孝三年。2018年,韩鑫在《陈舜俞生平与政治主张研究》的学位论文中,在第三部分,以《都官集》中的内容为基础,对陈舜俞的政治主张“利用、厚生、敦化、崇德、经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分析其特点。2019年,张建坤在《论宋儒陈舜俞“太平有为”的政治构想》一文中,对陈舜俞的政治思想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作者通过陈舜俞的“太平有为策”,发现陈舜俞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通过“六经”来说明君主的主权与治权不平衡的问题,并且希望通过君主“务大体”“运三德”和群臣“守小体”“知廉耻”的办法以达到以君为主、以臣为辅的状态,君臣能够分工合协作,最后实现共同治理天下的构想。2020年,在《北宋陈尧佐、陈尧咨、陈舜俞人物考》中,乔宇通过《首修陈氏族谱序》中的记载,认为陈舜俞担任过“嘉禾令”一职,并列举《氏族大全》中的记载来论证。此外,作者认为在万历《绍兴府志》中记载陈舜俞“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这一点无法考证是否属实,显然没有考证翔实,可以通过《宋史》《续修枫泾小志》等文献来考证。
二、《庐山记》的研究
《庐山记》是陈舜俞遍访庐山每一处创作出来的一部关于庐山的山志。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大部分学者对陈舜俞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庐山记》的文献学价值上。
第一,许多学者运用《庐山记》中记载的内容为自己的研究进行考证。首先,运用《庐山记》中的记载对“渊明醉石”进行研究。邓钟伯在1982年发表的《陶渊明故里说》一文中,开篇点出陈舜俞等人沿用颜真卿的说法,认为陶渊明的故里是“粟里”。接着在这篇文章作者对陈舜俞在《庐山记》中关于“粟里”的记载进行了考证,认为在山北“粟里”应该改为南里。2016年,在《渊明与醉石》一文中,贺林认为较早记载“渊明醉石”这一事情的文献是《庐山记》。此外,作者也在文中提到,在如今至少有五块石头被认为是“渊明醉石”,而“星子醉石”就是陈舜俞《庐山记》中记载的那块石头。其次,运用《庐山记》考证一些僧人以及其他人的作品等内容。《庐山记》中记载许多古寺的地理位置和僧人的相关内容。2000年,曹虹的《慧远与庐山》中借助陈舜俞《庐山记》中的記载,确认了庐山著名的古迹东林寺和西林寺的位置,并且还运用《庐山记》论述僧人对庐山的贡献。2018年,滑红彬运用《庐山记》考证了《庐山归宗寺志》的编撰背景。2020年,滑红彬《〈补五代史志文志辑考〉订补十一则》一文中,通过《庐山记》等关于庐山的文献,对张兴武教授的《补五代史志文志辑考》进行了订补。其中发现《五衫练若新学备用》三卷不仅作于南唐时,而《补五代史志文志辑考》未收录,还有《华严别论》《元宗庐山题刻》《西林诗》《君庙重修殿记》也都据此补入。此外,《曾巩游览庐山行程初探》也曾通过陈舜俞的《庐山记》等宋代文献中关于庐山的记录,梳理了曾巩游览庐山的行程,从而有助于为《游山记》的正确标点提供依据。同年,李勤合在《释应之〈五衫集〉撰于庐山及其“书籍之路”》一文中,也运用《庐山记》考证了释应之撰写的《五衫集》应该是在庐山创作。最后,部分学者根据《庐山记》对一些地点进行考证。早些年有学者利用《庐山记》中记载的相关史料,考证过庐山西北部有一座香炉峰,并且在东林寺的南面。另外还有学者考证过庐山中的岩石,认为“文殊古洞”中的古岩石就是陈舜俞在《庐山记》中记载的新罗岩,而滑红彬《庐山董奉杏林的历史与变迁》一文中,根据陈舜俞《庐山记》更加明确了“董奉杏林”的方位为庐山的山北。
第二,作为一部考据严密的山志,在版本、卷帙、保存史料、校勘等方面也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首先,关于《庐山记》版本、卷数以及校勘的研究。2005年,李裕民在《四库提要(经史之部)订误》一文中,根据《四库提要》中关于《庐山记》的记载,对提要所收录的篇名进行了辨伪,并且提出了四库本和永乐大典本的《庐山记》的卷数为足本,显然没有注意到1909年罗振玉在日本发现的足本《庐山记》。另外,也考证了《庐山记》的创作时间应在熙宁五年至九年。2010年,李勤合的《陈舜俞〈庐山记〉版本述略》对陈舜俞《庐山记》的版本进行了研究。作者先梳理了《庐山记》的产生背景以及版本的流传情况,并对《庐山记》三卷本和五卷本两种版本类型进行了说明。此外,作者在2011年发表的《足本〈庐山记〉在近代的发现》一文中,认为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可能是近代比罗振玉更早注意到《庐山记》的学者。2012年,在《陈舜俞〈庐山记〉卷帙辩证》一文中,虞万里通过多条理由证明《庐山记》应为五卷,并指出李教授未检寻罗振玉在日本发现的五卷本《庐山记》。2014年,滑红彬和李勤合在《〈四库全书〉残本〈庐山记〉的文献价值》一文中,发现陈舜俞的《庐山记》收录了以前未被注意到的《游庐山记》,这是一大发现。另外也运用残本的《庐山记》校正了足本《庐山记》中的多处讹误,并且还补正了足本多处阙文。吴怿在《新见〈庐山记〉版本及价值》一文中,也是从《庐山记》的版本、校勘补缺以及具有的文献价值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庐山记》的考证严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北宋地志。
其次,关于《庐山记》保存史料的功用。2011年发表《宋人陈舜俞〈庐山记所见吴·南唐史料考论》一文中,作者通过考证发现《庐山记》记载了吴·南唐9位江州刺史与庐山有关的历史人物以及与佛教道教等相关的内容,为我们更好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面貌。陈尚君在2018年通过《庐山记》发现了许多唐代佚诗,并把《庐山记》概括为唐五代庐山全盛时期的实录。作者分别从名家佚诗、诗僧佚诗、《全唐诗》未见诗人的佚诗等方面来总结了《庐山记》所具有的文献价值。最后,作者在文末提到,宋人多以为陆蟾《瀑布》一诗应写为唐五代,但其实是作于宋太宗时期。上文提到通过《庐山记》发现以前未被注意到的《游庐山记》,也是《庐山记》保存史料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三、陈舜俞其他方面的研究
陈舜俞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他的出生年份一直都是人们考证的重点,大多数都是通过《枫桥诗》来判断生于天圣四年(1026年),而他的籍贯一直存在着“嘉兴说”“乌程说”两个说法。在《宋才子传笺证·北宋前期卷》一书中,认为“乌程说”出现的原因则是猜测为陈舜俞年少时求学于胡瑗。
他的农耕思想,王晓如在1992年发表的《略述宋代乡村的第五等户》一文中,在论述第五等户的经济变化趋势时,引用陈舜俞《说农》的观点,表达了土地占有的情况。于凤阳则是利用《说工》中陈舜俞的一些观点,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出发,分析“宋代百官之职,社会风气以及国家社稷之间的关系” ②。曾维生对《山中咏橘长咏》进行研读,认为陈舜俞所创作的诗早于宋韩彦直《永嘉橘录》一百多年,并且将二者进行对比,发现有一些关于柑橘培育技术也高于韩彦直。另外在研读之外,也分析了为什么陈舜俞的《山中咏橘长咏》影响力不及《永嘉橘录》。2019年,韩玉芬在《考据时代农史研究的新尝试》中,对曾维生《山中咏橘长咏研读》一文进行分析,认为陈舜俞的《山中咏橘长咏》改写了中国柑橘的历史。
陈舜俞的朋友可谓遍布天下,上至重臣,下至普通百姓,甚至还有许多僧人。谢天鹏在《契嵩〈嘉祐集〉〈治平集〉以及〈论原〉考论》一文中,就运用陈舜俞与契嵩二者为好友这一视角,认为陈舜俞应该了解两个集子中的字数和卷数,并在《明教大师行业记》中还说出二个集子由谁保管,所以陈舜俞应该是在描述的时候把二书的内容说反了。胡传志撰写的《金代有关北宋文献三考》一文中,通过《辽东行部志》发现苏轼书写过陈舜俞的《施食放生记》,不仅补充了苏轼研究的不足,还为苏轼与陈舜俞的交友考证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013年,马安娜在《试论北宋中期前六客会及其后世影响》一文中,着重谈论了陈舜俞、苏轼等六人在北宋熙宁年间集结在一起的原因、具体内容以及对后代的影响,从此来探索北宋文人集会的特点与文学价值。
“不知陈舜俞,枉为枫泾人” ③,后世人们因为仰慕陈舜俞的高风亮节,对他隐居的地方称为清风泾,后面逐渐演变为枫泾。马婧婧在《枫泾古镇》一文中就曾提到,宋代屯田员外郎隐居于此,《宋代嘉兴诗人与嘉兴书写》一文对宋代嘉兴地区的诗人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并且分析嘉兴地区隐逸之风的原因,认为像陈舜俞等人隐居于此是因为仕途受阻,才回归故乡隐居。
赵阳在《人间天堂》一文中,记载了陈舜俞因为芍陂地区的丰收之美,赞美了芍陂,并且创作了一首诗《和王介甫寄安丰知县修芍陂》,而孙开铨则是对陈舜俞所创作的一些农事诗进行了整理。
上述的研究现状都是近些年关于陈舜俞的一些论文,现今涉及陈舜俞研究的著作有《北宋名士陈舜俞》《宋才子传笺证·北宋前期卷》《宋人生卒年考》《宋代文化史大辞典》《宋代诗学辞典》《宋人文集概述》《宋人别集叙录》《浙江省人物志》《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等。其中,由枫泾文史研究会编印的《北宋名士陈舜俞》,全书共有六个部分,主要是把陈舜俞的生平履历、文选诗词、古人对陈舜俞题咏的诗词选以及枫泾爱好文史的人撰写的一些文章等整理出版,是目前收集陈舜俞相关资料比较详细的一部书籍。在《宋才子传笺证·北宋前期卷》中,作者也曾考证了陈舜俞的生卒年以及履历等方面。比如因为上书反对“青苗法”被贬官之后并没有反悔之举。此外,李裕民《宋人生卒行年考》对其生卒年月有少许记载,但在记载卒年时出现错误,经考证发现陈舜俞应该卒于公元1076年。《宋代文化史大辞典》以及《中国诗学词典》对其人也有介绍,但都不够详细,仍然有许多地方可以补充。《宋人文集概述》《宋人别集叙录》两部书都是对《都官集》的一些记载。
综上可知,目前学界对陈舜俞的研究还有许多空白之处,比如对陈舜俞的诗词关注就很少。陈舜俞一生写过很多首诗词,虽然大部分已经散佚,现存157首。他的诗大多数是纪实的,也有写景抒情的。细细品讀他所创作的一些诗,我们可以很亲切地感受到他的生活、他的友情与亲情,就好像这位才华出众且具有经世之志的杰出文人出现在我们眼前。
注释:
①丁叶红主编:《北宋名士陈舜俞》,枫泾文史研究会2014年版,第12页。
②于凤阳:《都官集·说工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学位论文。
③丁叶红主编:《北宋名士陈舜俞》,枫泾文史研究会2014年版,第187页。
参考文献:
[1]李勤合,滑红彬.《四库全书》残本《庐山记》的文献价值[J].图书馆杂志,2014,(3).
[2]丁叶红主编.北宋名士陈舜俞[M].上海:枫泾文史研究会,2014.
[3]李勤合.释应之《五杉集》撰于庐山及其“书籍之路”[J].九江学院学报,2020,(1).
[4]滑红彬.《补五代史艺文志辑考》订补十一则[J].图书馆研究,2020,(1).
[5]王瑞明.宋人文集概述[M].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6]滑红彬.《庐山归宗寺志》的编纂及内容[J].九江学院学报,2018,(1).
[7]贺林.陶渊明与醉石[J].宝藏,2016,(11).
[8]马安娜.试论北宋中期前六客会及其后世影响[J].语文知识,2013,(3).
[9]李裕民.《四库提要》(经史之部)订误[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2).
[10]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1]王晓如.略述宋代乡村的第五等户[J].青海社会科学,1990,(2).
[12]邓钟伯.陶渊明故里说[J].江西历史文物,1982,(2).
[13]朱一舟.从陈舜俞看北宋士大夫群体之分裂[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
[14]乔宇.北宋陈尧佐、陈尧咨、陈舜俞人物考[J].文教资料,2020,(5).
[15]韩玉芬.考据时代农史研究的新尝试——从《长咏》诗之发掘和柑橘史的改写说起[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9,(4).
[16]吴怿.新见《庐山记》版本及价值[C].江西省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2013.
[17]韩鑫.陈舜俞生平与政治主张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8.
[18]张建坤.论宋儒陈舜俞“太平有为”的政治构想[J].原道,2019,(1).
[19]虞万里.陈舜俞《庐山记》卷帙辩证[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1).
[20]胡耀飞.宋人陈舜俞《庐山记》所见吴·南唐史料考论[J].长江文明,2011,(7).
[21]李勤合.陈舜俞《庐山记》版本述略[J].图书馆杂志,2010,(10).
[22]滑红彬.曾巩游览庐山行程初探[J].九江学院学报,2020,(2).
[23]蒋燕娜.宋代嘉兴诗人与嘉兴书写[J].嘉兴学院学报,2019,31(4):21-26.
[24]谢天鹏.契嵩《嘉祐集》《治平集》以及《论原》考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8,(3).
[25]李勤合,馬新蕾,滑红彬.足本《庐山记》在近代的重新发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26]于凤阳.《都官集·说工》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27]虞云国.宋代文化史大辞典[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
[28]傅璇琮,祝尚书.宋才子传笺证·北宋前期卷[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29]李裕民.宋人生卒行年考[M].北京:中华书局,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