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艳
摘 要:小学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发展,可能会出现价值观的偏差。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德育策略也得到了改进和创新。但“双减”政策带来了小学教育环境的变化,面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调整德育教学模式。教师要正确认识开展德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提高德育质量,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使德育在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道德教育 应用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56
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德育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创新教育”。首先,这一基本理念蕴含着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上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为核心目的,进而以教师自我教育为基础。其次,在自我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清晰认识到教育的本源,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出发,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系统关系,这将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教学安排容易忽视德育
大部分学校还是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双减”背景下大力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政策却往往被忽视。学校领导对学生的德育不够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没有正确的看法。还有一些学校组织的德育课程过于形式化、片面化,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生活。很多时候德育都是班主任一个人在做,导致有些学生在班主任的课上表现很好,一旦到其他课程,就会出现松懈。
2.注重说服教育
目前,说服是教师道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小学生的家庭生活都比较富裕。他们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不愿意和教师交流,认为自己是对的。此外,一些教师未能纠正和教导小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导致学生难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说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但如果反复说教,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反抗。
3.学生缺乏自我意识
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没有办法对外界做出准确的判断,他们的言行会受到父母和教师的很大影响。比如,有的孩子习惯在家里发脾气,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些学生可能自身性格上比较孤僻,很难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正。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喜欢躲在一个角落里,甚至有些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不管遇到什么事,他们都去找教师帮忙,很少依靠自己独立地去解决困难。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教学的策略
1.优化学校教学环境
新的教育改革强调素质教育,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需要放在首位。学校可以通过文化环境影响学生,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重视德育工作。
首先需要加强宣传工作,保证德育内容的宣传,提高德育的时效性。比如,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增加一个“德育之窗”模块,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可以在黑板上张贴一些符合学生的、具有启发性的名言警句,或者在食堂可以张贴一些有关爱惜粮食、文明用餐的相关语言和图片标识,规范学生的言行。以便学生在校园里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也可以仔细了解每个班级的情况,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建立班级特色文化。长期处于这种校园环境中,学生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2.丰富德育内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于手机的沉迷已经超出了想象。经过不完全统计,百分之六十的小学生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然后玩一两个小时的游戏。“双减”政策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五项管理也随之应运而生。因此,我们教师在加强德育管理的同时,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进一步丰富德育的内容,加强学生的睡眠管理、身体素质管理以及手机管理。教师要告诉学生,每天要9点以前睡觉,早上早起要加强身体锻炼,只有锻炼出强健的体魄才能够保证一天的学习效率。其次,在班会课上要强调手机管理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手机的危害以及玩手机对于小孩子的不利影響,尤其要做好防电信诈骗教育。
3.重视开展实践活动
“双减”政策的核心关键词是“减负”“提质”。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压力减小,作业压力减小,这些思想上的“包袱”被舍弃的同时,学习兴趣就会提升。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提质”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要“补钙”,避免产生“墙上芦苇”“山间竹笋”这样没有根基的、华而不实的现象。教师要指导学生要端正思想态度,严格遵守并执行《中小学生行为守则》,做到令行禁止,言谈举止要符合当代青少年的身份和要求。与此同时,学校要多开展社会文明实践活动,比如:重阳节到社会福利院探望孤寡老人,学雷锋纪念日做力所能及的助人活动,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等。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明白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可以用实际行动去展现的,只有这样做才会愉悦身心、净化心灵。我们用“双减”减去了学业负担,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对孩子们来说,这有助于他们成长,在他们以后成长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道路,奋勇前行。
4.做好家校协同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且思维发展迅速,家长可在家庭沟通交流、日常生活等活动中渗透德育,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孩子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周围的人与事,培养孩子正确的言行举止及态度观念,促使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善良及真诚。另外,将德育渗透到家庭生活中属自然教育方式,家长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言行,对此,学校德育的展开也应重视生活化的回归,将学生作为主体,合理选择教学策略,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这也是促进德育效果提高的关键。
例如,在开展爱护集体荣誉这一教育时,教师就需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前提下展开校庆活动的组织工作,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计划的制定,并对学生的任务进行合理分配,之后在课堂上展开模拟,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让其真正领会到集体主义的内涵及意义。在此前提下,不仅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确保德育质量,且也能进一步满足“双减”政策要求。此外,家长需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即便是家长工作繁忙,也应尽量高效率完成工作,在下班后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运动等,在长期影响下,孩子会养成爱学习、爱运动的好习惯,并可提升其学习效率。
在“双减”背景下,若想有效对学生开展德育,家庭教育需跟上,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动力,可采取家校联合的方式,使家长优化教育理念,在有限的家庭时间内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等活动,以长远的角度对孩子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在家校共同努力下,真正实现“减负”,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5.提高德育的重视度
要想在小学生的德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和教师首先应该提高对这项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仔细解读“双减”政策的内涵,清楚政策背后的深意,从而转换过去轻视德育的思想观念,还原德育本质。学校还可以邀请教育方面的知名专家开展德育方面的讲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听取专家的指导。还可以和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开展关于小学生德育方面的主题报告,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的德育应该如何开展,在班主任之间分享最前沿的教学经验和真实案例。
在教学方面,教师要响应“双减”政策要求,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尽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本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即可,不能有过多的作业量,为学生留出更多时间,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能全面均衡发展。另外,教师应随时和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微信群交流或者开家长会的方式,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也能够参与到学生的德育中,通过家校结合的方式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后,教师也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对德育方案进行调整,不断创新德育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实践,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在德育实践后,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感想,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学习,通过鼓励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6.以人为本构建德育体系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校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秉承“一心辦学理念,两性课程构建,三化安全保障,四有培养目标,五力管理引领,六学课堂实践,七彩德育渗透”的顶层设计,构建了以劳动教育、爱国教育、清廉教育、生态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行为习惯教育、非遗特色教育为分支的“七彩德育”,努力实现去除功利化、回归公益化,去除应试化、回归素质化,去除焦虑化、回归理性化,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学校教育主阵地功能。学校正式启动课后服务活动。在社团建设方面,学校以“基础+兴趣+精品”三社团为载体建成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包含趣味科学实验、快乐音乐韵律、阳光球类体育、文艺美术陶泥等基础社团,童真德育类、兴趣特长类、学习方法类、社会实践类26门兴趣拓展性社团,以及科技航模社团、校级运动队、昆曲十番、童心童舞和scratch编程五大特色精品社团。同时,以课后服务为载体系统设计推进德育与劳动教育,开设了“走近石练乡贤馆”“多彩社团劳动光荣”“实践课堂-研学”等地方非遗课程,为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习惯和品质打下基础。
7.充分挖掘丰富资源
小学学生德育的开展,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程。因此,教师应以对学生的极大耐心、爱心、关心为前提,不断加强对一些更为鲜活、生动、形象的德育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并将其迁移至学生学科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的不同领域。使德育的开展更加具体形象,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为确保“五育并举”目标达成打下基础。而且,面对诸多德育资源的刺激与引领,源自学生内心深处的迫切诉求必然会得到充分激活,学生可根据教师引导、借助多种方式来完善自身思想认识,“五育并举”目标的达成度自然会切实提高。例如,可通过对小学语文、体育、艺术、道德与法治科学教学素材的利用与整合,将某一阶段、某一领域、某一层面德育教学的项目、内容、要求等融入学科教学领域,借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来完善德育体系、丰富学生认知体验,确保“五育并举”目标的实现。
8.强化五项管理
降低学生的压力与负担,并不意味着降低教学质量。“双减”政策背景下,应落实“五项管理”政策,分别为体质、手机、睡眠、作业及读物管理,以切实保证“双减”背景下的课业质量。针对体质管理,应避免发生主课教师占用体育课进行教学的行为,体育教师需担负责任,加强对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在手机管理方面,因小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仍处于发展阶段,自控力较差,因此需加强对其进行手机管理,不得随意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学生在家时,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多与孩子进行互动,亲近大自然,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在睡眠管理方面,需保证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时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课上能够有充沛的精力进行学习;作业管理方面,教师应避免题海战术,应精准地选择习题,切实达到习题练习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作用,还可对作业的形式予以创新,如实践型的作业等;课外读物管理方面,可基于教学内容与知识水平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不可暗示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书籍,或变相强制学生使用及征订教育读物。
9.在作业中融入德育
为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作业改革,将家务劳动、品德教育等纳入家庭作业内容。比如,一、二年级学生每天“日行一事”,帮父母做家务,践行新德育,让孩子学会家务劳动,来深切体会父母的艰辛,懂得感恩,让孩子在做家务劳动中启迪智慧,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真正实现活动中育德、学习中育人。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技能,养成品德”,每周至少整理一次书柜、衣橱、鞋柜、床铺等个人生活用品,学会使用简单的烹饪器具制作一次美食。于自我的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深化道德意识。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传统工艺制作项目,如剪纸、布艺、编织、印染、折纸、木板、油画、泥塑等,学习制作的技能和方法。参与一次社区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
丰富多彩的德育作业,让学生们单一的课后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趣,同时拉近了父母和孩子的距离。每个人都在为家庭付出,学生虽小,但是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明白父母的不易,知道家人的辛苦,要感恩家人、感恩生活,懂得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十分必要,德育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其综合素养。为强化德育效果,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思考,切实有效地展开多形式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克伟、尹慧玉《浅谈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第18期。
[2] 沈艳君《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施对策》,《今天》2021年第21期。
[3] 潘红霞《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清风》2022年第4期。
[4] 吴伟《“双减”政策下开展德育的思考》,《华人时刊(校长)》2022年第Z1期。
[5] 郭家琴《大格局落实“双减”,小细节德育赋能》,《教育家》2021年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