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琬璐
在现代社会,但凡开车上路,必备本人的机动车驾驶证。在古代,有人也会骑马,那么骑马需要“驾马证”吗?
在正式骑马上路之前,古人也得按照规定和章程拿到“驾马证”,而且一点儿也不比现代考驾照轻松。
“驾马证”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秦朝。秦朝《除吏律》中记载,如果一个人连续四次没有考到驾马的证件,就要罚做一定的徭役。可见,古人对驾驶技术的要求有多高。当然了,这是针对在战场上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骑兵而言的,如果他们驾驶技术不达标,会直接影响战局的走向。但是,你也不要以为普通百姓考“驾马证”能轻松多少,百姓“驾马证”考试的流程、考试内容、考试标准与骑兵的是一样的,只是少了些限制而已。
在唐朝,除了“驾马证”,还有“牛车证”“驴车证”等,考试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唐律》中提到牛车、驴车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驴车载人、载货量較少,驾驶要求略低一些。那时的牛车相当于现代的重型车了。
此外,拥有上述“驾驶证”的人必须在官府备案。在交通运输时,贵族只能聘用这些人。
不过,大家也不要过于羡慕这些驾驶人员,虽然当时拥有“驾驶证”的人少之又少,这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算是美差一件,既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又可获取一定的社会信赖与尊重,可是一旦出了问题,真正担责任的就是他们。尤其是那些给达官贵族干活的驾驶人员,如果哪天自己的雇主心血来潮做了什么愚昧至极之事,比如两家雇主想在街头搞一场对飙赛,这挨处分的人还是驾驶人员。所以,唐朝的“驾驶证”可以说是一个有效的问责机制,以此约束驾驶人员遵守交通规则。
下面,我们以秦朝的“驾马证”考试为例,看看要考几个科目。
科目一俗称马脖子系铃铛。考试时,考官会让考生驾马跑起来,马脖子上铃铛发出的声音必须和马蹄的声音节奏保持一致。
科目二有点像现在考的曲线行驶,俗称s弯。要求考生驾马沿着蜿蜒曲折的河道奔跑,关键在于不能让马蹄沾水,就像现代人考s弯时,车轱辘不能碰到线一样。
科目三俗称直线行驶,与现代的直线行驶基本吻合,就是让考生驾马沿着操场的旗杆奔跑,且不能触杆。
科目四就是上路实践操作,即多辆马车交叉跑,且双方不能有任何触碰或剐蹭。当然,不要以为考过了这四项就可以顺利拿到“驾马证”,还有终极考试等着你。
这便是科目五,俗称射杀野兽。要求考生驾马把野兽驱赶到指定区域,并顺利将其射杀。看来古人考驾照,还能附加考个“猎杀证”。
由此可知,古人考“驾马证”并不容易,因为驾驭的是牲畜或牲畜牵引的驱动车厢,而牲畜具有不稳定性,一个激灵就会受惊,从而引发交通事故。所以,驾驶畜力车上路,既要遵守交通规则,又要保证双方行人或车辆的安全,可谓难上加难。
看来无论身处何时,作为驾驶员都要谨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摘自2023年第3期《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