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涛
立春这天,我在街上闲逛。穿过大街小巷,“人文盛地”高陵牌楼耸立在鹿苑大道上。我朝脚下看了看,大道路面平整而坚硬,人来人往的地面上没有一只脚印。
想起幼年的乡村。那时的道路坑坑洼洼,一遇雨雪天,鞋子、裤脚沾满泥巴。人们踩着泥泞的街巷,牛羊猪狗鸡鸭也都从路面走过,总留下脚印、蹄印、爪印;家家户户的架子车和偶然驶过的汽车碾过,留下深深的车辙印。父亲过去常说,从这些深深浅浅的脚印里,一眼可以看出最近刮没刮风,有没有下过雨,哪家的日子光景好不好。
我有些疑惑。母亲解释说,人勤不勤,可以看得出。门前的路面,扫帚扫过,会留下痕迹;特别冬天拃厚的积雪,是雪停路净,还是围在树坑,又或是堆个红帽子小雪人。从这些生活的细微处就能看出,人做事是敷衍还是用心。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秋雨绵绵,庄稼地里的玉米已熟透得弯下了腰,人和车却无法下地。父母光着脚,穿上雨衣,一袋一袋往外背,脸上雨水、汗水早已分辨不清,我看见他们的脚印深深地印在泥泞的田里,一串接着一串。从此,那一串串脚印印刻在我心底,每当我学习倦怠、马虎浮躁之际,耳边便会传来一个声音:要努力呀。
那时,父亲做临聘教师,常年不在家,家里地里的活、男人女人的活,都落在母亲肩上。洗衣做饭,喂猪养鸡,锄玉米,割小麦,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土里刨食,起早贪黑,双手从来没歇过。我上小学后,母亲还在一家工厂洗床单,一条床单两毛钱,我们的学费就是这双手两毛、两毛地洗出来的。为补贴家用,母亲还打井给村民浇地,在村里工厂打零工……少吃缺穿的年代,父母全力支撑起苦难岁月的家,度过了青黄不接的日子。
父亲一辈子教书,一辈子只用了一个茶缸,还是优秀教师的奖品。茶缸的漆掉光了,也摔出很多坑洼,却不妨碍他教出了很多出众的学生。父亲退休后,在村里自告奋勇担任保洁员。垃圾又脏又臭,夏天苍蝇成群,父亲一干就是六年。父亲干活认真,挨家挨户收垃圾,每天拉两三车,一年清运至少200 吨。父亲很自豪,说清理垃圾和教书一样,都能给社会带来芬芳。
父母为人朴实,勤恳务实,教育我们很少说大道理,更多的是用一个个劳作的背影、一串串清晰的脚印,为我们打下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根基。从父母的身体力行中,我知道什么是勤劳,什么是奉献。踏着父母双脚踩出的脚印,谨记父母的教诲,四十年来,我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努力前行。和父母在田里劳作一样,我对精神的责任田——教室,充满热情。我其实还是农夫,深耕的是书和学生。
为了尽到为子为夫为父为师的责任,业余时间我从无懈怠。读书写作,教书育人,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了学生口中的高老师。这些年,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所谓的成就,这都是因为骨子里流着父母的血,踏着父母的足迹前行而获得的。我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就在一步一个脚印里。
今年春节出游,全家拜访仓颉庙。我细细寻找一个个字碑,溯源文字和历史的变迁;我摸着四五人才能合抱的苍柏,仿佛看到仓颉从鸟兽爪痕中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文字,也将自己的脚印深深印在中国大地上。由此,我联想到一句话:人生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人生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当你回头望的时候,在人生这条路上,依然能找到自己的脚印,人生便算圆满了。
眼前,地面上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没留下。但我分明看见,新脚印踩着旧脚印,更深更远,未来已来。