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程家铺初级中学 蒋 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体系变得越来越完善,它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更高挑战,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时,随着知识的不断细化,物理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也有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初中物理知识,真正锤炼物理技能,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不断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教师需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方法,探索出真正适合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本文围绕新课标的现实要求,对物理教学方法作出了分析,并从六个维度论证了有效教学的切入方法。在实际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新颖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采用生活化教学;构建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理安排复习内容,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有效设计教学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六个维度来作出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论述。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时,随着知识结构的不断升级,学生的物理思维也在不断深化,同时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笔者认为要根据初中物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难度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提前熟悉和了解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这样能够辅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达到更优的听课效果,也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物理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知识之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声音在物理学中的特点,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抽取一定的时间进行声音产生与传播的预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首先将物理教材中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熟悉所有的知识点。为了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防止学生在课下出现敷衍学习的情况,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预习的小任务,比如,问题一,声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问题二,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什么不同,在什么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快,而在什么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又无法传播呢?通过设计类似的小任务来引导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物理知识的预习,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地进行物理知识的预习。为此,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在预习时将本课中的重要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地归纳,可以尝试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绘制成思维导图,相信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之后对本课知识印象会非常深刻,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也会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选择性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预习方法和习惯。
课堂导入环节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独特的导入环节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将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极致。这是因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合理新颖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产生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紧紧跟随教师的讲解,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另外,合理的课堂导入环节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汽化和液化”这一节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真正学习和掌握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物态变化内容,教师设计合理新颖的课堂导入环节是非常有必要。首先为了起到承上启下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在课堂上展开提问:我们之前在物理课堂上所学习过的物态变化有哪些?引导学生回顾熔化和凝固的知识点,接着鼓励学生陈述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是放热还是吸热现象。紧接着引出汽化和液化的物态现象,这样复习的导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之前所学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效的串联,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实现正迁移,实现温故知新的效果。教师针对本课内容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式,提前做好关于物态汽化和液化的相关课件,通过多媒体来生动地为学生展示物态汽化和液化的自然现象,如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开水烧开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还有冬天人们戴眼镜从室外到室内会发现眼镜片上面的小水珠等,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形式来为学生直观地进行展示,这样能够以图像的方法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现到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易于理解的物理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感,加深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快速吸收掌握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物理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阵地,要想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教师必须抓住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物理这门学科不仅在初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它与我们生活中的现象和常识也是牢牢相关的,要想帮助学生真正在初中阶段学好物理这门课程,教师需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将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紧密联系起来,这样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物理思维形成,帮助学生发现物理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采用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知识时,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先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比如放大镜,并为学生讲述放大镜的原理,讲解如何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事物,包括利用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来进行照射,将光源集中在一个点上,准备一根火柴,通过利用手中的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来将手中的火柴点燃。通过这一物理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借此提出问题,放大镜是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将火柴点燃的?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带着问题去听讲,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集中注意力听教师分析问题原理,以此达到深化学习效果的目的。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下凹透镜,生活中最常见的凹透镜就是教师的近视眼镜,可以提出问题;大家想象一下凹透镜是如何帮助我们来矫正视力,更清晰地观察到远方的实物的?有了这两组生活化情境的展示,那么接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就会都集中到透镜的学习中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生活中透镜的原理。本次课堂教学能够紧密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透镜进行展示和介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知识就在身边,它并没有那么的抽象和复杂,激励学生产生物理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的透镜相关知识合理的应用到生活中去。
物理在初中阶段也是一门比较独特的学科,它是学生理科思维培养的关键学科,并且物理学科与实验也是密不可分的。物理学是通过实验一步步得到证实及深化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意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为了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学习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和发展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还要注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技能。基于此,可以安排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组成不同的物理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今后在物理实验中互相学习和帮助,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节知识时,为了辅助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密度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安排学生按照就近的原则以四个人为标准建立物理学习小组,每一组轮流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和监督各小组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时根据本节知识的重点内容为学生安排一些实物进行测量,由于物质的密度是和质量与体积相关的,在整个物理实验过程中需要小组内的各成员分别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我们学习的公式来计算物体的密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要注意实验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测量物体的相关数据,然后计算完成物体的密度测量,根据小组内成员的表现情况来进行点评,要求学生之间互相点评,及时发现自己和其他成员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提高组内各成员的学习效率。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还要注重将小组的成员进行重新分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或者实验中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和不足,如果小组成员没有变化,那么他们在学习中很可能会出现同质化问题,对相同的错误难以发现,只有适时调整小组成员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研究学习技能。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材是以主题单元划分的,每个单元都有相似的内容,每一课知识都有很大的关联,要想真正学好初中物理,需要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将物理所有知识紧密联系。而要想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帮助学生夯实物理基础,需要安排学生重视物理学的复习环节,有效的复习回顾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将自己对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从而在巩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的正迁移。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测量平均速度”这一环节知识时,关于“机械运动”的这一单元内容就基本结束了。学生在学习完整个单元的物理知识后,他们对物理的机械运动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仍然不够透彻,且很难将本单元中所有的物理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不利于学生物理知识架构的建立,他们的基础知识也不够扎实。对此,教师需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和复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将机械运动相关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串联,然后引导学生将每一课的知识绘制成思维导图,用以加强所有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机械运动主题的所有知识进行正迁移。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可以为学生设计机械运动相关的练习题,尤其是要安排学生掌握与平均速度相关练习题的运算,这样才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中,合理的作业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物理学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有它的独特之处,虽然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学科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背诵,但是物理学中也有一些定义概念和计算公式是需要学生牢牢掌握和理解的。物理学中有一些计算题用以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因此,物理学的作业需要认真综合设计。在“双减”政策影响下,初中物理教学中既要迎合当下的“双减”政策做到降低学生的课业压力,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还要注重保证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辅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所学习的物理知识。为此,教师需要侧重研究物理学的作业设计。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光的折射”这一课知识后,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关于光的折射的内容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在课下为学生设计物理作业,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且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多的学习压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笔记的形式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也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对知识点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性地安排作业,为班级内优等生设计一些有难度和挑战性的练习题,以深化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为班级内成绩中等的学生安排难度等级一般的题目,以此拓展他们的思维,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题目,用来巩固学生的基础,强化他们的记忆。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教学中,要达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的效果,教师需从日常教学中反思和改进,着重完善教学方法,结合初中阶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的物理学习,还要根据当下的教育政策来辅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重要的是要引导初中阶段学生发展自己的物理学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完成的是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方面着手,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要抓住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利用物理课堂学习的时间,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物理课堂听课效果。课后还要引导学生总结和复习,及时发现物理学习中的不足,查漏补缺,将所学知识及时有效巩固,然后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