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峰
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排了一个新的栏目“阅读链接”。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对“阅读链接”重视程度不够,只是让学生自己读读就算完成,没有发挥出“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实际上,巧妙运用“阅读链接”,不仅可以丰富课文内容,还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度。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阅读链接”的教学。
一、借助“阅读链接”,助力学生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依托课文特点,借助“阅读链接”为学生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人物生平或者背景资料等,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一文,主要通过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又深邃的意境,表现了鲁迅关于人生中现实和哲学的深深思考。课文中描写的意境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也是很难理解的。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到课文描述的意境,感悟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呢?教师可以把“阅读链接”中冯雪峰的《论(野草)》、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中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借助“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有效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发挥“閱读链接”在学生阅读中的助力作用,在恰当的时机引入课堂,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借助“阅读链接”,拓展阅读范围
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仅靠教材中的课文是不够的,要有一定的相关阅读量作为支撑。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编排的“阅读链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
如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这首诗,通过阅读学生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也感受到了毛泽东的豪迈胸襟。那么,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是否也具有类似的特点呢?教师可以把“阅读链接”中的《菩萨蛮·大柏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说说通过阅读自己发现了毛泽东诗词的哪些特点。这样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延展了学生的阅读边界,让学生对毛泽东诗词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彰显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和教学价值,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材中,课后“阅读链接”中选编的内容有好多都与课文内容相关联,教师借助“阅读链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同类文本的认知。
三、借助“阅读链接”,落实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要素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准确把握“阅读链接”和语文要素相关联的地方,引导学生阅读,深化学生对语文要素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军神》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课后“阅读链接”是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丰碑》,是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编排与设置的。运用“阅读链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如在教学《丰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军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并说说自己从这些语言描写中感受到了军长怎样的内心活动。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人文主题的认知,还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到军长的内心活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阅读链接”与语文要素相关联的地方,借助“阅读链接”来落实语文要素,凸显“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阅读链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对学生的学习做提示、点拨和引导等,从而凸显出“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让学生的阅读更深入。
(作者单位:江苏涟水县南门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