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搜集与运用的教学策略

2023-05-28 07:23吴慧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4期
关键词:鲁迅资料课文

吴慧

学生搜集资料与运用资料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然而,我们有些教师在培养学生资料搜集与运用这一能力时,常常有意无意地把搜集资料当成查字典似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或者直接以包办代替的方式印发给学生,或者直接借助课件呈现出来。这些做法看似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但这样的教学既无目标要求又缺乏路径指引,对于学生能力的形成显然无益。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学生在每一次搜集资料时总是老样子,发挥不了资料应有的价值。

因此,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资料搜集与运用这一能力时,我们需要根据2022年版课标要求,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搜集与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搜集与运用资料的能力。

一、观照整体要求,把握教学要点

在教材中资料搜集安排在不同册次、单元学习目标中,形成了前后勾连、循序渐进的序列。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就单一单元、课文的要求组织学习,而需要观照教材对搜集资料的整体要求,通过有效梳理,从纵横两个方向把握教学的要点。

1.借助纵向梳理,确定搜集资料的落脚点

搜集资料的学习是从中年级开始的,目标是“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属于铺垫性学习。通过梳理教材可以发现编者安排搜集资料学习的渐进式训练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此处的“收集”与“搜集”比,是让学生从简易的资料收集开始,逐渐学习更多获取资料的方式;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梅兰芳蓄须》中的“查找资料……”,这是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进行资料搜集,针对性比较强。进入高年级后,搜集资料进入初步学习基本方法阶段。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中明确列出“结合资料”,单元内的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都提出了具体的“结合资料”方面的学习要求,并在“交流平台”中总结了“结合资料”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了解写作背景和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更是明确提出“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的目标,在不同的板块中以不同形式示范或提出搜集资料的路径、整理资料的方法策略、概括和分析資料。到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提出“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属于小学阶段搜集资料的总结性学习。

2.通过横向勾连,明确搜集资料的着力点

上述梳理说明,搜集资料学习在小学不同册次中是呈阶段性的,每个阶段的学习需要重点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在每个阶段(单元)中,搜集资料的学习具有横向上的勾连,需要理清内在关联,以明确搜集资料在不同课文学习中的着力点。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单元语文要素中列有“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走近鲁迅”,而鲁迅生活的年代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陌生感,还有鲁迅作品的语言表达与学生熟悉的课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都必须借助资料作为桥梁,让学生能够顺利地从“此岸”到达“彼岸”,才能进入鲁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去感知其作品。《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是鲁迅的作品,所写的内容中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需要借助资料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教材用“阅读链接”直接呈现了需要借助的资料类型,具有示范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课前提示中提出了“结合资料”的具体学习目标,而《有的人》则提出了运用资料学习的要求,带有总结学习的意味。

二、结合学生需求,搭建学习支架

搜集资料主要靠隐性思维支撑,受知识水平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搜集起来会觉得很茫然或者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结合搜集资料的需求,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要求去开展搜集资料的活动。

1.搭建目标明确的需求支架

搜集资料的学习目标在哪里?这是一个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通常他们认为,搜集资料就是目标,却不知道这是一个具有整体意味的能力目标,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形成这一能力。换言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解读编者每次安排搜集资料的具体要求,才能找准相应的学习需求。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语文要素目标中有“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里的“相关资料”,是指与单元课文中涉及的人物、事件有关的资料。《十六年前的回忆》中,需要查阅的是李大钊被捕时的社会背景,弄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理解课文“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和“局势越来越严峻”的表述;《为人民服务》中,需要查阅毛泽东为一个牺牲的警卫战士发表讲话的背景,还有提出“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需要查阅的是革命事业的道路上发生的革命先烈的事情等。只有明确了这样的搜集资料的目标,学生在搜集资料时才不会出现大海捞针的情形,而是围绕目标进行搜索、选择资料,从中找出能够加深课文理解的重点资料。

2.搭建多元化的助学支架

在教材中课文之外的内容往往都含有资料的影子,如单元页的图文、课文中的插图与注释、课后的资料袋与“阅读链接”等,实际上这就为学生搜集资料提供了路径指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助学系统中包含的搜集资料的方向指引,从中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在单元页中就出现了现代诗节选、鲁迅肖像、鲁迅简介等内容,这些都是与鲁迅有关的资料。单元课文《少年闰土》安排了多条注释和两幅插图;《好的故事》在注释和插图之外,还安排了评价《野草》的有关资料作为“阅读链接”,方便学生理解难懂的课文;《有的人》中出现了鲁迅的另一幅画像,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资料。弄明白了编者在课文呈现的资料种类,思考它们的来源,从中可以发现开展资料搜集的路径有很多,找到了相应的抓手,就能顺利地完成搜集资料的任务。

三、适切运用时机,彰显资料价值

搜集资料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但搜集资料不是教学目的,如何运用资料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才是目标所在。学生搜集资料本身需要经历输入、编码、转码和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学生搜集资料后,需要引导学生梳理、整理资料,并适时运用到阅读理解中去,以体现出所搜集的资料的作用和价值。

1.课始运用定基调

对于节选的课文,课始阶段呈现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课文教学定下基调。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呈现鲁迅创作《故乡》的资料以及《故乡》中与节选课文《少年闰土》有关的人物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鲁迅的儿童立场,从少年闰土形象中感知鲁迅的向往和追求,为学生与鲁迅之间搭建理解的桥梁。

2.课中运用破难点

一篇课文教学的难点都存在于课中。对于一些有背景的课文理解,需要借助相关背景资料才能突破难点。这些资料通常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提取、运用。如教学《石灰吟》一诗,“清白”“浑不怕”是学生理解全诗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有关诗人于谦的生平资料和创作资料,从中提取与理解诗中关键词句有关的表述,懂得“清白”表面上是说石灰有洁白的本质属性,实际上是表达诗人具有的高尚情操;“浑不怕”则说明于谦在恶势力面前不妥协、不屈服的精神品质。

3.课末运用促思考

一篇课文学习的结束阶段往往是总结与拓展。总结主要是针对此前学习的内容,拓展则是提出新的学习要求,适宜运用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产生新的思考。如教学《为人民服务》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党的主要领导人对“为人民服务”的论述、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资料,学生阅读这些资料后,再让他们谈谈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学生就会有新的认识,能够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指导学生学习“资料搜集与运用”,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具体单元、课文教学目标要求,为学生搭建好学习支架,选择好运用时机,进而达成对学生资料搜集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注: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建构小学语文叙事类习作教学支架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QJY20201054)研究论文】

(作者单位:海南海口市五源河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鲁迅资料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背课文的小偷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背课文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