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快乐学习是当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展开教学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借由课堂的组织以及教学让学生产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但需要注意的是,快乐学习并不是一味地以快乐为导向,而是以学习为导向,为学习效果服务。教师在塑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时候也需要以此为原则,结合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兴趣、好奇心以及感受为出发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氛围 营造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26
课堂氛围是学生在学习中最为直接的感官体验。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正处于心智发育的阶段,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来说,这个阶段对于各个学科的感受以及兴趣都处于萌芽阶段,基本上完全依靠教师的引导,激发自己的兴趣与好奇心。教师不注重课堂氛围、教学方式,很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好奇心,导致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厌学心理。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孩子的语言、逻辑能力,同时也对学好其他学科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奠定基础的阶段,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课堂氛围,通过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引导学生深入课堂,获得美妙的课堂体验,产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欲望。
一、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事实上所面临的挑战更大,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背诵记忆或者机械性的抄写强化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迫使教师回到教学的原点,思考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不少教师的思考重心都放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作业设计的改善等方面,而对教学课堂氛围的塑造不够重视,即使一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营造课堂氛围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1.对教学导入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兴趣未充分激发
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导入环节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氛围,以及之后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导入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采用较为单调的方式,如阅读、背诵、记忆等,甚至直接跳过这个环节,进入新的教学内容。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一般在课间活动量较大,上课之后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导入环节的作用正是如此,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一个过渡,身心逐渐融入课堂当中。同时,导入环节发挥的作用还在于创造一个悬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让学生能够带着思考与探究跟随教师进入教学内容之中。这样的方式也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导入这个环节,直接进入新的教学内容,也会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无法顺利学习新的知识,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节奏较慢的学生来说,学习效果也会较差。
2.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创新较少
目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还较为单一,创新不够。这有客观因素的限制,例如,目前的课时安排,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的局限,等等。但是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够充分发挥,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创新性不够,突破性不够。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范式,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可以从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网课中汲取经验,在自身的教学课堂中进行适当应用以及创新,改善自身的教学成果。
另外,教学形式的创新性不只是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还体现在教师本身所运用的语言上,如肢体语言、眼神、口头语言等。这些丰富的细节构成了一个整体的课堂氛围。事实上,小学生的内心敏感丰富,能够敏锐注意到教师在课堂上的各种细节,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语气中的上扬,都能够让学生受到莫大的鼓励与感染。而教师在课堂讲述中抑扬顿挫的语气,惟妙惟肖的模仿,都能够带动学生的心绪,让他们沉浸到课堂氛围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学会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以开放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教学。
3.备课不够完善,忽视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的备课包含三个要素,既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后还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具体的教学状况随机应变。但是一般教师在备课中,对于学生状况的实际了解往往会疏忽,没有意识到因材施教在备课中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忽视学生将会导致教学无法按照预期进行,教学氛围受到干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要针对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解,这样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实施上就会有所侧重,能够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组织,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其次则需要根据学生近期的状况进行详细了解。例如,某學生近期的学习状况不佳,原因是什么。某学生对于上一堂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与教师的互动非常好,要如何延续这个效果。某一学生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开小差,扰乱课堂纪律,要选用何种方式进行预防和应对,才对课堂氛围的影响最小。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提前进行预判的,并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当然,课堂的状况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灵活掌控。
4.教学设施有限,环境较为沉闷
当前基础教育的教学设施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这些改善主要是集中在基础设施,如校舍,操场,体育馆等。真正在课堂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氛围的教具较少。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种知识型的基础性学科来说,传统思维中认为语文所需要的教具、设施等较少,但是事实上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说,这个阶段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知识的讲解还是需要依赖各种实物以及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失去了这些教学辅助设施,很容易让课堂陷入沉闷,而教师要展开生动活泼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普遍意义上小学语文教学的设施缺失也是一个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对于语文课堂良好氛围的塑造有一定的影响。
二、营造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路径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中呈现出的问题来看,教师需要从思想上以及教学流程这两方面进行改善。
1.从备课开始,依据学生的特点营造教学氛围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进行备课的时候,需要完善备课的三要素,从教材、教法以及学生入手进行改变。尤其是学生这个我们习惯性会忽略的部分,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强化。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古诗三首》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在备课阶段就应当依据学生的理解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而不能盲目采用传统的读背默这一类单调乏味的方式。例如,可以选择游戏教学法,像飞花令、诗词接龙这一类小游戏。或者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具体呈现诗歌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后,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需要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并进行适当的变形,或者事先预计参加游戏的学生应当如何进行搭配。同时,教师要注意训练自身的肢体语言,如眼神的鼓励,赞扬的语气,善用鼓励、赞扬等方式激励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养成一些赞扬的口头禅,如“你很棒!”“你的问题非常好!”“你今天有进步哦!”有时候可能教师无意识的一些夸赞就能够让学生收获巨大信心,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有更好的表现。教师的这些口头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的特点,也有利于塑造教师的亲和力,让学生觉得亲切,更加愿意配合教师,敢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配合教师的教学,让课堂氛围更加活泼生动。
2.完善教学导入环节,启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导入环节是营造课堂氛围,决定一堂课基调的重要环节。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重视教学导入,了解教学导入可以使用的形式、展开的方式,进行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够让导入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需要注意到,教学导入环节的时间不能太长,这一环节只是起到调节课堂氛围、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影响新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导入环节中可以运用的形式非常多样,这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师本身所擅长的方式进行确定。例如,在教授三年级童话、寓言、古诗类的课文时,可以运用问题式的课程导入方式,比如“学生印象最深刻的童话是什么?”“最喜爱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是什么?”这些问题简单轻松,基本上学生都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容易启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融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上。这些问题也相对较为简单,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教学导入形式也可以与课后教学总结相呼应,比如在课文教学结束的时候,请学生根据课堂前了解的童话故事或者神话故事人物,模仿课文进行写作。在教授科学类相关的课文时,也可以利用一些科学小实验进行导入,这种形式更加活泼,更为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一类的科学小实验的操作很容易喧宾夺主,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选择留下悬念,让学生带着对实验结果的好奇心进入阅读。教学导入的形式灵活性很高,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结合自身的学识进行灵活设计。
3.创新教学方式,塑造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
目前在小學语文教学当中,不少教师积极主动地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发挥出较好的教学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第一是教学方式未针对实际状况进行调整和改变,导致在实施的时候“水土不服”,无法达成预期的效果。第二则是教师尝试创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计划,单纯依靠一次两次教学方式的改变,只能够短时间改善某一堂课的教学氛围,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的时候,首先要怀抱着开放的心态,在课堂内营造开放平等的氛围,实施创新教学方式的时候,要让学生敢于发表看法,通过学生的反馈来共同改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复习课的时候,教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五年级上学期的知识结构。但是实际上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有限,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思维导图的模式以及用途,再加上语文知识结构本身不适合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复习,因此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师在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鉴于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表达对于思维导图的看法。在短暂的沟通之后,决定变换形式,请学生翻阅课文,逐一说出课文中的难点与重点,教师采用树状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进行呈现。随着学生的发言,思维导图也逐渐变得丰满。从具体的图形以及与教师共同进行补充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五年级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并且掌握了一种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虽然本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已经找到了改善的办法。这也是我们在课堂中营造平等开放氛围的重要原因。
4.突破想象,灵活利用教学设施
如同在前文中所提到的,目前专门用于语文教学的设施并不多,在一些偏远地区,农村的小学可能整体教学设施也比较匮乏,因此需要教师在展开教学的时候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灵活利用各种资源辅助教学,这种不拘一格的形式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授描写景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进入操场,观察秋天的校园中树叶的颜色,风的味道,结合课文让学生学习相应的词语、句段、篇章。在教授描写人物的课文时,教师带领学生运用绘画的形式,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人物的形态,并绘制出来。在教授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与学生们共同装扮课堂中的课桌板凳,用拟人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授寓言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们利用简单的化妆工具进行角色扮演,共同演绎童话故事。这些形式都是教师利用各种资源展开教学的具体形式,只要发挥想象,不拘一格,教师结合实际状况,就能够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学生们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想象,跟随教师的节奏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结合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从备课过程就开始精心准备,重视导入环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进行灵活调整,营造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利平《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求知导刊》2022年第7期。
[2] 董鹤龄《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新课程》2022年第8期。
[3] 王瑞恺《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调节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家长》2021年第35期。
[4] 杨文惠《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营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新课程》2021年第20期。
[5] 孙以琼《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年第8期。
(李洪梅,1987年生,女,汉族,吉林德惠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