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的第一步是“允许孩子说话”

2023-05-26 04:57黄晓宇
家长 2023年10期
关键词:雅雅权利交流

□黄晓宇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父母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他们在教子之路上好似一个“矛盾体”,一方面盼望孩子能够独立,另一方面又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一方面希望孩子能有主见,另一方面又要求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甚至在平时生活中连孩子的“话语权”都要剥夺。有些父母还会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至于孩子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往往幼稚可笑、不值一提。

爱的第一步是尊重,尊重的第一步是允许孩子有自我表达的权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为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因为我们养育的孩子是一个全新的生命个体,不是“另一个自己”。因此,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应给孩子充满尊重的爱,特别是要给孩子“说话的权利”。

别做“抢答式”家长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内向的孩子都有外向而强势的父母。在社交情境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外人与孩子交流时,孩子默不作声,反而是父母在替孩子积极作答、侃侃而谈,导致这场对话彻底演变为外人与父母的交流,而本该回答问题的孩子却自始至终“一言不发”,这类父母便是典型的“抢答式”父母。他们一边抱怨孩子内向的性格、不善言谈,对孩子的表达能力深感忧虑,一边又不给孩子锻炼说话的机会,甚至自作主张地成为了孩子的“代言人”。

“抢答式”父母总会将“抢答”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朋友询问孩子的年龄、学校等基本信息时,他们总会比孩子更迅速流畅地说出答案;当家中亲戚询问孩子的近况时,他们总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孩子的学习情况、校园生活;当他们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主人问孩子想要喝什么饮料,他们都会迅速而坚定地表示:“不喝了,他不渴。”“抢答式”父母善于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逻辑清晰、思维连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回答的是孩子的问题,导致孩子连张嘴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表达能力往往难以得到锻炼和提升,而很多家长却又抓住这一问题,习惯性地对别人解释——“他不善于表达。”“他性格内向。”家长一边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一边更加心安理得、顺理成章地替孩子“说话”。

我曾经询问过一位“抢答式”母亲:“您为什么事事都要替孩子作答?”这位母亲给出的回答令人深思,她说:“因为孩子和别人说话容易紧张,我害怕他说错、说乱,所以就替她说了。”既然孩子与人交流时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父母更应该给孩子交流和锻炼的机会,通过鼓励、赞美来帮助孩子克服沟通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交流”从来不是一件可以替代的事情,父母每一次“抢答”,看似是在帮助孩子,实质是控制欲在作祟,并剥夺了孩子自己表达的机会与权利。

别做“抢答式”父母,孩子也不希望父母成为自己的“代言人”,睿智的父母应给孩子足够的支持与鼓励,让孩子大胆说话,并且在与人交流中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喜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越来越会说,越说越爱说,并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重视自己的情感体验,成为具有独立思维与选择能力的人。

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

信任是构建亲子间亲密关系的第一步,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相信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有被“误解”的经历,也都会因为这些经历产生悲伤、愤怒等不良情绪。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比孩子更聪明,也经常会在生活中主观臆断,无论孩子如何辩解,都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甚至还有部分父母将孩子的辩解视为狡辩、撒谎,不给孩子任何申辩的机会,更不相信孩子所说的话。这种行为既误会了孩子,又伤害了孩子。

小学五年级的雅雅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有一次数学测验,成绩一向在90 分以上的她只考了81 分。当雅雅把试卷拿回家时,妈妈也不问缘由,就对孩子成绩下滑的问题进行了严厉批评。雅雅辩解说:“妈妈,这次大家的分数都很低,我是班里的第五名。”听完雅雅的话,妈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出于以往的经验,她认为80分已经在班级中的“吊车尾”了,女儿不但学习成绩下滑,竟然还学会了撒谎。妈妈的脸一下子阴云密布,更加严厉地批评雅雅不仅学习不努力,而且道德品质出现了问题。雅雅听完妈妈的话立刻泪如雨下,母女俩争吵了许久。无论雅雅说什么,妈妈都一口咬定雅雅是在说谎。最终,这件事情以雅雅撕毁了数学卷子,跑到卧室嚎啕大哭而告终。

雅雅的妈妈不明白,女儿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批评她几句竟然还学会了“顶嘴”。直到第二天上午,雅雅的数学老师特意给妈妈打来了电话。原来,那次数学测验出了不少拔高题,很多学生的成绩都不理想,班里的最高分也才87分,雅雅已经考得很好了。雅雅的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误会了孩子。

这样的误解在孩子的成长中屡见不鲜,父母看似给了孩子“说话”的权利,却对孩子的辩解完全不信任,甚至还会质疑孩子道德品质出了问题。如果父母不愿意相信孩子,那么孩子的表达便失去了意义。真正的尊重不仅是“让孩子说话”,而且要“相信孩子说的话”,更要给孩子“为自己辩解的机会”。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与感受

“儿子,作为父亲我尊重你的选择,你想报名参加学校的小提琴社团还是钢琴社团?”

“爸爸,我能不能选择篮球兴趣社团?”

“不行,你只能在小提琴与钢琴中选一个。”

这段对话看似幽默荒诞,却在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屡见不鲜。大多数父母都无法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选择与感受”: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而不是让孩子在父母的选择里挑一个;尊重孩子的感受,是让孩子能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不是让孩子与家长感同身受。

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本质上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给孩子选择与表达情感的空间,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非父母的附属品。作为父母,不要去给孩子的表达“挑错”,而应深入挖掘孩子每一次表达背后的诉求,理解孩子每一次表达时的内心感受。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孩子,给予孩子鼓励与支持。

爱的第一步是尊重,尊重的第一步是“允许孩子说话”。作为家长的我们,不仅要允许孩子说错话,而且要相信孩子的表达,允许孩子勇敢做出选择和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当家长想要“抢答”时、当家长对孩子所说的话产生质疑时、当家长对孩子的选择心存不满时,请记住——父母与孩子是平等的,从来不是统治与服从的关系。

猜你喜欢
雅雅权利交流
惊喜
一元钱的捐助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我们的权利
爱吃醋的雅雅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权利套装
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